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进了浔阳楼,四下开始游览,虽没有多么豪华,却颇有文化气息,楼中挂着许多名人的题诗,如韦应物、白居易、苏轼等。
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路上遇见一弹琵琶的女子,于是就写下了《琵琶行》,这首诗也高高悬挂在楼中。
徐凤梧正瞻仰白居易的题诗,忽听旁边响起一个女子声音:“白居易果然名不虚传,诗词通俗易通,实乃上乘之作!”
徐凤梧扭头看去,只见那女子明艳动人,带着三分英气,俏丽如同仙女,而且个子十分高挑,少说也有一米七。
她看起来不到二十岁,穿着一袭飒爽的劲装,看样子倒像江湖中人。
女子见徐凤梧看过来,却也并不脸红,十分的落落大方,瞧了徐凤梧等人一眼,就飘然地离去了。
阮小二凑了上来,笑道:“哥哥,我常听人说江南多美女,不想咱们刚刚过江,就见到这等好女娘,这话果然不假!”
徐凤梧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怎么?来到江南,你就开始躁动了?”
阮小二嘿嘿一笑,道:“哥哥说笑了,俺是有家室的人,倒是哥哥要抓紧了,老太公日想夜想,就等着抱孙子呢!”
徐凤梧翻了个白眼,不去理会阮小二,寻了一个靠江的阁子,招呼众人坐下,然后点了一桌好酒菜。
众人一边看着江景,一边推杯换盏,听李俊说些江南的趣事。
徐凤梧忽然说道:“我听说江南一带,有个什么摩尼教?”
李俊点了点头,说道:“是有这么个教派,教主好像叫做方腊,其中有许多高手,主要在歙州、睦州等地活动,江州的势力并不强。”
梁成业也说道:“那摩尼教又叫做明教,信奉的是什么明尊,教里面有左右光明使,还有四大护教法王,教徒都穿白衣乌帽。”
徐凤梧惊讶道:“表兄知道得这么清楚?”
梁成 业皱眉道:“池州也有摩尼教徒,不单单是困苦百姓,也有许多土豪士绅,可以说摩尼教在江南势力很大,只是没放到明面上来。”
刘唐笑着说道:“又是光明使,又是法王的,听起来倒十分的威风!”
阮小二眼睛一亮,道:“不如咱们也弄一个,就叫……就叫……”
他肚子里本就没多少墨水,想了老半天,也想不出到底叫啥才好。
徐凤梧听得好笑,也不去谈论明教,转而说起其他的。
很快便酒过半巡,徐凤梧也有点微醺,想起这浔阳楼里面,有许多名人的诗词。
原著中的宋江,也在这里题过反诗,不知是不是酒精作祟,便唤酒保借了笔砚,就在一块白粉壁上挥毫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徐凤梧一口气写完,不由得嘿嘿一笑,老子这算是抄袭石锤了,不过作为一名穿越众,抄抄诗词只是基本操作。
原作者还有几百年才出生,不服让他来找我啊!
徐凤梧很是无耻地想到,接着在这首词的最后,又写了五个大字:济州徐凤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