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6383 字 2023-03-09

黄克别过头作不理她,却趁魔女疏忽的时候,身体猛地向前一冲,壁咚一声,把魔女逼到角落里。

这时候,他的鼻尖和魔女的鼻尖,相隔不到一厘米远,彼此鼻孔里呼出的气,都吹到对方的脸上。

“我可不是艾琳娜那个笨女人!”

魔女苏菲娅笑嘻嘻地道,她抬起的右脚膝盖,此时正顶在黄克的两腿之间,如果黄克不是及时收住身体,现在早就弯腰然后象虾一样地曲趴在地上了。

黄克恨恨地道:

“我也不是另一个我那样的天真的傻小子!”

电梯降到底层,门打开时,黄克已恢复了原先的站姿,腰挺得笔直,很绅士地站到了一米之外。

此时的他,已恢复到斗志满满的状态。

“我是谁?我是黄克!”

“除了我自己,没有人可以打败我的黄克!”~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一次,我只是输给了自己而已!”

“十八岁都不到的我,居然能做到这种程度,比他更成熟的二十八岁的我没有理由会做不到的!”

-------------------- 七人背,比较成熟的边区造手榴弹制造工艺总结而已 --------------------

老是有人把七人背手榴弹太当回事太 神话:实际上这个,只是一套,比较成熟边区造手榴弹制造工艺总结而已。 手榴弹制造工艺,不管你吹到天上,最后都逃不过两个关卡:第一,是预制破片工艺,第二,是填充炸药材料,是传统黑火药还是硝氨还是TNT。没有这两样,其实啥吹上天都是虚的。 TG这边,手榴弹的威力,一直到朝鲜战争都有很大问题。

虽然说从瑞金起到抗战结束再到朝战,TG的手榴弹的威力一直在上升,也一直在为增加爆炸破坏威力而努力,但实际上,上升的范围,大概也就是由最初一炸两个破片,到十几二十多个破片的区别,——这二十多个破片先别得意,是指产品的上限。 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坑爹的——原因,还是制造工艺太简陋,使用的黑火药威力太差

朝鲜战争时,美军的报告里,对志愿军的手榴弹的威力,评价是相当地低的。威力不足非常地让人垢病——朝战时经常发生美军身边手榴弹弹落如雨,却只受轻伤的事。

那些网文里胡吹的所谓“七人背威力大”,我只能说,呵呵两声。

这东西有一个作者先写了(好象是《民国不求生》在这之前应当是更早的《民国投鸡者》的遗毒,但是那个作者是1937年在中国造B17的丝袜救国的军盲),一堆的跟风作者跟着写了,然后你吹一,我吹二,就吹上天了。 整个民国时期,国产手榴弹,其实威力最大的,还是阎老西的太原造。

最后总结一句:手榴弹要威力大,老老实实地提高工艺,解决预制破片问题,老老实实地填充更好的炸药。

七人背,其实只是边区总结出来的制造手榴弹的工艺经验,很有用,但解决的,是根据地手榴弹有无的问题。

但请不要神话他。不要张口闭口就是七人背的威力很大很大——你们凭什么说他威力大,他使用的是什么当炸药,爆炸时破片数量是多少,杀伤范围是多少?回答了上面这三个问题,再在这儿谈他威力大。

网上流传甚广的七人背的制造工艺,其实就是边区造!,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边区造。请仔细看看他里面写的工艺。关键地方细节全部没有!

记住了,最关键的,如何制造出更多的预制破片这个决定手榴弹威力关键没有提一个字,如何弄到更强大的填充装药,也没有提!

这个七人背教材,其出现在历史时间点,是那十年。

军迷圈里对这个的评价是:其实就是下面的一些人,为了迎合上意,把历史上八路红军早玩烂 的手榴弹制造工艺,做成全民防修防三战的教材,再拿出来给全民军事扫盲的。他就是边区造手榴弹的简单制造工艺总结啊!只不过在那十年,换了个更加适合时代和迎合上意的说法,旧饭翻炒而已。

请特别注意一点:他们故意模糊,67年时,正规的兵工厂造的67式手榴弹和民间土 作坊造的七人背的区别。把正规兵工厂造的67式的威力,套到民间土工厂生产的“七人背”的头上,玩的一种文字误解游戏罢了。

但这些民兵教材上的东西,本质上不过是早期边区造手榴弹的制造工艺再总结罢了——连最关键的如何做出更多的预破片,如何解决手榴弹的导线问题防早爆,如何用现有的材料提升爆破装药的威力都没有提半个字。

这算个哪门子的威力很啊!

