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8368 字 2023-03-09

空袭在十五分钟后结束,现场一片狼藉......

至于阎老西.......

----------------

-------------------- 第146章二桃杀三士.三家分晋 --------------------

“山西那儿只是佯攻,绥远才是李润石攻击的重心,因为他想要苏援!”

三月二十一日,山西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尽管晋绥军那边的呼救电报拍得震天响,但是常凯申仍然按兵不动有如稳坐钓鱼台一般。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阻止李润石打通和外蒙古的交通线更重要的事了。过去的两个月里,除了把“不是人”的杂牌军派到包头、归绥帮忙傅作义守城充当炮灰外,常凯申甚至将自己手中不多的空军,都调派到归绥,利用冬季的时间在那儿建了个临时的野战机场,随时准备给予空中支援。

直到三月二十二日,大批红军强渡黄河,北至忻州,南至临汾,数百公里的黄河防线都传来红军成功渡河的坏消息,而夹在两地之间的吕梁地区更遭受重点攻击,阎锡山生死不明的一系列情报不断传来后,常委员长这才如梦初醒地意识到,他的战略预判方向,好象弄错了。

不过常凯申依旧不急。

“放心,放心,太原这儿背靠铁路,中央军借铁路调兵,只要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援军送到山西太原去!”

最初的两天,常凯申只是命令围在山西周围一圈的中央军主力,全部作好开拔的准备,但还是“按兵不动”。

“这个冬天,阎老西拼命地军备,能动员的兵力也有三十万了吧!不先等他的部队和红军打光,我就这么冲过去,那就太蠢了!”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让别人家的孩子先死。常凯申到死都不明白,他的部队虽多,却因为这种小家子气心态,变成了一盘散沙,永远无法拧成一个有力的拳头的根源。

目前整个山西,阎锡山的部队名义上确实是有三十万人,但核心可战之兵,也就是十余万,余下的都是打下手的“民团守点部队”,依据要塞守个点勉勉强强,野战什么的就丝毫不要指望了。

更要命的是,三十万人看起来很多很吓人,但实际上却是撒面粉一样,分散在诺大个山西数十个的大小城市里,完全就是散沙——这也是历史上不过一万多人的红军,却可以轻易地在阎老西家象孙猴子般到处乱钻打秋风的原因之所在。

而这一回,进攻山西的中央红军,足足动员了十五万人的主力部队!武器、兵力,战力,更是十倍于历史同期,而且大半皆是百战老兵。

新年开始,晋绥军一边和河西的红军大作生意的同时,却也在拼命封锁两岸间的人员来往。在北起河曲、保德,南到永和、大宁近千里的黄河沿线,修筑高碉、暗堡一千余个,每碉驻兵一班或两班,重要渡口驻兵一排以上,各碉之间距离以火力能够互相交叉为准,河防一线总兵力达四个独立旅之多,由正太护路军军长孙楚统一指挥。濒临黄河东岸各重要城镇,如三交、碛口、孟门、军渡、中阳、石楼等地,亦驻有重兵,构成阻抗红军向纵深发展的第二防线,并可随时应援沿河各个渡口。

为弥补第一、第二道防线之不足,又依托吕梁山区的山隘要道,在中阳县关上村、隰县水头镇,分遣了十九军军长李生达亲自坐镇,由其所部七十二师进行战略预备队守备,构成阻击第三道防线。为弥补主力部队之兵力不足,震慑当地民众,实施其“政治防共”、“民众防共”的防范措施,又在沿河各县成立几个地方武装——“防共保卫团”,并依托地形划分为6个防区,严厉镇压当地民众和同情抗日的革命人士,致使不少到山西走亲戚、访朋友的无辜百姓和小商小贩,残遭杀害。短短数十天中,晋西沿河各县被杀害的民众达百余人之多。

该做的“防共准备”,阎老西其实都做了。唯一的问题是,他没有想到最近和他做生意做得很开心,“谈笑风声”,送他一大盒“降凤丸”,让他能在女人面前威风再起的林长河,居然会是一个共谍。

和“林长河”走得太近的后果,就是他的警卫营车队的行踪,红军方面一清二楚。

当阎锡山要去要去黄河河畔巡畔视河防的时间,运气不佳地和对岸的红军要发动全面总攻的时间节点一致。

红军这边虽然“禁止暗杀”,但是却没有迂腐到“禁止千军万马中取敌方上将首级”这类的正常军事行动。在得到情报之后,就在第一时间决定把轰炸阎锡山车队做为打响东征战役的第一枪。

战前,李润石主席对负责渡河战役的前线指挥彭大将军道:

“此番出击,能炸死阎锡山自然是好事,炸不死也无所谓!重要的是,这次轰炸,可以让整个晋绥军的指挥系统,陷入短暂的混乱。”

后续的情况,居然比想象还要好!轰炸过后,第一波高达五万的红军先头部队,从超过两百公里的黄河防线上强突涌入山西时,整个晋绥军上层的指挥体系此时却是一片混乱——原因居然是阎老西失踪了!

