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赳赳老秦,泱泱九州,共赴国难!(2 / 2)

众多大气之臣肃然起敬,却没有一人反驳。

因为这已是最佳的做法了,没有比这更好的做法。

而今国难当头,老兵都将回归,都将再次登上与西方的战场!

当一切敲定之后。

始皇嬴政缓缓开口,道:

“就让我赳赳老秦,再一次共赴国难!”

下一刻。

诸多大秦之臣齐声声道: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

……

大唐王朝,长安城。

此时大唐的皇宫之内,气氛亦是低沉一片,诸多大唐臣子一言不发,使得周遭的氛围无比凝重。

他们每一人都低着头,也不知在思考什么。

可若是能够看见他们的眼睛。

会发现他们的眼睛之中全都充满了悲愤,有种想要上场杀敌,改变域外局势的感觉。

可是他们知道,这一切都不可能. 0

他们做不到。

同时他们也深知,九州在域外战场那一侧已经败了,而且败势无法挽回,哪怕神迹诞生也不可能了。

他们已经想象不到任何可能,还能够挽回如今战场上溃败的局势。

前方战线的败亡。

在他们的眼中,仿佛已经成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那西方之敌难道真的如此强大,便是我浩瀚九州都抵挡不住,都战胜不了吗?”

“那位来自西方的众神之王太强大了,即便是我九州天庭也不是对手,遭遇了无法想象的大败。”

“我九州上下众志成城,做到了如此地步,却依旧要面临战败,面临来自外敌的入侵吗?”

“或许我们一开始就错了,不应该将那么多的将士派遣到前线,如今防线被破,他们甚至连脱身都很难。”

很多人都在叹息,认为最开始的决策就错了,不应该将战场立在九州之外那片区域。

可是那样的话,敌人或许早就能踏入九州大地。

当然,如今议论的这一些都是无用的,都已经晚了。

大唐朝堂之上一片愁云惨淡,就像是斗败了的公鸡那般。

许多人都流露出无奈的神色。

甚至有大臣言:“或许我们早在最初,就应该和西方和谈才是,而不是像如今这般。”

此话一出。

3.5 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

直接就让人把这名大臣给拖出去砍了,连丝毫的犹豫都没有。

如今国难当头。

却依旧有人试图扰乱军心。

当斩!

然而那位大臣不甘心,在凄厉嘶吼着,表示自己说的并没有错,不应该砍头。

李世民也没犹豫,直接就让人把这位大臣的嘴给堵上。

随后。

这片朝堂上将要讨论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该如何迁徙大唐的边境之民,又如何去接纳这些边境之民。

不过大唐终究是一个十分富饶的王朝,比大秦要富饶不少。

对于这件事情。

他们有把握做好,但其中所需要决策的东西仍然很多很多,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