好歹你把制造土炸药的配方写一下,提高装药问题。

好歹在教材里,写上两句:弹壳上如何增加预制破片刻痕,提高破片率。

还有被所有人都漏掉的,导火索引线有问题,经常早爆把战士的手炸残,这个看似平常,却是最要命的制造注意事项。

就算是提到了这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普通的民间手工作坊,在没有足够设备的情况下,要做到大量的预破片工艺,真的是作不到的。你们当当年的八路不知道增加预破片的重要性吗?

不是不知道,是真的设备 有限,做不到啊。甚至是刚解放的朝鲜战争时期的新中国的兵工厂,缴获了大量常凯申留下的设备,都无法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啊!

-------------------- 第112章 1935年的最后一战 --------------------

十二月的北平气温已在零度以下。黄克和艾琳娜穿着的厚厚冬装,挤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吃着烧饼油条,喝着豆浆。二人相貌出众,只是皆有黑眼圈(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但混在一群北平的底层人士中间,还是显得有些突兀。

从昨天到现在,从昨天到现在,两人其实都已经饿了一天了——也难怪那时艾琳娜阻止他,当时若再做那种激烈的成人运动,弄不好两人都会因为兴奋过度加低血糖先晕过去。

即使如此,在出门前的洗浴时,小黄克也没有很老实,老想着来一发。拗不过他的艾琳娜,最后在浴室里发挥胸部优势帮他“咬”了。以至于出来吃早点时,看着热气腾腾白乎乎的豆浆,总是忍不住联想到不久前喷到她脸上的东西。而小黄克则因为达成了人生理想,脸上现在是挂着怎么都藏不住的贱贱的笑。

艾琳娜悄悄地伸出左手,掐住他的腰间的肉,用力地拧着。黄克脸上的笑容顿止,却只能苦苦忍耐,然后用眼神求饶,但心里却是痛并快乐着。

饿了一整天的二人要来的食物满满堆了一桌,二人的食量之大,更是让边上的食客忍不住侧目。二人不顾形象地大吃时,边上一个报童走来,黄克随手递过一个银元,买了两分不同的报纸,示意不要找后看了起来。

报上的大标题:“兰州危急”,至于不久前发生在快到怀柔城的铁路上的大劫案,这时在新闻报纸上已经看不到了。现在京津地区的报纸,满版都是西北那儿的战况。

西北的情况,三马的惨败,已是定局。按黄克离开前,红军上层的战略目标,就是拿下银川和兰州两地,独占宁夏全境,并将甘马的势力彻底地从兰州周边驱逐出去。

“全歼宁马,重创甘马,围困青马”,就是此役的三大目标。

前两个目标,已经完成。攻下银川城后,稍作休整北线的红军分出四个军团五万余人,在河西方向南下,直取兰州。而榆中方向的红军也顺势西进,两路夹击。而同一时间,由银川出发的一支红军偏师,则在同一时间北上,攻打已基本无守军的石嘴山、乌海两地。夺下这儿,北上打内蒙,连接外蒙,与苏联陆上连续通道,就只差最后一步了。

在超过七万红军一北一东两个方向的夹击,马鸿逵和马步芳的那点部队根本无力抵挡。

黄克看了看报纸,兰州城黄河以东的部分已被红军完全攻占,现在东路的红军已攻占兰州的黄河大桥,正和南下的红军联手围攻兰州主城。

银川和兰州,都是西北名城大城,银川的失守,意味着红军将得到接近完整的一个省份。兰州的失守,则意味着大半的甘肃的丢失——民国时的甘肃省和现代的甘肃不同,是个面积极大的大省。

“常凯申绝对无法容忍红军一下子获得两个省会城市的,他一定会在年初就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是黄克离开延安前红军上层召开军事会议时,主席的看法。

“针对三马的战争,大概年底就会结束了。”

拿下兰州城后,此番西征战役,最后一场战役,应当是针对青马在河东最大也是最麻烦的地盘:永靖-临夏地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