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随着黑石号回到香江。
马上就有人注意到这艘破破烂烂的古船。
随后“海底捞海洋探险公司”也正式向外公布:
作为香江第一家海下宝藏打捞公司,成功打捞起第1艘宝藏。
不用说,这个名字一定是秦安取的。
打捞海底沉船的公司,叫海底捞有什么问题吗?
新闻传遍整个香江,渔轮很快发酵起来。
“财神爷和赌王岳婿联手,于印呢海域发现唐代古船!”
“船舱装载大量唐代瓷器,全都是稀世珍宝,财神爷不愧是财神爷,财运亨通!”
“沉船文物距今至少一千年历史,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见证华人海外贸易的历史!”
《明报》老板金墉亲自撰写一篇社论,放在头版头条,标题是:
“沉船文物归属何方?”
他言语间饱含文物有可能流失的担忧:
“勿里洞岛地处印呢内海,海下遗址的管辖权属于印尼人,即使秦生拿回这艘船,他会如何安排船上文物呢?”
“”秦生作为香江头面人物,最好不要拍卖文物,这是对祖先的亵渎,如果出海文物数量巨大,最好移交给内陆当局。”
金墉是在向内陆亮旗。
随着去年东米两国正式建交,一些嗅觉敏锐的聪明人,都闻到了一些香江未来的味道。
但是这位武侠大师这么做,算是捅了马蜂窝。
偏弯弯岛的媒体,西方人的狗腿子媒体,一下找到了攻击的方向。
“秦生也可以考虑弯弯岛!”《香江时报》老板黄德基刊文说:
“弯弯岛拥有最先进的保护文物技术,秦生想捐赠沉船文物,弯弯岛博物馆才是最佳选择,文化局殷切期待秦生前往弯弯岛各大藏馆考察々‖。”
“秦生是香江人。”《信报》这次请来香江博物馆的负责人,一个叫丁新的文化人写了一篇报道。
“内陆地大物博,各种文物无数无尽。弯弯岛的珍藏同样如山似海,他们都不缺一艘沉船。”
“船上的宝物,存放在香江才最合适。本馆愿意扩大旧址,专门兴建一座‘唐船馆’,供广大市民参观欣赏。”
他的言外之意是放香江吧,他们那里有现成的地儿,不行可以扩建!
贺宏燊对此表示:你在想屁吃呢?什么都不做就想坐享其成?
“我很好奇,秦生出钱出力在海外打捞出来的财宝,为什么非逼着他白白捐掉?”《天天日报》韦建邦指示总编打起笔仗,
“这是海外文物,全世界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秦生不捐是违法,他完全可以自己支配,我们不能逼着他破家充公,这可不是封建社会。”
这条社论得到不少中立媒体的响应,他们都认为秦安有权力自己处理文物。
自始至终,左派媒体都没有发声,这种时候讲什么都不妥当,所以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