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的是小商小贩,有的是军中人士,有的是朝中大臣?”
朱棣虚心请教。
“不,东厂,全部由太监组成。”
叶晨打字道。
“太监?太监好像不能干政吧?”
朱棣犹豫了起来,这可是他老爹留下的规矩。
“太监确实不能干政,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太监可以暂时干政。”
“你想想啊,太监是没有后代的人,他们只能依附于皇家。”
“而且太监地位低下,如果不依附于皇家,他们的日子也过不下去。”
“先不说民间对太监有很大的敌视,就说朝中大臣,也对他们恨的牙痒痒的。”
叶晨打字道。
“既然大臣们对太监恨的牙痒痒的,为何又要用太监组建东厂呢?”
朱棣继续问。
其他皇帝也睁大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他们要看看,叶晨又要给出什么高论。
“问的好,正因为朝中大臣与太监不好,你就要把太监也拉出来。”
“而你,只需要居中制衡即可,这样做皇帝,不是轻松了许多吗?”
叶晨说道。
一听这话,朱棣的双目慢慢瞪大了。
对啊,皇帝如果去抓权力,只会把自己累死,而且就算累死,也不一定能把所有的权力抓在手里。
如果朱棣现在是个村长,他每天可以把村子巡视三圈。M..
看看哪家的门没关好,看看有没有小偷,看看谁家的猪有没有跑出猪圈。
第398章 准备设立东缉事厂!
然后,朱棣当上了乡长,一个乡很大,朱棣一天只能巡视一个来回。
而且,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为他全顾着赶路了。
但即使是这样,朱棣还勉强捱的住。
然后,朱棣同志做了县长。
一个县有多大?朱棣同志骑上马,才能把全县跑一圈。
然后,朱棣又做了州长,他实在是跑不动了。
没办法,他只能请人给他打工,这些打工的人,就是各级乡长,村长,还有衙役,主簿之类的玩意。
而且,朱棣只能无条件相信这些打工者,让他们帮你管理州。
如今,朱棣做了皇帝,他根本没时间骑马去巡视各地,每天光是批阅奏折,就要花掉他大半的时间。
而且,有些奏折又臭又长,朱棣一般都是一眼扫过,大差不差就是拿笔批红。
随着各种税赋的增加,各种琐事的增加,朱棣同志连奏折都批不完了。
因为他们做皇帝是来享受的,可不是天天坐在皇宫里批红的。
于是,朱棣只能把一部分奏折交于宰相和大臣来处理。
宰相和大臣看了,大差不差就可以打个勾,再交给皇帝来签字。
皇帝不可能每份奏折都过目,因为一份奏折少则几百字,多则上万字。
皇帝哪有时间看,宰相们划了勾,他就批红,宰相打了叉,他就直接驳回。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如果宰相和大臣,把奏折进行更换,甚至积压。
这个时候,皇帝也没有精力去一一审查。
可能短时间内,宰相是不敢这么做的,但这时间一长,就不好说了。
于是,就需要一设立一个监察机构,叫御史台,专门监察百官。
可御史也是读书人,他们科考的时候,一般都会在朝中拜门。
比如,我是宰相的门生,我是某个尚书的门生。
于是,大臣们又把御史台控制了。
这就是为什么,朱由检当年不相信御史,而是搞了个锦衣卫的机构出来。
锦衣卫当中,有文盲,有秀才,有男,有女,还有的是大臣家的仆人。
而叶晨这招更绝,直接就让太监去监察百官,看看他们有没有积压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