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将来真要出兵时,我们出个一两千人应付一下便是。”

“此言当真老成谋国!”

“就这样办!”

一番争论下来,殿上众人终于统一了意见。

直到这一刻,他们终于才想起王座上的鲁顷公,齐齐朝前一拜,大呼道:

“臣恳请君上答应齐国,加入合纵军!”

鲁顷公:“……”

……

秦国,函谷关。

寒风凛烈,沙尘滚滚,旌旗飘扬。

二十万大军集结。

出征的都是秦国最精锐的将士,百战之兵。

烈日当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策马行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白发将军。

短发虬髯,金甲长刀,金盔之下一双鹰目寒光凛凛,正注视着远方的道路。

曾几何时,王龁身为一骑将,在那个人的带领下东出函谷,战伊阙、破郢都、克华阳、踏太行,一直打到上党郡。

在那里,那个人以一己之力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成就绝世凶名,使秦人最大的劲敌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可纵然立下如此殊勋,换来的却是拔剑自刎,身死族灭。

想到这,王龁不由生出一股怒火,忍不住扬天长啸。

目光仿佛已经穿越万里,落在了从前的那片战场上。

我又回来了!

手中大刀朝前一指

“进军!”

……

魏国,朝堂上,魏王正在接待赵国使臣。

“启禀魏王,秦人无故兴兵伐我大赵,正所谓唇亡齿寒,外臣恳请贵国出兵相救。”

自从长平之战以来,赵国损失了四十万壮丁,举国青壮几乎一夜之间损失殆尽。

值此良机,周边的势力蠢蠢欲动,都想趁着赵国虚弱的时候咬上一口。

无奈之下,赵王只好将军队一分为三。

大部由大将廉颇掌管,镇守西境以应对秦人随时到来的入侵;

一部分则由将军司马尚统领,以防东北面的燕国侵袭。

还有少量军队跟随偏将李牧驻守北疆,应对塞外狼族的骚扰。

本就不多的兵力被这么一分,更显捉襟见肘。

如今秦人发二十万大军叩上党,纵然久经战阵的廉颇也感到压力山大。

赵国唯有一边让廉颇固守,一边向临近的魏国求援。

魏王听罢,缓缓点头:“三晋本为一体,赵国有难,我大魏理应出兵相助。”

然而还没等赵使高兴过来,魏王又话锋一转:“然而我大魏与秦人连年交战,战死者不知凡几。

“如今三军疲惫,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恐怕寡人也无法强行下令让将士再度出征。”

赵使听罢,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身为一名合格的使节,他已经听懂了对方的潜台词。

这是要谈条件。

不过借此生死关头,赵使也只好硬着头皮问道:“不知大王如何才能出兵相救?”

“此事简单!”

魏王笑吟吟地说道:“寡人想念王弟久矣,如果赵国能将我弟信陵君送回,寡人便答应出兵相助!”

居然是信陵君!

赵使心中一沉。

没想到魏王提出的居然是这个条件!

窃符救赵之事天下皆知,赵使当然也知道。

信陵君借此事扬名天下,而魏王则因此而成为各国权贵的笑柄。

可想而知魏王肯定是恨信陵君入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