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嬴政回宫后,亲自主持了朝政。
    当看到下方冷冷清清,少了一半人的场面,脸色很是怪异。
    自从接任秦王开始到了现在二十多年了,已经习惯了上百名大臣的朝堂。
    现在突然少了一半的人,自然感觉显得清冷了不少。
    王翦身后的武将一系还好一些,并没有几个高级武将参与兵变,所以被腰斩的人也少。
    李斯作为文臣之首,在此次兵变中被腰斩的人就多了。
    现在还能站在朝堂之上的,除了少数几个中立的,基本都是投效了这位丞相的。
    毕竟,如此重大的事情,如果真邀请了他们,必然是要想丞相汇报并征求意见的。
    李斯知晓的话,是定然不会让他们参与的!
    当然,士族们为了防备知道的人过多,从而导致消息走漏,并没有邀请丞相一系的人。
    即便如此,原本长长的队伍也显得清清冷冷!
    嬴政看着下方幸存的文武大臣,感觉怪怪的!
    随即,目光狠狠的瞪了一眼站在下方的长子。
    秦轩站在台阶上,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对侧面投来的目光,就像丝毫没有感觉一般。
    既然老头子已经归来,他就要收起锋芒,开启苟的模式。
    要不然锋芒太露,抢了老头子的风头,那是犯忌讳的!
    大臣有功高盖主的罪名,作为皇子同样也有!
    因为,大秦永远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皇帝的声音。
    这是规则,也是秦轩愿意看到的规则。
    毕竟,将来自己是要当大秦二世皇帝的,自然不希望开了一个坏头。
    如果将来自己的继承人时不时的插手干预朝政,自己肯定也会不高兴的。
    到底谁才是皇帝?
    作为太子,一国的储君,可以参与到朝政之中。
    若是有不同的意见,只要不是紧要的问题,可以私底下找皇帝谈。
    却不能在朝堂之上处处发表看法。
    若是太子的存在感太强,让皇帝如何之处?
    这是领导为什么喜欢每次在有功劳接受表彰的时候,都喜欢听下属说是XX领导的带领和鞭策才有如此成就一类的话!
    无论功劳还是话语权,都必须是上位者的!
    杨修虽然聪明,对上位者来说却并不讨喜……。
    对于这一点,秦轩看得很透彻。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一些皇帝和宠信的儿子原本关系很好,但是在册封储君后关系反倒变得紧张的原因。
    在听取了大臣们的奏报之后,今日的朝会也就结束了。
    毕竟,皇帝虽然在外出巡。
    但是重要的事情,都抄录了一份,并附上太子的处理意见送了过去的。
    今日的朝会只是例行公事罢了,没多少事情。
    真要说重要的事情,就是摆在桌案上的那份长长的名单。
    那份名单是针对因为反叛被腰斩之后,朝堂填补的空缺。
    连秦轩在这几个月里,都只能让他们做一个代理,而不敢给予职务。
    对这份名单上的人,只有皇帝能够决断是否升任。
    如果太子私自就决定拍板,并把这些人给任命了,那是犯忌讳的!
    哪怕里面没有自己的人,在皇帝看来也是在扶持自己的势力。
    更何况,名单里面还真有几个自己的人!
    不过这份名单还需要皇帝逐一审核,不是三两天能够定下来的。
    随着朝臣们离去,大殿之上也逐渐变得冷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