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百年一遇的练武奇才?(2 / 2)

解试选拔,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不过,苏墨觉得,虽然自己如今文采不错。

要进士及第的话,还是挺难的。

毕竟,进士及第,每三年的殿试,只有三个名额。

依次为,殿试第一的状元,第二的榜眼,和第三的探花。

是的,那位对兄弟贼好的李寻欢就是探花郎,又称“小李探花”。

所以说,进士及第,最差也要是全国第三名。

这三个人又称为一甲,为殿试第一等。

后面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再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这个排名,翻车概率极高。

哪怕千古文豪苏轼,也才是二甲,称不上进士及第。

虽然,这些人理论上都可以称为进士,入朝为官。

但,地位上,还是相差很多的!

历史上,黄裳确实是状元。

但,那是宋神宗看对了眼,顺便恶心一下考官,钦点黄裳为状元。

至于,黄裳的真实水平?

当然,可以算是学神。

毕竟,能进殿试的,也撑死两三百人。

殿试还是三年一次,累积了三年的人才。

平均一下的话,等于全国高考前一百名了。

全省前五!

比苏墨当初的高考成绩,还是厉害得多的。

这种牛人,要去清北之类的学校,随随便便就可以进。

带着女朋友一起去都行。

甚至,还可以闭着眼睛挑专业。

但,黄裳在这群学神里面,其实也只能算是一般的。

虽然,他进了殿试。

可,只是排在第五等。

属于,省试勉强出线的那一批。

如果没有宋神宗钦点,估计,也只能当个平平无奇的小官。

这也不能说那一次考官水平不行,看不出文章好坏。

毕竟,那次的主考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陆游的爷爷陆佃,也是考官之一。

要是这两个人都看不出文章好坏,那世上就没几个人能看出来了。

所以,苏墨觉得。

大概率,还是黄裳自身水平不足。

多半,策论观点平平无奇,并非什么治国之才。

只是运气好,对了宋神宗的胃口罢了。

而现在,是宋徽宗赵佶在位。

苏墨觉得,要金榜题名的话,还是要适当提升点业务水平和知名度的。

不能一味赌运气。

此外。

武功也不能放下!

自己如今,天赋潜力虽然没有完全开发。

但,多多少少也是一个武道奇才。

不去练武的话……

简直是暴殄天物!

苏墨后续的一些计划,也需要极高的武力。

“笃笃!”

正在这时,敲门声响起,打断了苏墨的思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