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6656 字 2023-03-09

他们中,职务最高的右手吊着绑子的胡宗南,和伍成仁,以领头人的身份,站在这四排的黄埔生的最前列。正接受他们曾经的“伍主任”的“训话”。

也难怪这儿的黄埔生这么多。第一师是常凯申的起家之地,从师长到连长,所有的参谋,全是清一色的黄埔生!就连排长这一级别里,也有不少黄埔出身!49师这儿差点,但营团级以上军官,基本也都是黄埔生!

第一师连老窝都被董振堂余天云端了,全师上下所有的“黄埔人毛”,事后统计,只跑了一个叫张钟麟的团长——当时他在松潘留守总部。董振堂和余天元率军围攻松潘时,他见势不妙,抢了匹马,跟着当地的藏骑兵一起西逃,逃到西康去了。算是全军覆没的第一师中,仅存的最后一根黄埔独苗。(此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杀妻张)

这么多的黄埔生聚一起听伍主任讲话,上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大概是快十年前,北伐前的事了吧。

正面对着这群人讲话,讲解红军俘虏政策、宣传革命主张的伍豪,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另一个学生,终于经不住“一年炒黄豆全包”的诱惑,悄悄地走过来,站在他背后背对着他,然后举起右手,放在胸口高度,食指中指摆出个剪刀胜利的姿势。

几乎就在姿势摆出的瞬间,几台早就准备好的,二十一世纪产的摄像机,手机,数码照机,咔嚓咔嚓拍下了这一镜头画面。

由于这些21世界的摄像设备极先进,伍豪没有发觉后面发生的事。做了亏心事的林虎三羞耻地离开,那些手持相机的拍摄者也悄无声息地退下。而后,罗炳辉却大大方方地以“龙行虎步”的姿态走过来,不光是他,还有徐帅,刘帅,叶帅,聂帅等多人,排成一排,背对伍豪和“众多黄埔生”一起拍了个“合影”。

这一切,自然都是黄克安排的。

拍照的摄像师,是正好随胡宗南第一师采访的英国记者。胡宗南此人好虚名,本就爱找记者摆拍鼓吹,此番入川剿匪,也不忘记带上记者。这名英国记者跟着他从松潘长途行军赶到包座这一带。第一师覆灭时,这位英国记者倒是脑袋灵光,并没有跟着他一起撤退,而是很冷静地待在寨子的师指挥部里等着被红军俘虏——他知道胡宗南所部大败肯定是条大新闻,自己留着不走可以在第一时间采访随后的“匪军”。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洋人记者在某些地方还是很有勇气和节操的,比后来各种“发明”新闻的BBC后辈们不知高出几个公海舰队去。

红军俘虏他后也没有亏待他,而黄克的中二之魂,却在大胜后发作,在他的指使下,先是用两条哈德门香烟收买了卓部长,由卓部长出面要求这个英国记者帮忙拍些“胜利照”,英国记者当然是求之不得地答应了。

而后,也就有了这张名为“黄埔同学会”的照片的诞生!

不过这张照片,最后还是没有按黄克想法,被登在各地的报纸头条上。

原因是被发现的伍豪阻止了——理由是污辱俘虏人格太甚。

黄克的作法,一是污辱人格,有违红军政策,其次也是担心这些照片放出去,委员长见了后破罐子破摔,不要这些人了.....

所以,胶片被当场销毁!

事后黄克还受到了“批评”,说他的作法违反了红军的俘虏政策。和他一起连带着被批评的还有被他说动一起胡闹的那些未来的元帅们。

幸运的是,伍豪同志销毁的只是胶片照,英国记者拍照时,黄克和卓部长,也拿着21世纪的照机偷拍了很多,事后在老帅们的配合帮忙隐瞒下,被偷偷地藏了起来——这帮未来的元帅们当时虽然被伍豪训得直点头认错,但心里其实都爽得很呢。

相关的照片,在很多年后,被翻拍处理后,方才被冲洗出来公布于众。

此番围歼第一师时,各部队接到的指示,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俘其军官,而目的正是为了用这帮“天子门生”和常凯申作交换:比如交换被关押各地的共产党员,被俘红军等等。松潘-包座战役,红军取得了全胜。胡宗南集团的完全覆灭,意味着常凯申对中国西北的控制力完丧失。此消彼长之下,现在的红军在得到了第一师这个超级血包大补之后,战力几乎翻升了一倍!

而整个西北,与川北相邻的几省,国民党中央军在这儿机动兵力,此战后几乎归零。余下的,仅仅就是西北三马,杨虎城部这些“二三流”军阀。(1935年的“三马”势力此时并不强大,只是因为特殊的组织结构,加上地广人稀,可以击败却很难消灭的臭虫)

现在的红军,只要出川,很容易就可以在陕、甘、宁三地拿下很大的一片地盘建立根据。不光是如此,川北地区这边的这盘棋也完全活了。川北地区经过此战,不但中央军主力全灭,当地的各种地方势力,也被彭帅的红三军一举打垮。

川北此地,交通实在恶劣,大片无人区,易守而难攻。红军占了先手占据此地,只要留下一两千人左右的部队“游击”,就可以轻易地控制此地,令其成为紧连的甘肃南部地区的天然屏障。

