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石,你虽然也是富农出身,可是过去的十几年里,你经历了很多磨难......而 小黄,他的人生缺了很多课!”
李润石和伍豪,两人一人说一人总结着。作为这个时代中国最顶尖的两个人,一个是看得最远的人,一个却是执行力最强的人,两人一交流,就明白黄克的问题在哪里,和应当怎么处理。
“有些痛苦,是他必须经历的。而有些课,则是他必须补上的。来到这个时代后,他从一开始,起点就很高,而且越来越高,这并不是好事。即使是来自历史下游的未来人,如果只看天上而不看脚下,听不到来自最底层的声音,终有一天,也会摔个大跟头的........”
伍豪点了点头。
“去了苏联后,我会和斯大林同志说明的。不能只是把他当成高级科研人员来用,也要把他赶到最底层,和那些工人阶级多接触些,多体会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声音。”
李润石点点头道:“共产党号称是革命的先锋队,先锋队本身就带着一份精英主义的味道,但是这些精英,其实是无数的普通人,经历苦难、鲜血死亡的磨砺,艰难的革命历程淘汰后,过滤出来的金子。而和平年代则不同,没有死亡,没有反动派,没有足够多的磨难和过滤,这时候,什么人可以成为以“革命先锋队”自居的精英?”
伍豪点了点头。
“精英主义思想是脱离群众,搞血缘权力继承的土壤!”
“其实这不光是他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员在革命胜利后,培养接班人下一代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精英主义思想,要不得!”
“小黄的心理问题,就在这里。他去了苏联,斯大林一定会把他待为上宾,这不好,很不好,这一点就需要你来监督他,引导他了。”
李润石最后道:“大雷音寺里的斗战胜佛,表面是佛,其实只是一条狗。花果山上猴群中的美猴王,才是真正的齐天大圣!”
红军高层经过商议,在询问过黄克的意见后,已经决定让他在十一月中旬前往苏联和斯大林会面。
十一月初的时候,一艘苏联的货船在塘沽港卸货,放下大批苏联转移的军火,离开港口时,船上却搭载了数百名中国人。这是根据李润石和斯大林的秘密协议,红军向苏联派出又一批“劳务实习生”,这些人将在苏联的工厂和学校半工半读进修。
而在十一月十五日这天,黄克和伍豪一起,乘专机穿过新疆,由西亚进入苏联,而后在莫斯科与斯大林见面。
-------------------- 第189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苏联著名教练机PO2的设计者,名叫雅科夫列夫。
1935年后,在设计出“阿伊尔-6”和“PO-2”飞机 这两款备受好评的飞机后,雅科夫列夫开始沉迷于竞速飞机的设计,直到1939年夏天,他才接到了设计新式飞机的要求,而只用了不到一个年的时间,他就开发出了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现役最好的战斗机,雅克1战斗机。
和别的飞行设计师不同,二战时各国的“名机”,在推出改进的同款新型号时,都是靠着加大发动机的马力来提升性能,打到1944年时,在欧洲战场,战斗机发动机没有1500马力都不好意思说话,到了1945年时,西欧战场更是2000马力以上的怪物满天飞。
而雅科夫列夫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设计的雅克战斗机,尤其是著名的雅克3战斗机,使用的却是1250马力发动机——也就是和BF109F型战斗机发动机相当。
而这款雅克3战斗机,即使到1945年在一群2000马力的妖怪中间也没有过时,更是被后世军迷称为:3000米空战的王者,绰号:低空流氓战斗机。
其是苏联在二战后期空优性能最高的战斗机,是唯一可以压制德国Bf 109F/G的苏联战斗机。一出现就战果惊人,二战期间,曾有迎战三十架Bf 109,一共击落十五(一说二十四)架敌机而本队无一损失。使得当时德国流传着“避免在五千米以下,和机首无油冷器的雅克战机交战”的劝谕。
二战时,除去日本外,英美德三国的飞机设计师,在提升飞机性能时,基本都是走“水多加面,面多加水”路线,马力越来越大,飞机越来越重,控制性越来差,翼载越来越大,最后是板砖飞上天的道路。
但雅科夫列夫和他们不同,他在这方面的思路和野马H型的思路相同:通过更精密的“计算”,在不变发动机的情况下,减少机翼面积,努力地给机体结构减重,改善气动性等方式来提升飞机性能,最终设计出了雅克3这款东线最著名的“3000米的低空流氓”。
十月份的时候,整个苏联的航空设计局,就被一份据说是从德国传过来的机密资料搅得天翻地覆。
