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为也落座了,喝了口茶,这才说:“陈姐,找你来是商量个事,这样,这样……明白了吗?”
“大概是听明白了,就是,你干嘛要这样做?”
陈大嫂的段位挺高的,之前就帮着把易中海诓来参加了酒席。
“这个,淮茹她妈不是快要进城了吗,到时候我这堂屋得摆一张床,多少不太方便,所以啊,想租隔壁老太太的房子。”
李无为明说了,反正事后别人也能看明白,不如交心,君子坦荡荡。
“明白了,这事挺好的,姐帮你。”
陈大嫂琢磨了一下,不是啥坏事。
“房租我不会少老太太的,每月三块钱,比外边还多五毛。
我直接一年交一次,让老太太这日子也宽裕点。”
这点小钱对他来说毛毛雨,但却能让以后住得舒坦,太值了。
他之前有想过把孩子送到乡下去养,或是送到三进大院那边,但现在还没有留守儿童的977概念,过于超前,就成非主流了,所以还是带在身边吧。
“好嘞,明天上午我就帮你把消息传出去。”
陈大嫂觉得李无为这招很厉害,就是要苦了一大爷,但没准别人就乐意呢。
“那感情好!多的话我就不说了,欠陈姐你一个人情。”
他李无为的人情可是很难得的,这才发出去第一个。
陈大嫂是他请的托儿,要在院里带起养老风,从而把聋老太太给送到易中海家里去。
易中海家里住的开,跟刘海中家一样,除了当客厅用的堂屋,另外还有两个小房间。
把聋老太太送到中院去,也好让人多看看傻柱不是,成人之美。
“哎,那姐可记下了。”
陈大嫂高高兴兴走了,回到家后却绝口不提这事,哪怕自家人也要保密,不然若是坏了李无为的大事,可就成仇人了第二天一早,等院里的人上班去后,陈大嫂就早早到了中院,拿着针线盒,找人唠嗑。
等了一会,把一大妈也叫了出来,至于像是孙二娘,蒋大妈这些都是不请自来。
倒是贾张氏还在睡大觉,不过这在不在不重要。
陈大嫂见人多了,就不经意的说:“我家老娘岁数大了,家里两个哥哥对她不好,我琢磨着想给接到城里来养老,就是不知道怎么跟老曾提起这事。”
这(ccef)话不是李无为教的,属于陈大嫂自由发挥,却是一下子切中了要害,带出了养老话题。
“唉!都说养儿防老,这儿子啊未必靠得住,很多时候还得我们这些做女儿的来负担。”
孙二娘也心有感叹,不过她老爹已经走了,前阵子才烧了周年。
“可不是吗,我们是嫁了,可逢年过节,也没往娘家拿东西,就是还讨不到好。”
蒋大妈也跟着感叹,现在当女儿不好做啊。
“哎,都聊着了。”
贾东旭端着盆从屋里出来,到了水槽边胡乱洗了把脸,把盆就放那儿了,过会东旭洗衣服知道收拾。
“贾张氏,我们在说养老呢,陈大嫂想把老娘接过来,挺为难的。”
“贾张氏,你那老娘还在吗?”
几个大妈让出位置,让贾张氏进到圈子里,唠嗑呢,人越多越热闹。
这时后院听到风声的二大妈,还有前院的三大妈,王大婶等人也都纷纷来了。
贾东旭提着桶掀开门帘出来,看到场中聊得热闹,眼中有羡慕,心想要是李无为来了,肯定能加入队伍,但他不行啊,没人带他入行。
忽的,陈大嫂话锋一转,说:“咱院里还好,建国前日子不好过,老人大多都不在,就还剩老太太一人,无儿无女的,过得孤独。”
“唉,可不是吗,老太太腿脚不便利,出来的也少。”
二大妈接过话来,她倒是不慌,她有仨儿子,以后不缺养老,当家的中意老大光齐,打算给留在身边。
“要不这会去把老太太扶出来聊会,这大上午的,也没啥事陈大嫂提了建议,立马就有人应声,觉得这好。
“我去接老太太。”
一大妈说着就起身,她因为生不出孩子,以前跟院里聊天少,平时闷了就去老太太那里,关系最好。
“那好,我们等着老太太。”
陈大嫂应了一声,她没去,这得留下来继续说养老的事。
等一大妈走后,又说:“翠云也是可怜,没给老易留下一男半女的,以后养老是个大问题了。”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绝户啊,院里也没少说这事,只是没当着面提罢了。
“是啊,一大爷工资那么高,可惜了。不过一大爷经常照顾老太太,给人送粮食过去,我都看到好多次了。”
“翠云也经常过去送吃的,还帮老太太洗衣服。”
几个大妈倒是都很佩服一大妈,孝顺啊,人也善良,不说人闲话。
陈大嫂忽的提到,“要我说啊,干脆让老太太跟着翠云得了,她家里还有一间房也住的开,还省得来回跑。
咱们院里啊,一直以来都是尊敬老人的,连李无为那坏小子都没坑过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