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铁胆神侯奉旨出马
养心殿。
朱翊钧坐身于龍椅上,静心等待着他们二人的回答。
“启奏陛下,庆亲王虽为异姓藩王,可无论其身份还是地位上都与皇室宗亲无二。”
“当年庆亲王率军镇守雁门关之地,多次阻拦敌军犯我大明边境。”
“甚至,以兵一万击杀鞑靼大军五万余众!创下不败神话。”
“同年,率兵十五万余众,横扫雁门关外诸多部落,令其十余年来不敢犯我大明边境。”
“但谁料其野心隐瞒至深,竟与外族勾结使得京师之地,差点再次陷入于危难之中。”
朱翊钧闻言,面色深邃的说道:“既是如此,那为何不将他诛杀,反而还要将他们贬至关外,任其发展!”
“又将其任何卷宗等全部销毁,使得查无此人!”
谭纶摇了摇头道:“陛下,事情的经过亦绝非如此简单。”
“因为庆亲王其先祖正是当年开国六王之首徐达的后代!”
“当年,洪武皇帝虽将丹书铁券全部收回,却唯独留下了其中独特的一块交给了徐达。”
“无论其犯下何罪,皆可免其一死。”
“且藩王之封号,永远保留。”
朱翊钧听闻此言,心中的疑惑亦渐渐解开,肃声说道:“先前他可仗着有丹书铁券,先帝仁慈不杀他!”
“但朕不是先帝,他丹书铁券也只可免死一次!”
“现今,其反迹已露,朕倒要看看他还有何等保命之法。”
谭纶、李成梁面色深邃,沉吟说道:“可陛下,现今只知庆亲王生活在雁门关塞外之地,可具体藏身于何处,却是无人知晓。”
朱翊钧双眼微凝,冷声说道:“对你们而言,或许查无踪迹!”
“但这个天下,是朕的天下,任何人若是胆敢威胁大明江山社稷,朕绝不会放过!”
“纵然是将整个天下翻过来,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他!”
“传朕旨意,即刻宣召锦衣卫镇抚使沈炼前来见朕!”
“遵旨。”
谭纶、李成25梁望着天子坚韧的面庞,面色深沉却是没有多说一句话。
天子杀意已定,更何况庆亲王的确有谋反之心。
若再继续多说下去,只会将自己同样牵连于其中。
“两位爱卿,你们也先行退下吧!”
谭纶、李成梁目光相视,齐身拱手拜道:“臣等告退。”
“嗯。”
待得两位重臣退出殿宇后不久,锦衣卫镇抚使沈炼在近侍太监的引领下亦出现在殿内。
“臣沈炼拜见陛下。”
朱翊钧微微颔首,不怒自威道:“免礼。”
“谢陛下。”
“沈炼。”
“朕命你调查庆亲王一事,可有何新的进展?”
沈炼拱手说道:“回禀陛下,据臣查知,庆亲王暗中培养了一批黑影卫。”
“其人数约有万人左右,皆持有火铳!”
“这些年来,庆亲王在塞外之地大肆招兵买马,但其本人却是从未露面。”
朱翊钧面色深邃,沉吟说道:“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有用的线索?”
沈炼黔首拜道:“臣还查知,庆亲王有一干女儿,已乔装进入中原之地。”
“只不过可惜的是,臣暂时还不清楚他们乔装进入中原的目的是什么。”
朱翊钧闻言,冷笑道:“目的早已明朗!”
“若庆亲王真有谋逆之心的话,那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关防印信。”
“否则,单凭他这一万人,怕是连雁门关都进不了!”
沈炼面色一怔,心中暗暗沉思着天子所说的这番话。
“沈炼。”
“臣在。”
“朕不单单要知晓庆亲王的下落,还要知晓他那一万人黑影卫的下落!”
“朕要让他那一万黑影卫一个不留!”
“臣遵旨。”
沈炼重重的回应一声,犹豫说道:“只是陛下,那关于潜入至中原之地的……”
朱翊钧摆了摆手,面色威严道:“此事暂且不必考虑。”
“朕自会交予西厂来负责。”
“臣遵旨。”
……
倭国之地。
战报消息迅速传至倭国皇宫内。
大明远扬战舰相继运送大军三十余万人直抵福井之地。
距离都城亦不过千里之遥。
一旦战事急剧恶化,大明军队攻至都城,最多也不会超过两个月的时间。
皇宫大殿上。
群臣震动。
倭国皇帝差点再次昏厥过去。
“这…这怎么可能!”
“仅是一天的时间便将福井攻占,是不是除却行军的时间,仅是十天大明军队便可攻占都城!”
倭国皇帝愤怒的吼叫着。
可眼下,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陛下,臣认为应当派遣我方水师断掉大明军队后方补给线!”
“如此一来,大明海军将不攻自破!”
声音悠悠传至倭国皇帝的耳中。
当他目光望去之际,丰臣秀吉亦缓缓出现在殿宇之上。
虽为臣子,可丰臣秀吉却未曾行任何臣子之礼,目光与倭国皇帝遥遥相视。
而倭国皇帝倒也没有在乎这些,激动的说道:“太政大人所言有理啊!”
“好!好!一切就按照太政大人所言,即刻从周边港口抽调倭国水师,即刻前往福井之地,切断大明海军的后路。”
“至于这陆地一战,不知太政大人有何打算?”
丰臣秀吉面色微顿,沉吟说道:“此次乃是大明名将,位及大明四庭柱之一。”
“寻常将士的确难以抵挡住他们!”
“不过,倒是可以派家臣黑田孝高、中村一氏前往!”
“好好!”
倭国皇帝激动的点了点头,忙声说道:“一切都依太政大人所说。”
“劳烦太政大人即刻派兵阻敌吧!”
丰臣秀吉微微颔首,可身子却是未有任何动作。
“太政大人可是还有什么事?”
丰臣秀吉淡淡一声道:“自然!”
“想要抵挡住大明如此多的军队,单单靠下官的府兵自然不可能!”
“更何况此次大明军队携带着许多火器,自然需要陛下派遣一些亲兵及火药上的支持。”
倭国皇帝目光紧紧地盯着丰臣秀吉,对于他心中的想法自然一清二楚。
但眼下,大明大军势如破竹,亦不得不同意他的请求。
“好,本皇答应你。”
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