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一年深冬。
今年着实比往年都要冷些。
明明实在襄阳一代,温度却已经达到了零下十几度!
在北部地区就更加寒冷了,天下各处无时无刻不上演着百姓被活活冻死的场面。
“阿嚏!”
姜然的房间内,时刻充斥着学生打喷嚏的声音。
纵使他已经实现让学生们喝下了预防感冒的中药,但冷冽的寒风依旧拷打着每一个人的肌肤。
“这可不行,太冷了。”
“现在才是初冬时期,若是到了腊月,还不得冻死!”
外面大雪纷飞,明明景色如此动人,众人却根本提不起兴趣来欣赏。
师徒几人围绕在火炉旁边,却依旧冻的浑身打颤。
“我得做件衣服出来。”
动手能力极强的姜然决定来一场三国时期的衣服革命。
原先的他根本没有做衣服的经验,但是他所拥有的现代知识告诉他,只有羽绒服这种跨时代的产物能够助他度过今年严酷的寒冬!
接下来的几日,他非常惨无人道的拔下了后院鸭子的毛。
但因为它们的毛没了定然在严冬中活不了几天,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那些鸭子也被端上了餐桌。
虽然味道不错,但这并不关键。
鸭毛本身是一种非常非常御寒的材料,但鸭毛和鸭绒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可鸭子只有胸前的一块长鸭绒,鸭毛则全身都是,所以就成本来说,鸭绒要高出很多。
这种时候,姜然没有在意这些小问题,鸭毛鸭绒直接一起上阵。
首先,想要制作羽绒服肯定需要一件足够填充鸭毛的衣服。
这件衣服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足够的宽松和宽大。
三国时期主要的衣服材质分别是麻,布,和丝绸。
虽然丝绸穿起来更加舒服,但麻显然更加适合羽绒服的材质。
当然原本制作羽绒服的材质是尼龙才对。
不过要制作尼龙丝这种化合物自己绝对不可能做得出,需要极其复杂的制作工序。
只能用麻来凑活着使用了。
就这样,经过数天的努力,历史上第一件羽绒服诞生了!
可是,这件羽绒服并没有想象中的暖和。
刚穿上的时候还好,不过时间久了,里面的鸭毛和鸭绒便会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往下坠落,以至于所有的保暖鸭毛都聚集到了下半身。
这件羽绒服发明的并不成功!
后来,姜然决定将棉被上使用的绗(háng)缝技法用到了面料上。
所谓绗缝为了使被褥外层纺织物与内芯之间贴紧固定,使被褥厚薄均匀,将外层纺织物与内芯以并排直线或装饰图案式地缝合起来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