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尾的歌词都是一些通俗而又简单的词汇,根本没有任何华丽的修辞。
但就是这三言两语,却完全写进了所有人的内心之中。
最重要的是这种对于亲情浓浓的呼唤,特别的符合大团圆的春晚。
常波可以负责人的说,这首歌词就是专门为了春晚而创作的。
谁?
这是谁创作的?
常波冥思苦想,华语乐坛有数的几个创作人没有一个能够有这样的才华。
不仅如此,这首歌的词平凡却又温情,直击人心。
而这首歌的编曲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落下风。
虽然还算有正式的曲谱,但是常波从五线谱上明显就能够体会到这首歌的编曲温柔,舒缓,极具生命力。
完美的歌词,配上完美的编曲,两者之间所能造成的化学反应,远远的超出了常波的预料之外。
· ······求鲜花· ·······
到底是两位词曲大家的通力合作,才会创造出如此经典的歌曲。
常波的心里隐隐的还有一个想法。
这首歌,在某种意义上根本不输于宋弈的歌曲。
“好词,好歌啊!”
“你们敢相信我一个大老爷们,看到歌词居然哭了!”
“别说你了,我也一样!
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实在太好了。”
现场围观上去的很多女同志,眼眶微红,泪水不由自主的浸湿了双眼。
这歌词一下子就让她们想到了远在故乡的父母。
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 ...... .......
这一句歌词,就让她们产生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陈导,这首歌到底是哪两位大师创作的…”
常波现在恨不得当面拜访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者,表达一下自己的瞻仰。
“两位大师?这首歌是一个人写的!”
“一个人?这不可能!”
常波觉得陈岩德就是在和自己开玩笑。
一个人能够创作出这样经典的歌曲。
这绝对不可能。
还以为所有人都和宋弈一样,词曲双修。
正常的创作者,都是精通一项。
要么擅长作词,要么擅长编曲。
哪怕是港台地区黄金年代也一样。
比如黄占,林西等人就是当时的金牌作词。
而胡伟力,陈勋思等是编曲鬼才。
他们分红完成一首经典歌曲的创作。
谁也没有这样的才华能够大包大揽,一个人创作出经典的歌曲出来。
遍数华语乐坛,到如今为止有且只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步。
那就是宋弈。
难不成这首歌的作者是宋弈?
这不是开玩笑么!
常波快速否定的摇了摇头。
宋弈都隐退十年之久了,怎么可能为了春晚特意的创作出这样的一首经典几.
【143】堪比《常回家看看》的歌曲(求票票)
“常总监,你觉得这首歌适不适合春晚?”
陈岩德老神在在,对于常波的疑惑避而不谈,还反问了一个问题。
“这不是废话!这么好的一首歌如果不能上春晚,那真的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