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节(1 / 2)

从来没有听说过,那样的名字。

但是毫无疑问,关于其目前的传说,描述——

诸如圣杯等,那绝对是至高级的神灵,哪怕说其与大战时期的创造主级神灵们同位格,赫米托斯也相信。

而指引贞德,在法兰西和英格兰两个国家之间的战场上活跃。

还屡次获得胜利——

一般的神灵做不到这种事情。

只要一想到,英格兰的那片土地,曾经诞生了亚瑟王、圆桌骑士团那样的强大骑士……

赫米托斯内心对英格兰,及与之对应的法兰西,内心是非常高估的。

那样的战场,不是神灵亲自下场,也能左右战争的胜利——正是这一点,让赫米托斯有些吃惊。

索性——

到底不是真的,所有的‘启示’都是一帆风顺的。

很快赫米托斯就看到:

‘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

虽然最终还是以贞德带领的法兰西的军队们获胜了。

但是中间连她真的精神领袖,都负伤、差点没了。

如果不是吉尔斯掩护她撤退,暂时代替她守住前线,可能法兰西的进攻已经失败。之后的夺回战役就更不用说了。

法兰西的军队原本在军势上是比不过日渐强大的英格兰的。

那时的一路高歌,完全靠的是贞德带领他们战无不胜的士气在支持着。

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深知那个道理的贞德,才会在负伤后依然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伤口,就赶来了吧!

‘而也是大概在这5——6月,吉尔作为贞德的部下参加了法军在卢瓦尔河流域的所有主要战斗,并承担起了保卫贞德安全的重任。

在奥尔良战役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

英格兰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

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

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

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法军在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

小公主她们看到这时:“!!!”

变了,整个氛围都变了。

随着书中关于一场又一场战争的描述,不断的凯歌,还有那不再轻视贞德的众多军官们……

当看到所有人都被贞德的魅力所征服,转而成为她的忠实拥护者,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仿佛养成亲女儿时,看见女儿终于长大得到认可……

咳咳——

并不是那种感觉,不过非常相似了。

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人类在看书的时候,会形成一种代入感。

可能是主人公,也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剧情角色。

而见证了,一个普通的乡村少女,到战场无双的白金鸢尾花的蜕变……

怀抱梦想的人们,对此全是赞叹、祝福。

但真实的战场,并不是童话,也存在着很多危险。

那些适当的惊险,反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代入进去,为之担忧、为之逃脱后的欣喜。

诸如书中就有那样一段描绘:“贞德还在札若的战斗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

拯救他人,甚至不惜自己陷入最危险的近况中。

(异世界人们无法想象那种‘危险’场景到底有多危险,不过他们自动将其优化、脑补了一下:这火炮肯定是魔能炮!石头肯定是陨石天降啦!)

正是贞德这份勇敢、奉献的精神,才会感染无数军官,得到他们的认可吧!

她在战争中拯救的那些人,到头来都成为了她最忠实的拥戴者。

吉尔斯正是从最初就注意到了那份光辉——

并深深地为之着迷。

即使他在战争中敏锐的调度、及时的安排,还有数次掩护贞德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他将自己隐藏在了贞德的身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