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也不例外,阎老西一去,群龙无首之下立刻就各自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这帮人虽然忠诚于阎锡山,却也没有忠诚到可以陪他去死的地步。一边是让出太原,有大笔银元可拿,带兵走人,不但毫无损失还大赚一票。一边是被红军干死,不是疯子,都知道该做何选择。
黄克在太原城里,砸出了整整六百万美元!然后他们就把太原城,连城里的部分士绅们(属于自己心腹的例外)卖了。
红军入太原时,最后的抵抗者都是士绅武装。
至于临汾这边。没了太原,守军更是人心焕散。当然收买的价格,自然也低了很多。而当地的士绅,在看到太原同僚的下场后,也明白头铁是死,咬咬牙接收了“象征性”的补偿赎买,交出了一切。
到了六月初时,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则在傅作义身上。
经过和红军秘密谈判,傅作义同意绥远地区,以大青山为界,以北以西全部土地,包括包头在内,全部划归红军——至此,在常凯申的无能怒骂与日本人的惊怒中,红军终于打通了和外蒙古的国际交通线。
而作为交换补偿,傅作义则得到了整个张家口——从收益上来说,傅作义是大赚特赚了。哪怕红军在交易前在当地打过一圈土豪。但张家口位于四省交界,中央枢纽之地,这笔交易无论如何来说,他都是大赚特赚——如果他知道最多只要一年,这里就会成为抗战的最前线的话......
到了六月十日,这些退到晋北的阎老西旧部,经过商议,推举出傅作义为共同代表,宣布加入红军主导的北方抗日联合政府,不久之后,河北的宋哲元和山东的韩复渠,新疆的盛世材,也在十一日宣布脱离常凯申加入。
南方是“西南五省”互保!
北方则是“七军联合”!
大家用一个声音同时说话:成立南北联合政府!而常凯申,下台!
至于青海的马步芳——这个时候没有他说话的份。因为就在临汾宣布和平解放的这一天,位于兰州的红军主力,已向青海马家军发动全面攻击。
与此同时,与马家军有世仇的盛世材,也在同一时间配合出兵。
除此之外,北方面蒙古部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土司兵,也同时出兵。
“四方伐马”之战,就此爆发。
-------------
这一卷准备到下一章就结束,然后开新卷。就象是玩“钢铁雄心”游戏一般,这一卷结束后,红军获得了极好的种田基地外加两座军工厂,终于可以大玩种田和暴兵了。下一章会发一免费总结和小说明。这个月我给自己定下的指标是,每天都更新七千字以上。为了防止自己懒癌症发作,如果习惯晚上追看的人会发现,我是在12点前更的,大部时候其实都没写完,先更一半,这是为了逼我自己写完了再睡。大家一般要到早上八点后,才会看到修改后的最新一章。
为了保证剧情的连续性,同时不破坏阅读体验,我是故意把大黄克的剧情不怎么写的。
-------------------- 第四卷的总结和预计 --------------------
先说下更新的事:这个月我给自己定下的指标是,每天都更新七千字以上。为了防止自己懒癌症发作,如果习惯晚上追看的人会发现,我是在12点前更的,大部时候其实都没写完,先更一半,这是为了逼我自己写完了再睡。大家一般要到早上八点后,才会看到修改后的最新一章。
象昨天这一章,我更新后是七千字,但最后各种修改,现在变成八千字。如果是最早订的人,其实你们是按七千字付的费的。每卷每章,我写完后,大概会反复地再修改十次左右。你们现在如果回头重看旧的,会发现很多章节内容增加了,文笔什么更好了。
其实写书就是这样,要反复地改才能出好文的。不能写完了就扔着不管了。
我现在43岁了,最近明显感觉记忆力在下降。很多武器装备明明前面查资料时看到过了,结果过了几天再写时,居然想不起来忘记了——最好的例子就是37毫米迫击炮,我明明前面查过资料知道这是1938年苏联人才造的,前面有人向我建议要这个东西时我还答他还没有发明,结果后面自己写的时候,就忘记了,反而还写了向苏联要这个东西斯大林还准备给的乌龙。这就是明显的记忆力下降的证明啊。相当年我可是读一遍《挑山工》就能背下来的呀,果然是岁月不留人啊。
