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5953 字 2023-03-09

“冷师长,交战这么多年,我们红军的俘虏政策,你们是很清楚的!我们不杀俘虏,优待俘虏!受伤的俘虏也会尽可能地救治。这一点,相信你们从前无数次的实例中,已经看清红军的俘虏政策了!”

“不要再抵抗了,冷师长!大家都是中国人,现在的中国,正面临日本人全面侵略的危机,再在这里互相残杀,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

大嗽叭的喊话,喊了半夜,其间红军还派出一名被俘的第四师军官作为特使上山前来交涉,允许冷欣把受伤的士兵先送下山,红军愿意按人道主义原则救治。

冷欣虽然明白这是对手的“阳谋”,可是山上无水,看着满地受伤干渴的士兵,也只能答应。

当晚,冷欣所在凤凰山上无战事发生。

可是几里外的“卫军座”被困的松村镇方向,却是枪炮声不断。通过电报联系,冷欣得知此几乎所有的红军部队都正在围攻卫立煌的主力,松村镇那一带的山头,虽然这里看不到,却可隐隐地听到远处传来的炮火声。

冷欣因为困于无水之山上而陷入绝望时,卫立煌同样也忧心忡忡。

为何?

部队受袭时,他虽然及时指挥大军收缩,同时抢占附近各个山头,形成一片互为猗角的防御阵地,但是却有一个天大的破绽。

这一破绽就是,因为太岳山恶心的山地地形,他的十四军的炮兵和辎重行军缓慢,在遇袭前,都被远远地拉在主力部队后面。

“炮资敌,我杀我!”

这就是卫立煌最害怕的地方!

对于冷欣最后一旅多的部队,徐帅是“困”而不杀,但在围歼卫立煌的36师时,他可是从一开始就是全力地下重手,甚至在消灭了冷欣所部大半后,还将大量的主力部队抽调到围歼卫立煌军部的战场上来。

十六日晚,松村镇方向,枪炮声响了一夜。

天亮之时,更多的飞机由西边飞至。这一回,天上飞机不是十架,而是整整十八架!

经过一天的“熟悉”,红军的飞行员勉强可以驾着霍克II飞行,然后就把轰炸卫立煌部,当成是适应新飞机的过程。

卫立煌控制的防线,也就是几座连在一起的小山加中间的小镇,一万多人挤在几平方公里的区域里,霍克的飞行员,对着其防守的山头胡乱地投下燃烧汽油弹和炸弹就行。

象对待冷欣一般,投完弹,机枪扫,机枪扫完周围的红军大炮轰,所有流程全部走完。

炮声一响,卫立煌就知道自己要完蛋了:和昨天的炮声不同,这是他自家所带的山炮的呼啸声。

没错,就在他的十四军遇袭的时候,他拉后的火炮部队,也被给红军一锅端了,从大炮到炮弹一起送给了红军。

经过一夜的抢运,红军终于在天亮时,把大炮运了过来。

然后就是他最为担心的:炮资敌,我杀我......

四月十六日一整天,从平遥机场起飞的红军空军,前前后后把卫立煌所部炸了四轮!

天上飞着的是还涂着青天白日标志的“自家飞机”!

身上挨的炮,是自家军队丢失的火炮打来的炮弹!

到四月十六傍晚,松村镇四周的制高点山头,纷纷被红军攻陷,卫立煌在绝望中投降。数小时后,又渴又饿了一整天的冷欣,在得知“卫军座”当了俘虏之后,也下令部队放下武器投降。

而这个时候,在没有红军阻滞的情况下,在山西的山路上“爬”了一天的汤恩伯、朱培德部,两军距离榆社还足足有十里远。而罗卓英的十八军,哪怕是走得最快的前头部队,离榆社也有七里远。

如果他们白天行军的途中,有遇到罗炳辉部队阻击的话,其和榆社的距离还会更远......

十六日晚,在得知卫立煌部全军覆没后,行军拖沓的三大主力中央军,象是明白了什么似的,突然加快行动速度,几乎是在天黑前同时赶到榆社一带,十余万人马,成功会师。

抱团的三军,这时倒是不必担心会被红军分割吃掉了。

真正要担心的,却是白天正努力向武乡赶来,在接到卫立煌部全军覆灭的消息后,然后在第一时间向后转身,拼命顺着原路向南逃的第二十五师关麟征。

关麟征历史上还是旅长时,与一期的同学徐向前、蔡申熙血战砖佛寺,此役关旅遭到三位同学二万余红军的围剿,后来竟能突围,而且让一期同学当时任四方面军总参谋长的蔡申熙英勇牺牲。

此人亦是徐向前的老对手,听闻卫立煌部全军覆没后,立刻意识到大势不妙,在第一时间停止前进,全军后撤。

正如其所料,在全歼了卫立煌所部后,徐帅仅留下部分部队打扫战场。部分部队穿越太行山,向河北进军。而一支偏师,则伪装成主力,在飞机的掩护下,大张旗鼓向25师扑来。

两军在上党的太岳、太行山脉区,展开了漫长的山间赛跑。

作为徐帅的老对手,关麟征亦是百战老将,意识到不妙后,首先下令部队扔下重装备轻装撤走,这道指令下得非常即及时。而后整个25师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几乎是不分昼夜地连夜急行军,疯狂地南撤,并于二十一日渡过黄河,撤回河南地界。位于平遥的红军飞机虽然空袭了他的部队数轮,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却也无法抓住这支一心南撤的军队。

但在这过程中,渡过黄河逃离的25师,其入晋的三万大军,却在这过程中跑没了数千人,回到河南境内后,所部仅余二万出头。入晋时所带的重装备,在这过程中几乎丢个精光。

整个上党地区,天下之“脊”,随着25师的全面溃退,此时已完全落入红军之手。

而四月十七日是个关键的节点。

十七日这一天,前面近一个月都一直在黄河西岸按兵不动的张学良与杨虎城部,在这一天二人同时宣布大军东进。

杨虎城的西北军直接出潼关入河南。

张学良的东北军则从风凌渡口出发,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此时,“张杨二贼”已经撤底撕下了从前还要听从中央指挥的面具,表现出和红军站在一起的政治、军事姿态。

二人发兵时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战。对于自己行为的解释是:这是逼“常”抗战。

不管常凯申信不信,反而张杨二人自己是信了。

卫立煌留在山西运城那一带的那点兵力,在饿得眼睛都绿了的十几万东北军面前根本不敢反抗,先前跑马圈地圈下的地盘,大片落入东北军之手。

而东出潼关的杨虎城,此时也在河南地带跑马圈地,与黄河之北的张学良遥相呼应。

而东北军西北军配合红军开始行动时,还在太岳太行山脉外围徘徊的汤恩伯、朱培德、罗卓英三路大军,十余万的中央军,此时却是上下一片惶恐。

原因是他们以为正在追歼二十五师的红军主力,见围歼其的意图失败后,立刻就转向改变突击方向。

这时他们不再在太行山区行动,而是直接东进,主力部队穿过刚入手的上党地区,直接东进进入防卫空虚的河北邢台地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