要知道,整个川北地区,其实都是不适合大军驻扎和长期作战的。就算常凯申调动几万大军来川北,红军上千号人往山里一钻,光是转圈就可以把他们绕死饿死。——因为这儿人烟少,难以筹粮,后方运输更是会把人逼疯——胡宗南在松潘这一带能投入五万人,就已是其极限,但这也是占了有甘南支援的优势,但实际上也只能支持几个月,久了后勤也会被逼疯。

但红军马上就要出川,甘南入手。常凯申要进川北,只能从四川内调兵和运送补给,那可是要走更多更难的草地和大片无人山区的,比松潘甘南这一线还要糟糕的补给线。

更妙的是,历史上常凯申最后能挤走刘湘吞并整个四川,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下一年里,红四方面军南下和川军大火并的百丈关之战。那一战后红四方面军故然损失惨重,但川军同样也不好过,结果就是让常凯申摘了桃子。

而现在,常凯申压制川军的两大倚仗,川北的胡宗南部全军覆没!仅余下薛岳这么一条过江龙......

本已一半入口的四川,瞬间就成了含在他嘴里的夹生饭.......

川军都是守家犬,在得知胡宗南全军覆没后,好不容易正要出兵的川军各部,在第一时间集体罢兵,然后一起等着看常凯申的笑话。

常凯申是可以不顾一切地要求薛岳兵出百丈关北进追剿。

但是且不说如今的红军在吃了胡宗南这个大血包进补后战力狂涨,整体实力已远胜薛岳部,而占据主场之优,薛岳这个时候再北进,完全就是送人头的。

就算他能打败红军,到时候损失惨重的薛岳部,又如何能压制住这帮川军二五仔们?

第一师全军覆没,由此引发的大变数,其实不光是四川和西北。

不久前才被光头打败的阎西山部,正在广西看笑话的李宗仁部,广东的陈济棠部,还有其他各种被常凯申“银币弹”收买的各部军阀,这个时候,全都脑子活络起来了。

所有人,所有人都巴不得常校长再败一次!

-------------------- 第73章从陕北到甘南 --------------------

从陕北到甘南

八月十一日,常凯申终于“确认”了他的亲儿子第一师全军覆没的消息。

红军从包座用那台发出过无数条“包座大捷”电报的电台,向全国发出了松潘-包座战役的战果通报(明码)。常凯申这边也特地发了一份,不过却是用胡宗南那儿缴获的电报密码,特别加密后发的.......

从八月五日红军先锋军走出草地,闪击包座战役,到八月十日晚,董振堂、余天云的“偏师”攻下松潘,历时六天,红军全歼中央军王牌主力第一师全部,以及49师大部——比起被一锅端的第一师,49师幸运的地方在于,其还留了一个团放在福建老家,总算还落下一点底子。

而第一师,只有位于松潘的一支百余人的骑兵连,仗着机动力强,在发现战事不妙时就跟着藏军一起逃到了西康,勉强留下“一根毫毛”。第一师入川时,本来也是带着一个骑兵团,除了在松潘放了个侦察骑兵连留守外,余下的当时都跟着胡宗南北上,当时拆分给三个旅充当侦察部队和“抢功劳”用。结果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完全覆灭。反而在战后让红军平白多了一个加强骑兵营的编制。而其位于甘南天水的总部驻扎地,在半个月后,也被出川的红军端了。

光是这两支主力中央军部队,常凯申就损失了超过两万七千人的机动野战部队。再加上地方杂牌军,藏兵土司兵等战死、被俘、失踪(主要为溃逃)损失,六天里共损兵近四万。战后红军各部统计,光是缴获各种枪械就超过二万支,各型火炮四十余门,战马(包括补给骡马队)上千匹。由于两支中央军主力败亡得实在太快(全在两到三小时内被全歼),消耗弹药极少而缴获极大。

而且,作为常凯申的亲儿子部队,第一师的枪、炮质量都是最好的。不少武器甚至是去年才刚从国外“定购”的,红军各部用了都叫好!

战后,原本还缺枪少弹的红军各部,集体“胖”了大一圈。不但全体主力作战部队大规模地“换装”,主力部队“枪械配全”不说,甚至还可将淘汰下来的多余枪枝分配给前红四方面军的妇女师,组建了一支妇女战斗团。

凯申物流,就是这么出色!和他相比,黄克在上海租界的洋人仓库零元购弄来的那点军火完全没得比。

战役结束后不久,红军高层就通过无线电,向全国公布了被俘的炮党高官的名单,并通过“特殊渠道”,向常凯申提出了交换俘虏的要求。

红军要求交换的是各地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尤其是正被关押在南昌的五百多名红十军的官兵,其中也包括了方志敏。历史上,方志敏同志在8月六日这天就被常凯申下令杀害。 但这个位面,因为包座战役在八月五日爆发,常凯申看到“剿匪局势大好”,有望在包座全歼红军,彻底消灭匪共,在枪决前日特地下令暂停执行。

原因是:他想等战后,把红军的高层全凑一块聚个堆,匪共头目“整整齐齐”排成一排,凑得规模宏大一些,让全国的记者们“集体围观”,借机向全世界展现他“赫赫的剿匪武勋”。

然后,大家明白的......

“匪共头目整整齐齐监狱聚会”的场面没有发生,倒是他的亲儿子第一师外加49师的全体黄埔生,在“匪共”的俘虏营里团聚,由匪共头目,前黄埔政治部主任开了一次“十年聚首同学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