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节(1 / 2)

“我家是丰台的…”

梁拉娣心跳得难道,不会跟她想的一样吧。

“明早车站见,车上装不认识。巧了,我正好要去丰台办点事,走了啊!”

李无为说完就骑着自行车跑路了,成与不成,就看明天,在城里容易被人盯着,到了外边高低问个清楚。

“啊!”

梁拉娣愣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她刚是听错了吗,还是又做白日梦了?

李哥儿竟然说在车站见,还说在车上装作不认识,这是要跟她去丰台?

一时间,梁拉娣患得患失,一会觉得是真的,一会又觉得刚才是自己想象的,可又没办法去找李哥儿询问,心乱如麻却说李无为去找到杨厂长,直接用小发明给吊了胃口,就把换岗位的事情谈妥了。

这属于正常操作,各个单位和企业、工厂,有4.6了工作岗位就会下放到街道。

而街道会安排城市待业青年就岗,但到了如今,岗位是越来越少,很不容易。

他这边搞定后,本来想找傻柱问问情况,但不是刚遇到梁拉娣了吗。

干脆一溜烟去了农业部,这次要给农业部做一个东西。

“方主任,我明天要去丰台调研,看看下边的种植情况。”

他要下乡,不说需要个借口,也需要介绍信什么的,这就成了公干,有补贴不说,到时候才好办事。

比如去住招待所,有人接待,能找到组织,还能扯大旗,好处太多了。

“你要下乡,要不我给你安排辆车?”

方主任觉得稀奇,这铁树开花了,终于想起领了这么多年津贴,良心也会痛了?

第344章 李无为下乡调研

“车就不用了吧,我是去丰台调研不是走马观花。”

李无为顿了下又说,“不过回头我到车队学学,倒是可以考个驾照。”

他自然是会开车的,还有老司机的技能,可也需要一个过程。

“这是小事,部里有几辆公车,你拿到驾照可以随便用车,油费这些全报销。

你到丰台属于出差,我让人开个证明,你到粮站去换全国粮票…”

方主任叮嘱了一番,也没问具体下乡干嘛,好不容易别人来了,别给问走了啊。

“那感情好!”

李无为拿到想要的东西后,没急着走,而是要求查阅建国后这些年的产粮数据。

这玩儿意虽然报纸上有说,但不够全面,也可能造假,他这边能看到真实的。

建国当年,全国粮食产量为一亿一千万吨,人均口粮208公斤,平均每人每月有35斤粮食,完全平均的情况是够吃的,但实际是吃不饱。

之后就是一路增长,到去年五七年,粮食22产粮已经接近两亿吨,人均也达到300公斤,人口也增加了九千万,不然人均会更高。

在统销统购的情况下,先不说细粮的比例,至少是够吃的,城里并没有那么缺粮。

只是很快就要因为自然灾害拉胯了,人均口粮会降低到建国前,比如今骤降三分之一,相当于以前一天吃一斤粮食,现在就只给六两多,工作强度不降,肯定扛不住了。

偏偏这灾难最主要的是干旱,无论种什么都是白瞎。

并且还不能是简单的算平均,有些地方颗粒无收,全靠调粮救急,但产粮的地方也受灾了。

一年减产几千万吨粮食,这谁扛得住。

在这种天灾面前人力无法阻挡,但却通过自救以及他救来挽留更多的生命。

第二天一早,李无为就出了院里,昨晚上已经跟家人说清楚了,要去公干几天。

转眼到了跟梁拉娣说好的车站,刚到门口,就见梁拉娣孤零零在那儿等着了,手里提着一个大包袱。

反观李无为就背了一个帆布包,轻装上阵,都只是做样子的,空间里啥都不缺,锅碗瓢盆,帐篷什么的都有。

他看了梁拉娣,就把目光移开了,装着不认识,先去把自行车给停好。

在看梁拉娣已经到了一辆汽车旁边,就李无为看过来,她才转身上了车,心里已经跳得厉害。

李无为跟着也上了车,很自然就坐到了梁拉娣旁边,座位比较靠后。

此去二十多公里,放在后世,还没别人上班通勤远,但现在真的是出差了,走路要五个小时,即便是客车慢吞吞的也要跑挺久。

他把帆布包放在身前,一伸手就抓住了梁拉娣略微有些粗糙的手。

梁拉娣瞬间脸红了,由耳朵红到了脖子根,不自然的扭头看向窗外。

直到卖票的上了车,李无为才松开手自个儿单独买了票,旁边梁拉娣也单独买了票,两人全程都没说话。

转眼到了九点过,已经超时十分钟,车上差不多客满,汽车才启动出发。

李无为再次握住了梁拉娣的小手,就这么握了一路,出了不少汗。

一直到了太平桥,汽车停靠,两人都下了车,这个站点下车的还有好几个乘客,倒是不显眼。

随后乘客们就化整为零,到了这儿,李无为也没啥顾忌了,开口就问:“你家离这儿有多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