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大讨论之主君“定位”(1 / 2)

从野人开始 尧谣遥瑶 5425 字 2023-03-04

整个封建的讨论过程中,当“铜币”、“银币”、“黄金币”、“工资”、“功勋”、“食邑”、“斤”、“米”、“升”等。每天不断听到新的消息和名词。

慢慢的,大家对于从奴隶身份恢复自由民后的未来生活,每个人也算是有了一个初步概念。也不再像以前的时候,那样茫然和害怕。大家对自由民未来生活的规划,也算心里有了底,不再如原先那样一无所知。

“集村并寨”的新建村庄,也对自己新村的未来,也算有了明晰定位。

所有的“新村”,可以享受一年的政府扶持。一年以后“新村”就要自己养活自己。还要上交村里三成的种植所得,上缴农物称为“农税”。这些“农税”可以是谷物实物,也可以是“钱”。

“匠人”可以个人名义,申请开作坊,制作产品卖钱。没有“钱”开作坊的匠人,可以向“钱庄”借钱。不过借的钱,要每一个月给出十分之一的利息钱。这笔利息线,作坊主人可以在赚到钱后,再把利息钱和本钱一并还给“钱庄”。

自由民可以选择到作坊里做工。作坊主人请自由民帮自己作事的行为叫“雇佣”,作坊主必须支付给”雇佣的自由民“工钱”。

作坊主还必须交给政务署,卖出货物十分之一的“钱”,叫做“交易税”。一个月交易额在“三个银币以内“的小作坊,不必交税。

政务署所收取商人和作坊主,在生产和交易中赚到的钱叫“交易税”,收取农村土地出产的缴纳叫“农税”。所有的“税”和财务司的自有作坊卖出的收入,用于支付“军务署”和“政务署”人员的“工资”,还有朝阳城的市政建设支出。

政务署为了维护城内正常运转的,如:下水环卫、自来水厂、城市清扫等,这些雇佣人员都要支付“工资”,但是政务署指派做事的为“奴隶”时,不必支付“工资”;政务署直接所属的匠人作坊,也必须给其中做事的匠人,提供工资。比如:“炎火村的铁器”、“夹皮沟的雪花盐”、“铜矿村的青铜”。都必须支付村内匠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

军务署下的“军人”,获得“军功”;非“军务署”人员,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值”,功用和“军功”相当。可换取“钱财”、“功法”、“爵位”,或面见主君的“机会”。

朝阳城的主人是“林浩主君”,所有人效忠的对象是“主君”。“朝阳城议事会”是在主君的授权下,管理朝阳城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一名议事会的资格,必须得到主君的认可方能有效。主君拥有否决“议事会决议的权力”。

朝阳城的制度在不断完善。“城市的主人”、“城市的执行机构”、“城市的管理方式”、“城市的交易规则”、“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政务财政收入和使用”、“军民上升的通道”、“居民的谋生手段”、“农村的地位与定位”、“军队的职责和义务”、“城市管理者的职责”等,消息还在不断的透露出来。

这些基于“三大承诺”,完全不同于“奴隶制度”的朝阳城特色的,组织和建设制度。经过“秘书台”,每天汇总后把消息发布给,有关的人员和部门。并把反馈意见,给带回去汇总。

事情好像进展的很顺利。就在这次“封建制度讨论”接近尾声,没有什么新意见再反馈回来的时候。

一天的夜晚。秘书台台令“寒梅”给林浩带来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消息。

“寒梅”这次来汇报消息,表现跟往常的很不一样。当寒梅以坚定且毅然赴死般的语气,讲出消息时。林浩立刻意识到,寒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这件消息背后有大问题。

因为这次寒梅传来的消息,居然是要求“主君限权”。

从“夹皮沟时期”开始;到“海林子寨堡”的整顿;再到朝阳城的建设。“议事会”一直作为处理日产事务的主要机构。林浩也没有对其进行干预。林浩一直也没有享受过“绝对的权力”。问题是这次要求,主君公开承诺“主君限权”太突兀。非常的反常。

没有理会林浩的表情不悦。可能是报了必死之心,寒梅依然以其清冷的语气,不急不缓的把要求,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

“有一些人认为“主君”的权力太大了。如果主君一意孤行,没有人能约束主君。主君凌驾在‘议事会’之上,特别是主君的绝对权利。‘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就是一样。主君的一句话,大家还要回到奴隶的身份上去。”

“大家认为,主君现在的之所以这样的开明,是因为蛮人大军的压迫。一旦渡过这次蛮人危机。主君很可能从新回复‘奴隶制度’,毕竟奴隶做事不用付工资。”

“大家希望主君,自我约束自己的绝对的权力。”

“......”

林浩刚听寒梅汇报时,很生气。可是他没有打断她的讲述。毕竟寒梅在尽自己的“情报职责”。

但是寒梅今晚的表现,令林浩觉察到事情的不简单。不仅是“台令寒梅”的态度反常;也不是她把这样敏感的消息,报给了自己;而是她大失水准的消息汇报方式,信息的“来源”,寒梅没有讲!这个信息的“涉及范围”,也不清楚!

消息汇报的没头没尾。是在掩盖什么?还是保护什么?或者有什么阴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