不但晋绥军联系不上阎老西,就连常凯申也联系不上他。

阎老西视察的地点,是吕梁地区黄河东侧的柳林县附近,这里恰好就是红军攻击的中心。在他的车队被红军炸得七零八落的同时,他刚刚视察过那段黄河防线。却被 昨夜悄悄渡河的红军精锐在半天内击破突破,然后对岸的红军大批涌向河东,并迅速地扩大突破断面。

布置在河边、山脚的那些砖石结构的碉堡,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被进攻的红军一波直接打穿——历史上东征的红军因为火力不足,打这些碉堡要用人命去填,更要摸黑偷袭,但这个位面的红军,在得到黄克和苏联专家的援助后,打这种“土木结构”的碉堡,手段太多了。

红军直接在白天发动进攻,两百公里长黄河防线实在太长了,到处都是可以突破渗透的缺口。历史上红军渡黄河要靠划小船,现在却有黄克支援的,多艘小型水上交通艇,突击渗透部队要过河更是方便非常。

历史上神炮手赵章成发明的“平射迫击炮”是打碉堡的利器。在黄克的提点下,苏联专家的相助下,这款武器几个月时间就被红军大量地制造出来。用平射迫击炮法来打那些传统的土木碉堡,那是一打一个准,一炮崩飞一个。而来自苏联和美国的优质TNT炸药作为填充物,更保证了这些炮弹的威力。

至于这些平射迫击炮打击距离没有对手机枪远,会遭遇敌方碉堡机枪火力压制问题也非常好办:一杆苏联援助的12.7毫米的反坦克枪配合春田的2.2倍的瞄准镜,或者给机枪直接安装2.2的瞄准镜,都可以轻易地压得晋绥军这些的碉堡堡垒的射击口,无人敢在那儿向外射击。

情报方面,阎老西自以为对地方平民的高压压制,可以断绝情报,让红军摸不清他的黄河防线手底细,问题是他这段时间频繁地使用潘汉年的车队给前线运输装备物资,各地的指挥中心在哪,物资仓库在哪,对手是一清二楚。

而突击前,红军使用的战术和日军突破中条山防线所用战术类似:都是在开战之初,尽可能地瘫痪敌人的中心指挥系统与前线各部的联系。。

阎锡山的车队被袭是其中之一,而在吕梁山区以西前线这儿,事前潜入的红军突击队则在第一时间到处剪断电线和电报线,甚至直接派出精锐突击队袭击前线指挥中心,最大程度地制造混乱。

和另一个时空的红军不同,这个时空的红军,前线突击队,平均每支四十人的部队携带一门平射迫击炮,加外大量的枪榴弹——虽然后者因为工艺相对复杂,产量不高,但是后方工厂两个月积累下来的产品,也足够好几次战役使用。

历史上晋绥军连一万五千人不到的东征红军都挡不住,这位面阎老西并没比历史同期强多少,第一波突击的红军主力部队一登场就是五万人,而且是从北到南一线平推地同时发动攻势。

一点破,处处破,三月的黄河水本就极浅,驾设浮桥极为方便。

从三交、碛口、再到孟门、军渡、中阳、石楼,到处都起狼烟,到处都有炮声。 、

只是一天的时间,阎锡山苦心经营了三个多月的黄河防线就被全面突破。各地还在坚守的晋绥军,“通讯不畅”的部队,在慌乱中“本能地苦守”时,还能坚守得更久一些。反而是那些还能保持“通讯联系”的部队,在得到周围渡口被突破,侧翼备受威胁,“敌军正在迂回包抄”之类的坏消息后,基本上的情况就是长官一声喊撤,然后大家丢下阵地齐步往后跑——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被红军打穿防线的,只不过这个位面,跑得更快,更积极。

只是一天的时间,红军就轻易地击碎黄河防线,到第二天多座浮桥架起,第二天渡河的红军总数已超过三万人,第三天更达到了恐怖的八万。

但是,阎长官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渡河的红军,在第二天就控制了阎锡山遇袭地点,并在那里发现了空袭中被遗弃的晋绥军的尸体,通过询问俘虏,得知正是阎锡山的亲兵护卫队。可是检查了附近的尸体,仍然没有发现阎老西的踪影。

三月二十三日,随着更多的红军主力渡过黄河,向晋西的吕梁中心离石大步推进时,李润石主席和朱总司令,此时也率指挥部移师黄河东岸。

此次山西之战非同小可,李润石主席和总司令都不敢轻视,直接亲临前线。此时的他,已得到各方汇聚而来的“阎锡山生死不明”的情报。

“如果没有发现尸体的话,阎老西很可能是藏起来了。这个老军阀油滑得很,为什么现在没有他的消息,因为他被吓怕了。”

总司令表示不解。

李润石敲了敲作战地图上吕梁战区的中心“离石”所在的位置,李生达所部就驻扎在这。

“小黄交上来的,李生达的情报,你看过了吧?”

朱老总眯了下眼睛,突然恍然大悟。

“是阎老西和李生达的矛盾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