第一百一十五章:新旧交替的时代,不是冤家不聚头!
“哟,这么热闹?”
见叶辰进来,韩春明像是耗子见了猫,赶忙起身,老老实实站到了一边。
四九城北新桥一带的年轻人,见他都这怂样。
“说曹操曹操到,哟,还是茅台?春明,愣着干嘛,赶紧给人看座啊!”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关大爷的话韩春明还是听的。
而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叶辰就算栽了,那也不是他能招惹的。
“你今天怎么得空过来?”
破烂侯接过话茬,习惯性替叶辰把酒斟满。
“这不是上头看我太辛苦,给我放假么,难得有空,那不得找你们喝两杯。”
停职待办在叶辰看来就是放假。
关大爷和破烂侯都很无奈。
也不知道他是强颜欢笑还是真的有恃无恐。
“不开玩笑,你小子是不是真被人盯上了?不会出什么事吧?”
都知道叶辰现在什么处境,已经被人逼到了悬崖边。
一纸文件可能就会把他压得这辈子都翻不了身。
关大爷表情难得严肃。
叶辰却只是笑笑,压根没当回事。
“瞧您这话说的,我又没做亏心事,还怕那些小鬼找上门?”
“话不能这么说,你小子是没做亏心事,但没人知道啊,这些年你护下的那些宝贝在别人眼里全是赃物,送去劳动的那些小人,就因为经了你的手,摇身一变成了受害者,远的不说,就刘四海那孙子,到现在还有人替他喊冤!”
破烂侯像是吃了枪药,急赤白脸地发着牢骚。
叶辰做的那些事他们都知道,一旁的韩春明却糊涂了。
没明白破烂侯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管他们干嘛,我做事这么嚣张,被人骂两句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真要计较,那日子还能过下去么?喝酒喝酒。”
叶辰看得倒是很开。
这种事解释不清,想要洗白,难度不小。
就算官方出面,民众先入为主的观念太强,对叶辰也会持模棱两可的态度。
“您几位的话我怎么听不太懂啊?破烂侯,什么叫他护下的这些宝贝在别人眼里全成了赃物?”
韩春明没忍住,壮着胆子问了一句。
“嗬,你小子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好赖不分,还总装着一副自以为是的模样。”
破烂侯语气有些重。
这话也不单单是在说韩春明。
外面九成九的人对叶辰的看法跟他一样。
多少也带点自嘲。
当初不是关大爷眼明心亮,破烂侯估计也会跟韩春明一样。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韩春明眉头一皱,关大爷和破烂侯什么样的人他知道。
说一句嫉恶如仇不过分。
就这样两个人,怎么可能跟叶辰在这推杯换盏还有说有笑的。
“人得有主见,不能别人说一出就是一出。”
关大爷还想再说些什么,叶辰却笑着出声打断。
“一直说这些就没意思了,关大爷,刚进来的时候好像听你们有说到什么食品厂?”
“这不是春明刚插队回来嘛,托关系在义利食品厂找了个工作。”
跟几年前一样,工厂的工作还是铁饭碗。
食品厂那更是无数人挤破了脑袋也想进去的地方。
没别的,待遇不比其他工厂低,关键管饱。
叶辰知道时代进程,风向已经变了。
“时代变了,我不建议再进厂工作。”
“不进厂?不进厂还能干嘛?”
韩春明糊涂了。
从小到大,不光是家里长辈,在外面所见所闻,好像都在给他灌输一个思想:只有进厂工作才有出息!
其他都是不务正业。
韩春明家里的情况叶辰也了解。
要没后来那档子事,两家也不至于闹到现在这种互不来往的地步。
换位思考,在春明妈的立场上想问题,叶辰也会跟自己划清界限。
不是一家人,也没有关大爷和破烂侯这样的遭遇,凭什么无条件信任你?
关大爷知道叶辰不会无的放矢,说这话肯定有自己的根据。
“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因为马上就要恢复高考了。”
“恢复高考?”
听见这消息,几人都有些糊涂。
韩春明也没当回事。
他对学习压根没什么兴趣,也就对历史稍微有点研究。
而且就算恢复高考,运气好念了大学,出来后找的工作,不论福利待遇还是社会地位,也不见得有工厂的工人好。
要搁以前,他这想法没什么问题。
但现在不一样。
要想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国家高速发展的支柱。
当然,也不是说考大学就是最好的出路。
不过肯定要比在工厂当工人好上不少。
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基本都会分到各机关,作储备干部培养。
苏萌和程建军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少起点要比同龄人高上不少。
韩春明如果没有主角光环,可能一辈子也撵不上这两人。
“听叶辰的,考大学。”
虽然不是很理解,但关大爷知道叶辰的底蕴和眼见。
说这话肯定有他的理由。
韩春明有些为难了。
“师傅,其他我都能听您的,但工作的事真不行,先不说是不是真能恢复高考,就算是真的,学成出来也不见得有在工厂强啊。”
叶辰也就这么一说,决定权在他手上,听不听是他自己的事。
“鼠目寸光!”
关大爷黑着脸骂了一句,懒得再搭理他。
韩春明也没了脾气,老老实实在边上站着。
“算了,不说这事了,大学也不是说考就能考上的,关大爷,有些年头没见着小懒猫了,这小丫头片子啥时候能回来?”
“估摸着还要过两年,国外来信说,小懒猫正在上大学,念的好像是什么管理专业,我也不懂,我那不孝的儿子说要等小懒猫念完大学再给她放回来。”
跟破烂侯一样,关大爷啥都行,唯独不会教儿子。
早些年出国,一心想要发家致富,将这么一个老人留在国内独居。
连唯一的孙女也给接到了国外。
没有半点为人子女的觉悟。
只是日后国内兴起那股收藏风潮后,才在关大爷晚年装模作样回来当孝子。
就盼着老人早点离世,好继承他那些价值连城的收藏。
跟侯素娥一样,没有半点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