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一色湖光万顷秋(1 / 2)

莫梓涵又进船舱来斟了一遍茶。

“桑老,两位女士,点一个曲子欣赏欣赏吧。”谢说道。

“桑老先来。”符副理事长说。

“春江花月夜吧。”桑老想了想,点了支曲子。

“我点平湖秋月。”

符副理事长对谢说道。

“那我就来一曲禅院钟声。”杨秘书长轻声的说。

谢闻言,目光一疑。

茶裹人生,命中自有清香在。

禅间岁月,悟久必将大道识。

空山、庙宇、古刹、禅院、悟道、木鱼声、敲钟声听一片禅意,窥一颗真心。

此女年近不惑,却给人一种青灯古刹的感觉。

谢朝坐在船尾的曹县招了招手。

“老板。”曹县见谢向自己招手,忙进入船仓。

“告诉女学生,此曲终了,演奏一下春江花月夜与平湖秋月还有禅院钟声。另外,音乐声可以大一点了。”

谢嘱咐道。

“好的,老板。”曹县点点头,到船头跟女学生说了一声。又低声嘱咐莫梓涵,别开小差,勤快点冲茶。

女学生一曲终了,稍事休息,开始弹奏春江花月夜。

此曲原为中国传统琵琶曲,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后来春江花月夜也成了古筝名曲。

曲子抑扬顿挫,柔柔似水,优雅优美,非常好听。

“此曲很应景啊,桑老。”谢说道。

谢说这支曲子应景,是指它不但抒情、优美、婉转如歌。

主要是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

四人品茗听曲,一曲终了,一曲又起。

平湖秋月曲起。

“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裹,一色湖光万顷秋。”

曲声中,谢轻声吟道。这首曲子,谢也比较喜欢。

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晚风轻拂、素月幽静。

青山,树木,亭台,楼阁,在明朗清丽的如水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整个什刹海好像幻化成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

旋律明媚流畅,音调细腻婉转,勾画了一幅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良辰美景,创造出一个淡泊悠远、虚无缥缈的唯美意境。

也是应景得很啊,谢心里感叹不己。

三人点的三首曲,两首与水有关,似是知道自己来自洞庭湖,平生好水喜水。

而在这什刹海泛舟、品茗、赏曲,月华之下,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意境。

那么,杨秘书长点的禅院钟声呢?是指慈善之举,犹如我佛慈悲?

都不是简单之人啊,谢一时喟叹不已。

三曲奏毕,众人抚掌称善。

“谢理事长,你也点一首吧。”符副理事长对谢说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