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年轻小伙把贾东旭围住,要不是打人会犯事,这都想动手了。
梁拉娣从旁边经过,听到这些,更担心了,但她不敢耽搁,跟着去了裁缝店打临工。
“李无为,起了吗?要去街道登记了。”
贾张氏在李家窗外叫喊,不止她一个人,旁边二大妈等人,都要去街道的。
“来了。”
李无为小心放下臂弯里的小关响,这种感觉很奇妙,没儿子之前,他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不想要那么早要孩子。
但真的等抱着儿子时,感受到小关响的呼吸和温度,渐渐明白了一种叫父爱的情绪,有人养老了啊。
“无为,要不让妈去街道吧,她出去买菜,很快就回来,你在睡会?”
秦淮茹早就醒了,闲不住,在旁边踩着缝纫机。
“这不行,必须户口本上的人去登记审核,还要领面粉票。
这规定一直很坑,连院里的聋老太太都要去街道,只要人还在,抬都得抬过去。
他带着手续和几个大妈到了中院,就见聋老太太果然被一大妈扶着。
老太太即便已经有易中海养老,但还是单独户,不然领不到每月五块钱补贴,那就亏大发了。
“老太太这怎么去,老何家里有人在吗?”
李无为问了一句,聋老太太是他的房东啊。
“何大清在屋里。”
孙二娘连忙回话,她懂了坏小子想干嘛。
“这不是巧了吗,让老何蹬三轮载老太太过去。”
李无为说着就去了何家,没一会就把何大清带了出来,别的不说,原剧里何大清跟白寡妇跑了后,聋老太太对傻柱那是没得多。
没一会,何大清就载着这李无为和聋老太太出发了。
速度不快,跟大妈们一道的,等到了街道一看,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都让一让,先老人先登记,这是我们院里的低保户。”
李无为扶着聋老太太就往前面走,城里没有五保户的说法,这是针对农村的制度,城里一般叫低保户。
排队的人一看老太太这模样,走路都要人搀扶,连忙让出位置,让人到了前边。
“老太太,你的户籍本呢。”
“带着呢。”
聋老太太掏出一个本子,递给了工作人员,很快就核定好,每月十四斤面粉票。
目前这个核算不是固定的比例,大约在未来定量的五成左右,因为面粉票最小面额是四斤,给限制了,不然老太太应该还能多一斤多的白面。
等到以后出了粮本,就能精确核算了。
“老太太,这是面粉票,您收好了。”
工作人员很客气,尊敬老人是传统美德,明面上怎么也要过得去才行。
“好,好!”
老太太把白面票捏在手里,没有急着收起来。
李无为顺势把自己的户籍本递了过去说:“我家三口人,我和我媳妇都是工人,在厂里领票。我儿子出生不到一个月。”
“嗯,李关响,咦,这名儿取得好,刚出生的婴儿每月四斤面粉票,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量也会涨。”
“好嘞!”
李无为把面粉票拿到手,小小的一张纸,倒手一卖至少都是八毛钱。
……求鲜花………
“老太太,我扶您到车上休息。”
他把老太太送回三轮车上,等会在让何大清载回去,他也搭个便车。
院里大妈们还在苦哈哈的排队,但前面处理的速度很快,也就等上半小时吧。
“大孙子,太太给你四斤票,剩下十斤要给翠云。”
聋老太太忽然拿出一张票递了过来。
李无为愣了一下,摇头说:“太太,我这不缺粮票,你自个儿收着吧!”
“大孙子,你家五口人,你那岳母可没票的。”
聋老太太挺精明的,出去卖粮票都知道讲价,一分钱都要争,现在能送票,倒是反常。
“我家够吃的,要不,太太,你给我攒着,等哪天我缺粮了,在找你要粮票。”
李无为开了个玩笑,老太太的恩惠他可不能要,烫手山芋,万一哪天老太太突然锁门,这不增加他的家庭负担了吗。
“哎!那我给大孙子攒着,谁都不给。”
聋老太太这才把面粉票贴身放好,坐在三轮车上,看着排队的人群也觉得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