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4节(2 / 2)

好一个被迫‘自杀’……众人看到这不寒而栗。

而这段甚至不敢细究……

若仔细思虑,

韩非之死,是因为李斯的嫉妒吗?

一山不能容二虎,为了保护自己的在秦国的权力不动摇,

李斯才如此害死了韩非吗?

可另一方面想,

秦王嬴政那般雄才大略的王上,

会仅仅因为李斯单方面一人之言,就相信他的鬼话吗。

最终也是,若没有秦王首肯,

李斯岂敢弄死韩非。

这一切都是在嬴政的默许下,才可能达成。

秦王真的后悔了?还是只是做做样子……因为得不到,才需要有人背负恶名,去替自己杀死韩非,以免养虎为患呢……

一时间,关于韩非的死,

弹幕上众所纷纭,争论不休……

但几乎唯独一点,所有人都感到遗憾的,韩非之才、一生所学并没有得到重用,就这么消逝在了战国的舞台上了。

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啊。

让秦王嬴政和李斯都推崇备至的才学,

若是有机会,人们真想看看啊,他能走到哪一步。

可惜——

天妒英才,他阻挠到了嬴政的脚步。

他就像一颗无比璀璨的流星,刹那芳华即逝……

但光是因为他一人,就让秦王嬴政放慢了灭掉韩国的脚步,

已经足以令人感叹,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而终于——

回到正题,

最后一个阻挠秦灭韩国的存在也消失了。

若嬴政自己不想停下,那么道路就决不会停息。

于是,毁灭六国的滚滚洪流再起!

这次韩国割地赔款都已经无法满足秦国,到了第二年,

秦王嬴政决定再度攻秦,这次在咸阳殿中召集诸多大臣商议。

而真到了最后关头,

许多人却犹豫了……

战国打了数百年,互有胜负,

曾经也有国家强横到打到他国都城。

可七国永远是七国,这个格局从未真正改变过。

互相纠纷之下,乃至各国的官员、王室血脉,都产生了理不清的复杂关系。

有人想看到秦灭六国,

自然也有人不想……

说到底,七国之间的战争,根本就是一群贵族、王室亲戚在打架。

打伤可以,打死不行……

在秦真的要灭掉韩国的刺激下,不少已经被嬴政威势慑服的人,

此时又开始跳出来蹦跶了。

哪怕无比恐惧、畏惧死亡,也要蹦出来阻挠的。

然后,人们也看到了无比经典的一幕——

曾经在pv中出现过的画面。

当咸阳殿上,韩国使者前来进见,献上了重礼,只为保住韩国……不被秦所灭。

史官:“展图!”

史官:“陛下这就是四海归一图。”

嬴政没有理会,只是看向下方献礼的韩国使者们:“你们是秦国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