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4976 字 2023-03-09

莫名地,小黄克为自己生出的感伤自嘲了一下,因为他想起了大黄克当时对他的嘲讽。

当他停下脚步的时候,艾琳娜也走了上来,和他并肩站在一起,一同看着北方黄土地上贫瘠的画面。

黄克道:

“地理上说,这里现在应当是陕南,西边是甘肃,南边是四川,离长江的水汽还沾点边,其实还不是最穷的地方。”

一个挑着担子的老农从村里走了出来,他挑着一个担子,担子边挂着两个水桶,似乎是要出去打水。

看到两个“外人”,其中一个还是金发碧眼的漂亮洋婆子时,老农呆了一下。

而黄克和艾琳娜,同样也呆了一下。

老农的年龄,看上去最少在六十岁以上,头发胡子全白了,皮肤是黑黄色,干燥得象树皮一般。他的眼睛是混浊的,嘴唇是干裂的,颧骨很高,身体非常地枯瘦。

老农稍稍地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朝二人走来,而二人也默默地看着他走过。

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

双方就这样互相看着,然后交错而过。

天气很热,村民们其实大都待在屋里。

现在是烧饭时间,村子里迷漫着淡淡的柴火气息,各个房子的屋顶上,可以看到几楼炊烟。先前先那个老农应当是为了烧饭而出去挑水的。

黄克和艾琳娜的出现,瞬间打破了村子原有的运行规律,时不时地有人从破旧的泥土房里探出来头来,瞧个新鲜。

露出来的全是营养不良的面孔。

无论老少,全是黑黄色的干燥皮肤,稀疏焦黄的头发,混沌的眼睛,还有皮包骨般的四肢。

艾琳娜在上海见过很多路倒,那些饿死冻死的人,他们尸体都和这里的人差不多。但是南方气侯湿润,那些路倒们的皮肤,却不象这里可怕到象干裂的枯树皮一般。

更让人震憾的是,整个村子,所有露出来看二人的面孔,全是“接近路倒”的模样和比路倒还要可怕的肤质与发质。

看着这些人,黄克突然明白,明明被炮党军一路追杀,损失那么大的红军,为什么一路下来,总能很轻易地在各地征到兵了。

“时日曷丧?予与汝皆亡!”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他,在看史料时,很多当时觉得无法明白,感觉不合理的地方,就在瞧了这群人一眼后,突然完全理解了。

而艾琳娜同样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不知何时,两人停了下来,顶着烈日,站在村子中央,象猴子一般地被全村的人围观着。

艾琳娜道:“你们这里不是末日黄昏,却已到处都是地狱。”

黄克道:“地球上的地狱有十八层,这里的地狱,最多只能算是六七层,还有更可怕的呢.......”

艾琳娜道:

“十字架空间里有很多吃的,分一些给他们吧.......”

“嗯!”

** **

村子里又有了笑声。

上百张嘴,疯狂嚼动的声音。

舔盘子舔碗底的声音。

因为,刚刚吃到的食物,很可能是这个村子这一百多号人,一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

洋米,洋面,洋奶粉,还有分给孩子们的洋糖果,这些全是生活在中国内陆黄土高原上穷苦人家不曾见过的。这就是黄克先前分给村子里的人东西。

每户人家,都分到了二十斤左右的洋米洋面,这些东西都是黄克和艾琳娜零元购的产物。

这些人都用敬若神明的目光看着二人,很多人甚至在对二人嗑头。黄克注意到,村子里的小孩子,无论男女,都是光着屁股的。

至少上海滩的那些路倒,他们多少还是有一件衣服的。

黄克和艾琳娜都很想对他们说:从来没有救世主,能拯救你们的,只有你们自己,只有所有穷苦人都联起手来,推翻这个吃人的世界。

但是,二人都没有说什么。

在革命宣传上,二人的水平其实都不合格,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

黄克在外面看到那一片粟米田,好象很大一片,但实际上在民国时间的黄土高坡上,其产量极低——一亩仅有35斤!这是黄克在查陕北资料时得到的答案。

粟米要到八至十月份才进入成熟期,现在是七月中旬,也就是说,如今是“青黄不接”的末期。而历史上,从1935年1938年,连着几年,陕甘宁地区一直天灾不断,要么旱要么涝,粮食频频欠收甚至接近绝收。

历史上美国记者斯诺在1936年时来甘陕地区探访,后来写下著名的记实文学《西行漫记》时记曾记录下这儿大片大片成村成村地饿死人的惨烈画面。

后世很多果粉拿那三年说事,但实际上,真正的民国,几乎年年都是比“那三年”还要惨烈许多的饥荒在各地随处发生。

先前出村挑水的老农挑着两桶水回来了。

一个干干瘦瘦,看似只有七八岁大,实则已十一岁的孩子光着脚跑过去,将黄克分给她的糖递给老农,同时嘴里叫着什么。

“达达,糖”

黄克半猜半听出来了,她是在说“爸爸,吃糖。”

黄克和艾琳娜以为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农,其实只是一个十一岁孩子的爸爸。

老农从村民嘴里问明了事宜后,也跟着他人一般,跪下来,对着二人不住地嗑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