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秦国历代明君,
秦穆公时机,秦国就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在百里奚等名臣的辅佐下先后击败了晋国、梁国等,
之后虽然中间几代帝王青黄不接。
但到了秦孝公的时候,发布《求贤令》,得一名士商鞅,开始了商鞅变法……
秦国国力因此得到飞速发展,
而到了公元前260年,秦国的国力在七国中已经迎头追上,渐渐将差距拉平,终于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而也是这一年,杀神白起率领秦军和赵国的赵军展开了惨烈的长平之战,
——一战功成万古枯!!
此战赵国大败,白起破赵长平,杀卒四十五万。
四十余万人俘虏尽皆被坑杀……
武安君白起……也因此在后世成就了‘人屠’这一赫赫凶名。
“四十五万?!!”这个数字太过骇人,看到这的人纷纷都蒙了。
活埋、坑杀……
那是四十五万人,并非四十五万只鸡啊。
太可怕了~!
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冷酷、凶暴的人,
不愧‘人屠’之名。
果然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这让人们甚至不由猜测,
白起不会就是之后灭六国的重要战力吧。
不过——
直到此刻,人们都还未看到秦始皇的出现。
不知道他到底是那一带的秦王。
不是说讲秦王的故事吗?
虽然他们对秦国六代明君的经历也都十分好奇。
比如刚才一扫而过,简略带过的商鞅变法,
到底是怎样精彩的变法,才能让秦国国力快速变强起来?
这对于某些人来说,甚至是比故事主线更着急、想要知道的剧情。
比如此时正在体验沉浸式的刻晴,
已经想通后,不再钻牛角尖,
想要通过这次体验,学习到优秀的治理经验,帮助璃月富强的刻晴,
此时就十分焦虑,
那么重要的变法过程,居然提一笔就带过了?
可恶~!!就不能详细讲讲吗?
不管刻晴等人怎么想,故事还在继续向后推进。
伴随白起这一场大胜战,无数秦人欢呼、而赵人仇恨、胆寒,
按理来说,本该如此……
可有一位秦人此时却正瑟瑟发抖了……
他就是位于赵国都城邯郸的质子,秦公子异人!!
‘赵国、质子!’
隐隐感觉,之前就好像在哪听到过这类描述的众人,看到这突然愣住了。
那是……?
第三十一章 子异,秦国质子,疑似那位的父亲?
秦人有种强大的韧性……
他们崛起于微末,但不甘平凡。
拥有优秀的吃苦精神,也是最接近普通老百姓的一批人。
因此,站在非战国七国立场上,
作为外来者,看到秦人的努力,都十分钦佩、喜欢。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它的成功,绝非一人的成功,而是数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