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七十年代
这对于整个东南亚来说,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年代。
这个时期的米国正式开始进入战略收缩,同时,因为国内的滞胀的问题而忙的焦头烂额,而北极熊的心思也不是在东南亚。
现在,就是发展东南亚经济最好的时候。
亚洲出现了发达国家,出现了亚洲四小龙,甚至还出现了亚洲四小虎。
但是,等到米国再一次战略扩张的时候,四小龙就变成了四条社,四小虎直接变成了四头猪。
任人宰割。
不趁着这个时候快速的发展,组建出一个稳固的商业联盟,贸易往来,那么再过十几年,等到北极熊倒下去之后。
被当成韭菜收割的日子~也就到来了。
这一次会议来参加的国家和地区(算上湾-湾)一共有六个。
暹罗,印西,马西,狮城,还有就是香江和湾湾。
所有人口整合起来,已经是达到了 亿人口,在数量上甚至要超过了这个年代的岛国。
一旦真的形成了某种经济体。
爆发出来的经济力量,也是相当恐怖的。
不过,真的想要谈判成功,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各方有个各方的诉求,各方也有各方的。
这其中,最好谈的反倒是林牧的产业转移。
林牧承诺把鸿蒙电器一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同时,他们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是,这个也是各国想要极力争取的。
狮城还好了,本来就是小国,最主要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一个港口和码头。
但是,印西,马西,还有暹罗显然是想要林牧赶紧把自己的工厂转移到自己的国家,最终,林牧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根据各国的发展规模,然后开始的转移。
谁能更好的容纳,谁能更好的降低成本了,自己来考虑投资的比重。
这反过来也是倒逼他们的进步。
其实,对于上述三个国家,林牧都不是很看好。
说到底工业底子实在是太差劲了,其实,印西明显有着准一流的底子,但是,却是只能成为二流国家,没法跻身一流国家。
在海洋文明时代,印西有着明显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根本不必为了海岸线和港口发愁,优良的港口数不胜数,这是海洋贸易最为重要的条件;同时多岛屿的劣势也比较明显——地缘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
那就是印西的岛实在是太多了,由于岛屿众多,加上海洋的隔离,各个岛屿之间的交通交流必定不如陆上交通方便快捷,彼此间联系比较困难,反应到经济层面,则是各板块自成一体,很难形成相互间的交流融合,整合难度非常之大。
对比起来,湾湾反倒是最为不错。
林牧现在也不能确定,印西将来会怎么样,不过,还是分配了一定的额度,都能做好了再说,反正自己将来最终还是要把产业全部都转移到国内的。
对比起来,林牧提出的电影一体化,倒是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整个东南亚建立统一的院线,上映各国的电影,至于电影的排片量,那就干脆一些,直接靠着票房说话,票房好排片高,票房差劲,那就不给排片。
当然,这也只是排片的问题,林牧真正的想法还是想要把自己的凤凰台和无限台可以正大光明的放在东南亚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