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7节(2 / 2)

给人们一个当头棒喝,猛然清醒的。

秦虽强,但也没有到无敌的境地……

是啊~!是他们想太简单了,迫于求成,想看到秦灭六国的霸气光景。

可是……

一旦展现獠牙,六国就有联合起来可能。

可什么都不做,不也没法灭掉六国吗?

这就成了个死循环了啊。

人们皱眉……

都不由想到,到底要用怎样的办法,才可能突破六国的警惕线,

或者说将他们分化,一一击溃呢?

啊,头疼!光是想想,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脑细胞死了一大片,头都大起来了。

既然想不到答案,那就继续向下看好了……

人们收回心神——

接着便看到——

‘若秦想通过一昧的蛮干,定然行不通,不仅容易打草惊蛇引起其他国家警惕,更容易让其余国家同仇敌忾,乃至建立起反秦联盟。

于是——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

秦国的谋臣们开始纷纷谋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在这些谋臣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俊杰,

为秦王嬴政的时代,带来了一些新鲜血液。

上个时代秦国朝堂,

是吕不韦、嫪毐等人的天下。

而这个时代中……

有一名名为李斯的存在也渐渐出现在朝野(以及人们的视线)之中……’

李斯?

人们想起来了,

这不就是那个在嬴政一开始要下达逐客令,使其收回成命,劝说其改变想法的臣子吗……

最后这一后续结果,影响嬴政,

甚至让人们得以看到秦王展现出惊人魄力,放了郑国,才有了郑国渠这一伟业的一幕幕。

究其源头,这也是个不错的大功臣啊!

而这次,为了灭六国,

以李斯、尉缭为首,在朝堂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主张认为,秦……要灭六国,实现天下的一统,

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

是在正治上挑拨离间,收买人心,

通过这种方式瓦解六国的合纵之术。

六国看似报团取暖、互为盟友,很难真正单一跳出来消灭哪一个。

但六国也并非完全奇心协力互相信任……

六国能应利益趋同、而短暂联合起来,

自然也能因为利益互相攻讦,使其反目。

同时,收买六国各方权贵,让其互相争斗,也能起到消耗这些国家军事实力的作用。

可谓一举多得。

六国之间本就互相攻伐,多有仇恨累积,当新仇旧恨都一一结算,自然很难再维系同盟。

所以挑拨离间的成功率很高,

但在这个过程达成前,秦也不能大意,

若是让六国警醒回来,生死存亡之下,再度联合就不美了。

另一方面——

秦在军事上也要集中兵力,对六国实现逐个击破。

总的来说,还是要继续遵循,维持远交近攻的策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