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彼此心知肚明(1 / 2)

/>

“白马非马?”

何洛皱着眉头,疑惑道。

对于白马非马这个典故,何洛还是知道的,这是名家的一个典故,亦可说是经典诡辩。

由名家公孙龙提出的,分别从内涵、外延、共相三方面论证,白马和马在这三方面都不同,所以说白马非马。

而荀子则对其提出了批评,指其“以名乱实”。

毕竟单纯从“名”的角度讲,白马和马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白马非马,但是从“实”的角度讲,一匹白马就是马,白马就是马!

但是。

倘若换一种说法,那么荀子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因为白马非马中的“是”跟“非”和实际指称的“是”跟“非”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前者是从内涵、外延、共相三方面同时进行判断,后者则是从概念的包含关系来判断。

所以白马非马却也称得上是名家诡辩的典故。

而关于白马非马这样一个典故,据说是有一次,公孙龙经过一个关隘,守兵拦住,表示马不能在此经过。

公孙龙回答说,他的马是白马,白马非马,不是马。

这让守兵无言以对,于是公孙龙就牵马过关了。

实际上公孙龙在这种情境下使用“白马非马”,其实就是偷换了概念,也是偷换了逻辑,完全就是辩辞。

这也是后人对此颇为认可的观点,是诡辩,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此时对于何洛来说,宋仁信提出的这个话题根本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当然,何洛也知道为何宋仁信会突然提出这么一个诡辩典故。

这其中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先跟宋仁信争论“事不过¨ˇ三”的这个“三”字。

宋仁信是以正常人的认知,而何洛则是以“事不过三”中的“过”字。

再加上后来的“无奸不商”跟“无尖不商”。

宋仁信都没有说过何洛,所以宋仁信才搬出了这么一个“白马非马”的名家典故。

何洛想了一会儿,自己也是知道这个辩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何洛并不想回答宋仁信。

“喝酒?”

宋仁信终于再次露出一个笑容,并端起酒杯。

何洛耸了耸肩,做出一副你赢了的神态,也是稍稍喝了一口洋酒。

这口洋酒入喉,让何洛觉得很舒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