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
司马徽连说三个好字,看起来他似乎比当事人还要开心。
就好像他已经预见了未来天下太平的盛世。
之后的水镜先生只是放下一些钱两,以家中有事为由先行离开了,并承诺很快就会让刘表将钱送过来。
姜然把两小儿叫进了屋中。
诸葛亮和黄月英像好奇宝宝一样四处观看着房间内的陈设。
这里面不仅有沉香,古琴,更多的则是林辰闲来无聊时写的毛笔字,以及心血来潮时写的古诗。
黄月英这把精美的古琴非常钟意,而诸葛亮则是对诗词更感兴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幼年的诸葛亮轻声朗读着,惊讶于姜然的才华。
只是短短几行字,就能让他眼前出现画面感,并能感受到作者心中浓烈的感情。
这些琳琅满目的诗词歌赋,随便拿出来一首都足以流芳百世!
“师父之才华,让亮大开眼界!”
诸葛亮实话实说道,不自觉的再次朝姜然行礼。
在三国时期,大部分的诗词都是四字绝句诗,比如曹操的《观沧海》
而姜然所著的诗都是七言诗,这种题材本身就十分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更别说每一首诗都还写的如此公正,读起来朗朗上口。
“论诗词方面的造诣,相必师父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小诸葛亮称赞不已。
他本身就是当地有名的天才儿童。
虽然只年仅九岁,却已经能和大人们坐一起谈经论道,共同商议天下大事。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童来说,拥有这等绝顶聪明的才智,也让他形成了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的骄傲性格。
单论诗词来说,哪怕是与大人一同对诗句,也能够出口成章,对答如流。
这还是他懂事以来,第一次对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表达出赞美之情。
姜然默默笑着点了点头,心说这些诗词能不好就有鬼了。
这可是华夏上下五千年来,最精华的诗句。都能进入九年义务制课本里的诗句,那定然是差不了。
“前无古人确实如此,后无来者可不好说。”
“天下之大不可小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更别说放眼历史长河中,我们皆不过是过客罢了,总有更加聪慧之人在后世评判你我。”
诸葛亮听罢一惊,双眼变得炯炯有神起来。
光是凭先生刚才这一番古今言论,便可知其胸怀!
明明拥有满腹经纶,却还如此低调谦虚,这才是真正的大贤者啊!
回想自己之前面对他人不可一世的模样,诸葛亮立刻反省了许多。
“果然我还有许多要跟师父学习的地方,亮明白了!”
他又开始研究起其他的诗句来,而一旁的黄月英则是望着古琴眼睛都直了,几乎要流出口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