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中海城。
向有礼带着两个侍从,此时游荡在这个大唐帝国内最著名的滨海之城。中海城果然不愧是唐帝国的重要城池,街道宽阔,道路两边的商铺毗邻相连,游人如织。
虽然海族对大唐帝国沿海的袭击,令中海城这座海滨重城,也风声鹤唳。可是看看街道上,仍然川流不息的人流,可以想见,没有海族袭击的情况下的城市繁盛。
向有礼目前的身份,是神机军团的统领,也是这次随大明皇家军事学院院长“詹台国山”将军,支援大唐帝国一万火枪兵的最高长官。
说起来,向有礼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十年前,自己不过人族国度的看门小卒子,因为逃避纨绔找自己的麻烦,而不得不自己卖了自己,才流落大明国的奴隶;今天的他,不但自己的修为到达了炼髓境,而且因为出身是神机营的老人,又屡立战功,被提拔到相当于万夫长的“统领位置”。
二年前,詹台国山将军带领着他们这一支大明国,支援大唐的三万援军,尽管大部分路程是通过传送阵在赶路,也历经一年半的时间,横穿人族国度,从人族最西边的大明国,最终辗转来到人族最东边的大唐帝国。
相对于,大唐帝国和海族之间,动辄百万千万级别的大战。他们这一行三万多人的军队,规模实在太少,要不是又四百多为阴神境配置,大唐帝国官方也不会高看一眼,接待上很是热情,可是军方却并不重视。
要不是看见大明国,不过建国十年的新兴小国,就派出了四百多位阴神境的强者随军。明国这一举动对于大唐帝国,正面的宣传抗击海族的非正义战争,具有榜样作用。唐帝国也不会把大明国的这支小部队,放到中海城,这样一处繁华之处来。
中海城地处南方,又在海边,所以这里一年四季并不分明,常年高温高湿的环境。对于从人族西部内陆,一年四季分明,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生活环境的大明国援军,一开始是非常不适应的。
大明国因为地处人族西部,那里是陆地腹地。虽说大明国内并不缺水,可是也无法和中海城这样,海边城市相比。中海城里衣服湿了除了在阳光下爆嗮,否则洗了的衣服无法晾干。
这一批大明国的援军,别说见过海族,就连大海都没有见过。来到中海城后,这一批大明国的援军,最低境界都是炼骨境修为,经过大半年的适应,总算慢慢适应海边城市的高温潮湿的生活。
在这回复和适应环境额半年时间里,詹台国山和向有礼这些援军高层,也渐渐了解了中海城现在所面对的局势。
海族向大唐帝国发动袭击,两方爆发大战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的时间。千万级别的会战,大唐和海族就已发生了五场,数万规模的战斗那简直是隔三差五的就要坐上一场。总体上讲,大唐帝国在战略上,是处于守势。
也许大唐帝国百亿级别的人口规模,对于大明国而言是庞然大物。可是相较于海族进攻的铺天盖地而言,唐军数量上是非常吃亏的。
短短开战五年时间,唐帝国沿海领地,基本上全部丢失,现在唐帝国坚守的,不过就是十几个临海的重要大城市。这些大城市有唐帝国最重要的,海船制造船坞和海军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