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农业计划的萌芽
苏云默默的抽着烟目视前方,不发一言,谢安则是站在苏云的身后看着他,同样一言不发。过了许久,弹了弹烟灰才笑道:“谢安,如果我成为第五大家族,会不会让那些豪门发狂?”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许多事都是利益的交换罢了!黄金十年的商业发展迅速,轻工业蓬勃发展,但政坛却是动荡不安。
不论宋文他们有怎样的私心,但在有一件事上却是做对了,那便是统一金融,稳定经济。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也就是清末时,张之洞就开始铸造银元。
再到后来的袁大头,也就是我们所说正儿八经的大洋,符合标准的大洋,叫袁大头。
这些银元的成分比例上,基本上差距不大,清末的银元比例是银百分之九十,后面的袁大头是百分之八十九。
但军阀混战,私铸银元的人不在少数,他们铸造的银元成分比例差距很大,有些军阀铸造的银元,银的成分含比只有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为铜和铅。
也正是因为如此,宋家、孔家,这两家族专注于金融的统一。
时至今日,你可以说他们是商人,但你绝对不能说他们是实业家,因为他们现在没时间去管实业。
在战争爆发之前,这两大家族主要做的就是统一金融,当然他们自己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他们统一金融的目的是想要控制经济,只是一直都未能做到。
而未能做到的原因就在江浙财团上,他们从江浙财团而出,但与江浙财团的关系并不好。
苏云若是没记错,目前1933年,四大家族控“四七零”制的金融不到百分之二十。
再说一组数据,目前江浙财团控制的金融达到百分之四十六。
抗战爆发后,国内经济遭受严重影响,四大家族这个时候控制的金融才多了起来。
38年达到百分之二十六,42年达到巅峰,为百分之五十九。
他们专注于金融,对于实业却彻底忽视。
他们有没有实业?名义上还真有,在抗战之前,他们的实业名义上涉及纱业和矿业。
没看错,就是名义上涉及,实际上就是空壳公司,孔胖子他们不是不想控制实业,而是没有过多的精力。
受到江浙财团和洋人集团的打压,没法搞起来。包括矿业也是一样,没有实际的产业。
战争爆发后,从38年开始,孔胖子他们才开始真正的开始控制实业。
所以,目前他们对实业是爱莫能及,要说和江浙财团谈和。
这事儿孔胖子他们不会同意,江浙财团也不会同意,因为28年的事,导致双方彻底走向决裂。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崛起的华银公司成为了孔胖子他们的目标。在利益的趋势下,苏云和他们达成了交换。
...........
谢安闻言犹豫了一下才缓缓开口道:“老爷您真的准备这么做吗?”
苏云呼出了一口烟圈后笑着说道:“难道有什么不好吗?”
他知道谢安想要说什么,但这就是商业。在许多时候双方都是以利益交换达成各自的目的。
如他和宋文有共同的敌人,利益一致!
谢安筹措一下说道:“可以是可以,但这样做,会让一些人失望!”
谢安的声音有些轻,这些人可和那些想害苏云的那些人不一样。
他们一步一步见证着苏云的成长,在关键时候给华银公司帮助,帮助他扫清障碍。
这些他都是知道的,他自己本身也是被派遣过来保护苏云的。
苏云将烟掐灭后站起身来。
他拍了拍谢安的肩膀说道:“他们是害怕我改变初衷,但我不会改变初衷,
委座下令支持我搞教育和工业后,宋家在背后也为华银集团做了许多事。
现在是投桃报李的时候,否则你真以为华银集团能一路平安的走到这里吗?
许多暗地中的事别说他们,连戴雨农都出手数次。”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这个时代生存的必要能力。
如果许多事看不透,等待他的恐怕就真的是毁灭。
他们要什么,苏云也同样知道,与这些人合作,甚至是走到一起,并不是为了变的和那些人一样唯利是图。
他依旧会坚持着自己的初衷,那些人在暗中为他做那么多事,不投桃报李可能吗?
有些事情,只有只身入局,才能够看的更真切。
谢安闻言默然,他都知道的。
表面上看华银集团一路顺风顺水的走到这里。
但实际上华银集团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危机,苏云自己也同样经历过无数的危机。
但华银集团能一路走来,确实是承蒙了不少人的帮助。
但其实说到底,真正能支撑华银公司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其实最开始便是源于委座在政策上的全力扶持。
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混迹政坛的聪明人能看明白。
苏云随后笑着出了胜庆酒楼,回到了兴道里的宅院之中。
……
第二天早上,刁立带着胡三,王铁蛋两人坐飞机抵达了成都。
三人下了飞机之后,又陆陆续续的又有一些客机降落。
只看到这些飞机上面下来了不少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在看到刁立之后连忙就朝着他走了过去。
这些人自然都是建筑公司派来成都这边的骨干,这些人都是帮助刁立在成都搞建筑的。
而待到他们都出了机场之后,在机场外面早就有华银公司的员工接待,这些员工看到刁立等人之后连忙迎了上去。
这些在机场接待的员工是最开始就过来的,如今收到消息自然就来迎接。
其中一名员工小跑到了刁立面前说道:“刁经理,住处这些都已经准备好了。”
刁立闻言开口问道:“成都这边招募了多少人?”
这一次他来成都可不是吃喝玩乐,住所倒是随意,招人才是最关键。
“目前已招两千人左右。”
员工如实汇报道。
刁立脸上有些不满,眉头微皱沉声道:“太少了,最少也要招募一万五千人,
这一次要在成都修建的是大工程,医院、学校、空港,所有计划必须同时进行。”
这么多的事情全部都加在一起,这么点人怎么够?两千人连一个医院都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完。
更不用说其他的还有学校,空港,两千人要修建到猴年马月去吗?
肯定要招人,而且还要源源不断的招收员工才行。
“没问题,头儿,我尽快去处理!”
那一名员工闻言立刻离开就去处理。
刁立点了点头后想了想说道:“房峰,过来一下!”
房峰是华银建筑公司的一名建筑中队长,他手里头有些事情需要交给房峰去处理。
“你负责带队修建空港,今天就别休息了,先带人去看看工人宿舍修建好了没有。
明天飞机就会从六安那边把施工的机器设备运送过来,必须要抓紧时间!”
刁立看着房峰吩咐道,现在他们时间紧迫,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只能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