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识本就是他们擅长的方向,不仅仅可以得到酬劳,而且还能扬名止损。
而只要心中放弃了抵抗,那么随之而来的名望和眼前的好处,就会逐渐的让他们适应,逐渐的接受,甚至逐渐的觉得这一切,蛮好。
习惯,才是最可怕的!
时间,就在悄无声息中流逝,天下兴起了一股学习潮流,同时也在一些屈服士族的渔轮之下,引领出了一种攀比风气。
字典,是一种潮流。
谁家没有字典,会被嘲笑臭文盲一个。
识字,成为了一种风气。
因为过往商队,每个月都会在路过各地,售卖描述着天下大势的报纸以及月刊。
这些东西,你连识字都不会,看什么书?
人,就怕比较!
你不识字你觉得没什么,但是你的孩子不识字,那么就会被其他的孩子嘲笑。
同是村子娃,同时一个地方长的,凭什么人家的娃,能够识字读书,我家的娃不行。
天下倒地怎么了,其他地方过的任何如何,你就不好奇?
你看到别人在阅读了一些报纸和月刊之后,在众人簇拥下吹嘘卖弄,成为焦点人物,受到村子里的小姑娘的崇拜,你就不羡慕?
这一切,在无声的推动下,将识字成为了一种最基础的氛围,逼着那些百姓产生动力,产生学习的想法。
而且报纸和月刊之上,还有一些故事,一些传说,一些见闻。
写在月刊之中,不仅仅打开了那么百姓的眼界,让他们逐渐的意识到,原来整个天下那么大,原来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并不一样。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和他们生活无比贴合的方面。
比如说,一些种地的技巧,如何才能让庄稼长势更好。
甚至,在一些报纸或者月刊之上,重点刊登了哪个地方的工匠,制作了怎样的发明,然后如何如何后,受到了当地的奖励,不仅不要服劳役,甚至还终身免除税收。
甚至还看到,一些工匠发明了一种耕犁,只需要一头牛,就能轻松松地耕种。
一条条讯息,冲击着天下各处人们的认知。
一些老一辈带着顽固思想的人,最开始不太相信这些,感觉天方夜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他们只在月刊上看到的东西,没多久,竟然悄悄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悄无声息,一点一点,让他们没有反应过来,就逐渐接受了这一切,适应了这一切。
这让那些本来依旧顽固的百姓,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切,而最终,再次推进了识字学文的风浪。
而相对于百姓,士族关心的方面,却不仅仅是这些。
除了流通于各地百姓的基础蒙学之外,各种书籍也开始发售出行。
而其中价格便宜,内容丰富,备受诸多寒门学子的喜爱和推崇,每次行商走贩出现,都会引来大批文人子弟购书,其中大多还都是一些士族豪门的子弟。
而除此之外,在月刊之中,也出现了让文人士族在意的东西。
文人,不重钱财,却是不得不重功名。
而月刊,似乎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快速的实现这个梦想。
PS:求收藏,求月票,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