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等会?你刚刚说我吃的什么?羊眼?(2 / 2)

葫芦头泡馍是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

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做法和羊肉泡馍有些相似。

不过这葫芦头泡馍和羊肉泡馍不一样的。

首先是材料上的不同。

比如羊肉泡馍是用的羊骨和羊腩肉熬汤制作而成的。

而葫芦头是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故名葫芦头。

葫芦头泡馍是以此段肥肠与掰碎的馍合在一起,再加其他辅料、调料用滚沸的肉汤泡制成。

虽然做法上有些类似。

但是葫芦头泡馍没有羊肉泡馍的那股羊膻味。

葫芦头泡馍以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而不腻闻名于国内外。

其烹制工艺精细,合理使用多种调。

吃起来是没有丝毫的味道的。

最重要的便是葫芦头泡馍多了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

其中原料肠肚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做出美味的葫芦头。

所以和羊肉泡馍不一样。

肠子腥味大,油腻重食客吃不下去。

所以葫芦头泡馍在本地,比起羊肉泡馍更受外地人欢迎。

而葫芦头泡馍关于如何处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

葫芦头源远流长,可追朔到唐代。

相传唐朝,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

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泡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

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故以此为名。

到了后来,长安街头又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

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这些老板在唐代的葫芦头故事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

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

这才是今天出现在长安街头的葫芦头泡馍的由来。

不过众人都不是长安本地人,所以对于这两样美食都没怎么听说过。

他们听过肉夹馍,但是京城这边从来没吃过菜夹馍这种东西。

而且葫芦头泡馍也以为是什么当季的蔬菜搭配上 馍馍一块煮了。

虽然没听过。

但是经过这几天长安美食的洗礼。

知道长安这边有个特殊的规律。

那就是凡是跟馍馍搭配在一起的食物,就绝对不会难吃。

吃了这么多年馍的长安人,绝对比他们懂得吃。

所以他们即使没听说过,但是对于接下来的美食还是非常的期待。

此时车上除了苏云和王导之外,全都在讨论今天的美食。

苏云也在和王导一直在讨论分镜稿的问题。

王导不时也被属于你的想法给惊到。

因为这都是之前他完全没有想到的。

甚至让王导当场拿过电脑来改稿子。

就在这样的氛围里。

大巴车终于来到了这次的目的地。

“春发生葫芦头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