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5251 字 2023-03-09

有的真的是他做的,有的是受不了酷刑开始乱咬,有的是为了洗清自己顺着审讯的人需要在咬。

针对中国留苏派的新一轮的大清洗,正在进行中,斯大林同志正准备在近日,向中国方面发电报,通告此事。

而口号也已经准备好了:清理王明遗毒!

王明的徒子徒孙,在苏联的,要清洗。去了中国的,也要清洗!

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中......

王明和米夫,被拉到了一间小黑屋里。

一个审判员,一个执行者,外加数名助手,正在那儿等候他们,埋尸体的坑,也已经在外面挖好。

那审判员开始念二人的罪行内容时,无论是王明还是米夫,二人的脑海里的第一念头却是

“终于要结束了吗?”

无尽的囚牢与酷刑折磨,已让二人的神经麻木得连死亡都不怕了。被拉出囚房的时候,两人的手上脚上,都戴着重铐。

审判官念的是什么内容,什么罪名,就象流水过镜,几乎没在二人的脑海里留下印象。反而是最后执行时,几个全程黑着脸的内政人民委员部干部上来,开扒掉二人身上脏臭的囚衣时,二人才惊恐的回过神来。

剥光了衣服枪决,这是契卡处决罪犯时,对罪大的恶极的“叛徒”最为羞辱式的处决方式。

“不,你们不能这样!我要见斯大林同志,我是冤枉的,冤枉的!”

王明突然从无尽的麻木中清醒过来,惨叫着,挣扎着,但还是被人轻松地按倒在地,扒掉衣服,扒掉裤子,光溜溜地躺在冰凉泥地上。

“我要检举!我要见斯大林同志!我只是傀儡,我只是被人玩弄的政治傀儡!导致中国革命失败,真正的黑手不是我!那个人,那边那个人他才是.......”

怦!怦!怦!

安静了!

怦!怦!怦!

又是三声枪响,米夫那边也安静了.......

拖走,冲水,扔坑里,埋土,一切完结......

王明的时代,结束了!

张国焘死的时候,还有个恶趣味的人躲在远处,拿着数码相机拍下了全过程。几十年后,那里还会成为“历史遗迹”,任由后来者过去凭吊,拍照留念。

但王明,他就这么死了。埋他尸体的地方,也埋了很多大清洗时被杀的人,罪名,或者是叛徒,或者是特务,或者是托派。

斯大林枪毙王明时,使用的罪名,也是叛徒,和张国焘一样。

两天后,位于天水的红军总部,接到了莫斯科的来电。

电文自然是用更换后的密码本发的。

而送来密码本的,自然是伪装成外国记者的苏联特使,同时他也是一名根正苗红,再正宗不过“内政人民委员部”成员。

-------------------- 推书:通吃道人《这世界危在旦夕》 --------------------

通吃道人的《这世界危在旦夕》,他是在有毒更新的,息壤这儿的只是渠道。如果大家在有毒有帐号,还是优先去有毒订阅,这样可以少掉渠道费。

同样,有毒的读者如果看到我的书,建议你们有息壤帐号的,也来息壤订阅

通吃道人的上一本书《圣光》是我很喜欢的。我现在写的这本书,现代剧情,其实不少就是从他的圣光里得到灵感的。

《这世界危在旦夕》和《代号昆仑》,也是我唯二全订的书。

、这本书里,主角推了伊万卡的剧情我爱不释手,他还好意思说我又黄又暴,简直是乌鸦笑猪黑,。。。。。。。明明大家都是同行嘛

PS,我这本里,也会有未来主角推伊万卡的剧情。不过是2010年的伊万卡

-------------------- 第76章上限与下限 --------------------

出现在红军中央的共产国际特派员,苏联特使,其年青得让人吃惊。

接待这位“特使”的,自然是红军上层的几大巨头,而黄克则以警卫员的身份跟在一边“站岗”,至于艾琳娜她现在在另一个地方。

“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来人自我介绍道,用的是汉语。

“我是莫斯科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斯大林同志派我来中国,原因是我中国话说得最好。除此以外,我足够年青,没有任何资历,所以也没有资格对中国革命指手划脚——这就是斯大林同志派我过来的理由!也是他要求我来到中国后,第一时间向你们说明的。”

李润石、伍豪、王稼祥、朱老总、张闻天五人互看一眼,心中一跳,立刻感觉有大事可能发生了。

“他要我告诉你们,中国的问题,还是应当以长期在中国坚持革命任务的同志的意见为主。过去躲在苏联,远距离胡乱指挥中国革命,编造谎言欺骗斯大林同志,同时还出卖革命同志的叛徒,米夫与王明,现在已经被枪毙了!”

说话的时候,这个叫谢洛夫的苏联特使,象是在背书一般一直板着脸。

说完后,他拿起手里的手提箱,直接递给李润石:

“这是斯大林同志要求我亲手交给李润石同志的。”

李润石接过手提箱,一入手就感觉沉甸甸的。然后谢洛夫举手向他敬了个礼,立正道:“我现在只余下最后一个任务:旁听,观察,把看到一切记下来。等莫斯科那边发来指示后,再将这里看到的一切带回去,报告给斯大林同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间里的气氛,空前的沉重。

一盏黄克带来的台灯释放着自21世纪的技术制造的光。

手提箱已被打开,里面装满了纸质文件。文件足有上千份张,一式二份,一份是俄文原版,一份是中文版。五大巨头轮流交换着各自手中的文件,脸上的表情都很沉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