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七唯恐天下不乱,叫道:“不要用椅子,让新郎背着新娘进去。”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徐凤梧也由得他们胡闹,只要不太过分就行,当即也蹲下了身子,让刘慧娘趴了上来。
徐凤梧背着新娘子,才刚站了起来,就感到一支素手,调皮得捏了一下自己的耳垂。
“好啊,这还没有入洞房,就开始调戏老公了!”
徐凤梧心里一热,背着刘慧娘轻盈的身子,径直来到了洞房,将她放在了床上。
“好了,该看新娘子了!”众人纷纷起哄道。
揭红盖头这件事,不是由新郎来做,而是由丈夫、儿女双全的妇女来 揭。
今天揭红盖头的,自然就是史文恭的浑家。
刘慧娘本来就是绝色,今日精心打扮了一番,脸上略施了一些粉黛,头发上、耳朵上还有手腕上,都带着金的银的首饰,看着更加美艳不可方物。
霎时间,众人都齐齐发出喝彩。
紧接着,史文恭的浑家递来一杯酒,徐凤梧先喝了一半,刘慧娘喝了另一半,这个叫做交心酒。
喝完了交心酒,史文恭的浑家说道:“好了,新娘子要换衣服,大伙儿都出去吧。”
此时才刚刚到中午,真的洞房要等到晚上,徐凤梧自然是被众人拉倒聚义厅,少不了要被狠灌一番。
刚来到聚义厅,宴席还没开始,徐凤梧就听到有人禀报,说是武松来了。
徐凤梧精神一震,连忙说道:“快请武二郎过来。”
不一会儿,武松提着贺礼走了进来,一看见徐凤梧,就连忙过来拜道:“武松祝贺哥哥大喜,今日来的有点晚,请哥哥勿要怪罪。”
徐凤梧拉着武松坐下,笑道:“从清河到济州这么远,你能来我就很开心了!”
武松却是一笑,说道:“我却忘了告诉哥哥,我已经搬到了阳谷县。”
徐凤梧有些惊讶,问道:“怎么就搬到阳谷县了?”
原著中,武松一家本在清河县,但因为武大娶了潘金莲,受一些轻浮子弟骚扰,于是才搬到了阳谷县。
莫非现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原来那日武松回到清河,次日被张大户叫了过去,却是想让他在张家当个教师,平日里负责训练家丁,外出做买卖便充当护卫。
武松对张大户无感,却也并未立即拒绝,只说再考虑几天,而张大户也没逼迫。
回到家里之后,武松想到兄长三十多了,却还没有娶妻,正好有徐凤梧送的金子,便张罗着给武大郎说媒。
武大郎自然是欣然同意,当即就找了城里的媒婆,在武松的把关之下,娶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女。
那女子十八岁,长着一张圆脸,模样还算周正,皮肤略显黝黑,家里面颇为穷困,武松出了一笔丰厚的礼金,她父母就欣然同意了。
武松知道兄长老实本分,他不求对方多么好看,只求能跟兄长踏实地过日子,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等到办了喜酒之后,武松便想找一些事情来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武大郎白天要去卖炊饼,武松现在又无事可做,若是和嫂子待在家里,未免引得一些人说闲话。
于是武松找到了张大户,同意在张家担任教师。
这天,武松教导完张家的家丁,正找了个地方歇息,忽听得身后有人叫自己。
武松回头一看,却是一个二十左右的女子,但见: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
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武松见过这女子,是张夫人的侍女,只是不知道姓名,他当即站起来拱手道:“大姐唤我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