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您来之后,改变了我们凤阳县民不聊生的情况。”
“尤其还把我们招入县衙,让我们本来无所事事的这些人有了一笔稳定的俸禄……”
“使得我们的日子过得安稳不说。”
“现在,你又找来了土豆这么神奇的东西。”
“让我们以后不再担心饥荒……”
“你简直比神仙还要神仙啊!”
“我带我儿子,儿媳,还有我婆娘……”
“不对,应该是凤阳县的所有百姓,感谢您,谢谢您啊,县令大人!”
……
一边说着,一边就要给李牧磕头。
李牧想要拦都拦不住!
出了朱棣之外,饭桌上的所有人,也是纷纷效仿。
毕竟,虽然在衙役当差。
但是他们也是凤阳县的本地人。
李牧种植的土豆,不仅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
就连他们家人和亲戚的一并解决了。
要说不感激,那才是假的。
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给李牧跪下磕头。
一边磕头,还夸赞李牧是神仙。
看着衙役的所有人,都不断的给李牧磕头。
嘴里还念叨着,李牧活神仙一类的词语。
李牧也是内心深有感触。
毕竟,能够得到整个凤阳县所有百姓的认可。
对于身为父母官的李牧来说……
也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内心感觉到激动的李牧在三番四次制止了众人磕头依旧无果之后。
也是干脆停了下来,直接大声说道。
“各位,你们能够认可李牧,我也很高兴!”
“既然如此,多的话我不想说。”
“身为凤阳县的父母官,我发布一条讣告……”
“土豆种植试验,经过一个半月的测试,成果非常成功!”
“那么从今天起,凤阳县开始大力推广土豆种植。”
“我保证,最多两个月之后,凤阳县人人穿得暖,吃得饱饭!”
话音落下。
整个衙役的膳房又是一阵阵震天响到的感谢声。
不远处……
坐在饭桌上,看着被众人包围。
各种磕头感谢李牧的画面。
朱棣的内心也是深有感触。
再次看了一眼李牧。
朱棣缓缓开口。
“即便是自己父亲……”
“大明的皇帝,最希望的画面。”
“也不过如此了吧!”
……
在凤阳县开始大力推广土豆种植的时候。
应天府,老朱还在日夜操劳。
这一切,就是为了今早的处理完政务。
能够来凤阳县亲自看看……
自己这个不成器,在凤阳县整天只知道种地的老四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想老朱预想的那般顺利。
金銮殿早朝……
老朱看着手上的奏折,只见其脸色铁青。
“近年来我大明境内每年都是灾害连连……”
“几日前,南方巡抚传来奏折。”
“又是水灾导致百姓居无定所,流民泛滥。”
“请求赈灾粮……”
“各位,有什么意见。”
……
此话一出。
整个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
看着众人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
老朱也是十分上头。
本想要发作,不过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转头看向户部尚书。
“户部,如今国库赈灾粮存储如何?”
“禀陛下,您也知道近年来灾害连连……”
“赈灾粮早就运完了,国库内现在没有存量!”
听到这个消息,朱元璋要是忍不住摇头。
随后说道。
“既然如此,户部就从国库支出白银,购买粮食吧!”
“各位意向如何?”
然而这一次,得到的是不仅仅是户部的反对。
几乎朝堂之上,一种群臣都有意见。
“启禀圣上,近年灾害,您频繁免税,国库的库存也拙荆见肘。”
“如果在用国库白银购买赈灾粮,那么其它的支出,可能拿不出来了。”
此话一出,军部尚书也跟着开口。
“禀告陛下,臣以为国库白银不能够购买赈灾粮……”
“毕竟,现在北方元军作乱,大军压境,需要军饷维持军心。”
“臣建议,国库白银应该率先支出给予边境大军!”
……
“臣复议,眼下因为灾害,粮食价格飞涨,如果这个时候用白银购买粮食……”
“是最不划算的时候!”
……
听着一众反对声。
本来就强忍着没有发货的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
“赈灾粮没有……”
“白银不能动!”
“那你们有什么办法?”
“啊,说说啊!”
指着台下低头沉默的众人。
“让你们给朕解决问题,你们就装聋作哑。”
“士兵的军饷不能克扣,难道百姓就可以饿肚子?”
“粮食价格高,难道灾民就不能吃饭?”
……
一声声质问。
在大殿上回荡了许久。
然而,除了死一般的沉默之后,依旧没有任何回应。
看着这般情况,老朱也知道今天讨论不出什么结果。
干脆大手一挥。
“行了行了……”
“赶紧散了吧,咱看到你们都觉得烦心。”
话音落下。
太监宣布退潮。
众多大臣如同唯恐不及早早散去。
不多时,大殿之上,只剩下龙椅上的老朱一个人。
朱元璋也是扶着额头,十分的头痛。
……
PS:求鲜花评价票了。
拜谢各位读者大大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