--------
关于书,写到现在也有八十多万字
先感谢诸多粉丝群友的相助,
让本书第一个月上架就拿了月票榜首,而后每月都是榜首。
第四卷的剧情在这里做个总结。
这一卷,写的其实就是红军打出去,解决陕甘宁边区太穷的问题。从第二卷开始,我写作的过程,有点象在玩钢铁雄心主席开局,开场就么一点本钱,要一点一点地放大,抢地盘,抢工厂,抢人材。一点一点地看着手中的本钱势力增长。
战争剧情,我写得不是太详细,一方面,其实个人看二战史,民国史,大多数时候都是“观其大略”,很少会去详细地考究步兵战术坦克战术之类,主要是兴趣不大。我个人兴趣而言,飞坦克坦克的几围数据之类的。
而且我看了息壤诸多作者的留言,他们都说读者不是太喜欢看战斗的剧情,所以在写一战场战役,一次战斗,我都努力地控制在一章就写完。象包座~松潘这场战役,多写了两章,但实际战斗场面,仔细看的话其实没多少字。更多的时候,是仗着自己的文笔好,写些能让大家看了轻松欢快的东西,比如常凯申的咆哮之类的玩梗法解决问题。
息壤这边,读者很多,但作者身份的读者也不少。如果有作者在追看我的书,我给各位的建议是:时代变了,现在在写历史文时,文风要更活泼一些,放得开一些。传统的中规中矩的严肃风,对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不是太好。写作时,我现在很注意的一点,就是非常留意阅读体验这个东西。如果有一章感觉这章剧情太干爽度不够,我就是努力地在文笔上下功夫,尽可能地让读者读起来舒服一些。
至于写黄我最军,写军我最黄之类的话题,因为是个人的爱好。不过小黄的黄的剧情,基本上后面不会有了。主要是前面他和艾琳娜新婚燕尔,总得让人家象初恋的情人初上床时一般,前面是一月三十一日之类的吧。。。。
至于大黄剧情,这个问题在老道的身上也体现过,两个世界,剧情相差挺大的。其实我引入双世界的环境,本意是要采用一种对比的矛盾表现方式:一方真的是热血在革命,另一个自己,却是在另一个世界,变成最无耻恶龙。
而设定圣女,魔女这两个角色,仔细的读者其实也可以感觉到。
圣女代表光明的一面,会逐渐地把主角引导向光明面
至于魔女,则会是另一面。
大黄的剧情,因为都是腐化堕落的,要和小黄对比的。这个呢,我看看吧,计划 是一天两千字地在写,在第五卷开工后,考虑用另开一卷的方式放在那儿平行前进,可能会更好一些。到时这段剧情,就会是从九寨沟睡校花开始的。
至于下一卷,就是写抗战暴发前,最后的窗口期里的剧情了。
最后在这里,问大家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锗晶管电台,大概比传统的电台会轻多少。另外,锗材料融化后可以再利用重复做成晶体管吗?
-------------------- 第156章王者气派(本卷完) --------------------
山西的最后收尾之战,对常凯申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再临。
而傅作义“短视”的用包头交换张家口的行为,更是让常凯申怒得砸坏桌上的茶杯。
1936年五月,对于常凯申来说,是灾难性的五月。
彻底将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影响消除后,腾出手来的红军,并没有轻易地放过常凯申,他在黄河以北后的最后一块支点,即河南省黄河以北的部分,鹤壁、濮阳这一片地,也在五月三十一日遭遇红军攻击。面对从太行山涌出的大批红军,守军根本不敢抵挡,直接弃城而逃。
而到了六月,随着宋哲元、韩复渠宣布退出南京国民政府,加入“北方联合政府”后,常凯申的南京政权,彻底地成为“黄河以南”的割据政权,仅余“四分之一江山”,政令不过黄河已不再是笑话。
常凯申顿时大怒,向红军的谈判代表李克农指责对方“搞摩擦”破坏和谈大计,毫无诚意。
“那是因为贵军现在正在进攻龙泉,我方此次的行为是“积极防御”!”
“噗!”
负责和李克农谈判交涉的国军代表张群当险些一口老血喷得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