这个时期,苏联的飞机设计局,米格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以及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所有的飞机设计大师,随着斯大林一声令下,全部被集中在一起,解读一份来历神秘的航空设计资料。
1936年,刚刚开发出I16战斗机,自以为自己走到世界航空技术最前沿苏联飞机设计大师们,在看到了黄克提供的喷火\BF109野马这三款二战飞机的飞行数据包线,以及后世总结出来的活塞战斗机气动资料后,个个都生出:我这辈子所学的,都学到狗身上去,“自信心”被重创的破灭中。
而给苏联飞机设计师们心理上打击最大的,还是已经服役的英国飓风战斗机的飞行数据,和飓风一比,I16简直就是垃圾。
而到了11月初,随着四架九六式战斗机通过空中转场,秘密运至苏联后,早有准备的苏联地勤,按某人的要求,用从英国的进口的700马力的布里斯托发动机替换了580马力的中岛寿2发动机。
十一月底,试飞员驾着改造升级完毕的九六式战斗机,和苏联人最为骄傲的I16战斗机在空中进行模拟空战格斗后,波利卡尔波夫顿时就象霜打的茄子般蔫了。
(注:96式最终款,700马力的中岛寿41型发动机,其实就是英国布里斯托700马力发动机的日本授权版。因为工艺水平的差距,其实用英国发动机时性能反而更好些。
另外:根据张鼓峰和诺门坎空战的经验,实战中I16和三菱96单翼机不相上下,不过这款九六用的是最终改进加强型的英制发动机,性能反而在1936年版的I16之上。)
在所有苏联设计师都信心大挫的时候,格鲁乌的人拿出了更多的资料:多款未来将装备英国、德国、美国,甚至苏联自己的“名机”设计资料和相关飞行包线数据。
然后斯大林一声令下,要求航空部门的人,根据这些机密的资料,立刻开始动手研发1200马力左右,飞行速度在600公里以上的战斗机。
整个苏联的航空部门,立刻因为这道指令而鸡飞狗跳。
何也?
1936年的时候,全世界只有英国拿得出1000马力的液冷式航空发动机,而要到明年,美国才开发出1000马力的同款发动机。而这个时期的苏联——他们连拿出800马力的液冷发动机都很勉强。
当时,无论是拉沃契金还是米高杨,或者雅科夫列夫,波利卡尔波夫,都感觉自己好象快要去卢比扬卡喝茶了......
“600公里以上时速的战斗机?我的天啊!这个时间点全世界最快的战斗机也就是450公里,嗯,不对,英国人飓风战斗机已经飞过500公里时速了。”
好在这一回,斯大林身边有“高人”指点,他拿出了未来的“米格3”,“雅克1”、“雅克3”,“拉5FN”等一堆的战斗机的飞行设计简图,要求他们直接参考这些飞机的构架,以其为基础设计飞机。
“四年!我给你们四年的时间!四年后的这个时候,你们能交出成熟的产品就可以了。”
就飞机设计而言,4年的设计周期,确实是相当宽裕的。
而后的情况,就是米高扬设计局的人拿着自己未来开发的“米格3”设计简图,拉沃契金在瞅着La5FN设计简图在发呆,而雅科夫列夫则被斯大林亲自叫去,拿到了数量最为庞大的图纸资料:雅克1和雅克3战斗机的设计简图。
“好好地干吧,雅科夫同志,祖国需要你的雅克战斗机!你有四年的时间去完善他们,不要让苏维埃失望。”
雅科夫列夫和拉沃契金发现,斯大林看他们两人的眼神全是欣赏的目光,尤其是雅科夫列夫,那是完全信任欣赏的目光。他对二人又是许诺,又是鼓励,还告诉他们缺什么,要什么,尽管开口.......
大清洗时期,斯大林同志如此“和颜悦色”地说话,其实也是很吓人的.......
至于伊留申设计局(谢尔盖·伊留辛于1933年1月13日建立),设计师伊柳辛拿到了IL2强击机的简图,开始了研究单发强击机。
斯大林告诉他们,新式的发动机虽然暂时还拿不到,但可以先把“壳”造出来,做好提前量预留就行。
在这过程中,看似最轻松的却是波利卡波夫设计局的人。他们接到的指令,按某个神秘人物提供的图纸为参考,对对I15战斗机进行改进,解决其糟糕的尾旋失控问题——其实I15的尾旋失控问题,这时苏联空军早就发现了,设计部门也早就找到了解决的功法,但是一直到其最终改进型I153出现后,这个毛病才被解决。(据说原因是生产部门的人担心更改设计后影响产量而拒绝改进,总之也是很扯蛋的原因。其实苏联红军二战前的军备开发,狗屁倒灶的事也是多如牛毛,各种浪费屁事无数。)
斯大林从黄克嘴里知道这个问题后,在第一时间就派人下场调查,追究相关的责任人——肯定是有人要去卢比扬卡喝茶了。
比起其他飞行设计局个个都有四年周期的限定任务,作为苏联现役主力战斗机I16的设计师,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这边却轻轻松松啥事没有,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