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6712 字 2023-03-09

“土改,不是离普通百姓很远,而是就是紧挨在身边的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发生在河南的,杨虎城遇上的尴尬,同样也在华北的旧军阀身上发生着——民心不在我。

傅作义稍稍动脑就推演出未来:如果没有日本人南侵的威胁,李润石的红军未战已先得民心,要横扫整个华北简直是轻而易举。

傅作义思考了一个冬天后,就已经明白:属于自己这类旧军阀的时代正在迅速地远去。如不紧跟时代作出改变,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狭窄。

在归绥火车站接收坦克时,傅作义对红军代表聂政委道:“我想了一个冬季,准备在开春就开始土改?”

聂政委先是一喜,然后摇了摇头道:“日本人的全面侵华之战,已近在眼前。现在这个时候......”

“二五减租都失败很多次了,我可不想象杨虎城一般.......要做就做到底!”

搞土改,傅作义的参考对像不是红军,而是东北军。笼罩在华北上空越来越浓重的战争危机,让他明白自己真的得主动“变”了。

搞二五减租,那帮士绅也不会念我的好。现在这个时代,有兵有钱有枪有炮,还要有民心才会是王!士绅的支持?败者食尘,现在士绅再恨你,但只要得了天下,自然会有不要脸的士绅主动来舔。

这个时期,身上依旧沉淀大量旧时代特质的傅作义,他的思维依旧无法战胜自我的阶级局限性,无法跨出那最后最难的一步。但是他知道自己,在大势不可违时,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会头铁到底......

傅作义很诚恳地道:“聂政委,土改的事,我需要你们提供意见。”

一天后,回到太原的黄克,从李润石嘴里听到了傅作义要在归绥和张家口搞土改的消息。

“傅作义应当是个爱国者,但不能算是革命者。他一生的作为看,这人品性不坏,也爱民悯民,但始终无法跨出那最后一步。放在古代,他大概会成为治理一方的贤明的州牧节度使。”

黄克以站在历史下游的穿越者的身份,向主席评价傅作义道。

“你评价他时的心态,犯了历史经验主义的错误。作为一个旧军阀出身的人,他能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他或许怀着一分私心,一些山头主义......可是这个世界,谁敢说自己没有私心?”

李润石很委婉地批评了黄克一句。

“从你告诉我的,发生在解放后前三十年的那些事,加上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我发现了一件事。”

“革命队伍里,最怕的就是那些满嘴高大上,说着无懈可击的政治正确的革命大义的话,所谓的“真正的,纯粹的”的马列主义者。他们拿出高尚得无可指责的标准去要求身边的每一个同志,志针对每一件事,稍有做不到,就会扣上投机者,右派之类的罪名。”

黄克一愣,点头道:“装革命者?”

“不光是装革命者的反革命份子,很多我们自己的同志,也会有类似的毛病。对人马列主义,对自己个人主义。他们不是真的反革命,他们也在干革命,但只是要求的标准不同。眼睛只看到别人,嫌别人不够革命,对别人高标准,但对自己,总是不自觉地不那么高标准......”

李润石看着黄克,意味深长地道:“不要待人看人那么苛刻,要给别人成长的空间,要给他们进步的机会。现在的傅作义,还很年青,还不是十几年后平津战役的傅作义,他才刚刚接触马列,刚刚接触共产党,在经历了抗战烈火的煅烧后,他也会成长的!你不也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吗?”

“我错了,是我又傲慢了。”

黄克低下头,认错道。

李润石带着黄克,走出房门开始散步。

“小黄,过去半个月,你在整个西北转了一圈,把你见到的一切都和我说说吧......不要说建设的事,就说说你和当地的工人、农民接触时,听到的事......”

PS:大黄克篇正在写,目前已完成了约八千字,计划在下月一日开始更新大黄克的“恶龙之路”篇。计划到时候时和小黄克的剧情放在不同的两卷同时进行更新。届时会一天两更,计划是一天更九千字。

-------------------- 第213章金陵春梦十年终 --------------------

望远镜里,一艘老式的运输船的烟囱喘着气,喷吞着黑烟,正在长江里行驶,甲板上系留着维克斯坦克,清晰可见。

再次看到类似场景的坎普尔号巡洋舰上的英国官兵,如果精通中国文化的话,立刻就会吐出一句古诗精确地描述眼前的场景:船头变幻大王旗。

同样的船,同样的坦克,区别只是,那时的船上挂着的是青天白日旗,而这一回却换成了镰刀锤子五星红旗,当时船是载着坦克向长江北岸行驶,而现在却是向南行驶。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上次这条船北行时,旁边有一艘军舰中山舰护卫,而此次其南进时,中山舰也跟在边上。

“常凯申真的要完蛋了,连海军都背弃他了。而共产党真的要和陈济棠和谈吗?”

英国长江舰队司令官梅登,惊讶地看着这一幕,这个场面向外透露出了许多讯息。

这是一笔发生在北方的红军与南边粤军间,正在进行的“军火交易”,事前已经知会过正在长江上巡逻的英国军舰了。

那个红色政权的领导人李润石,依旧不忘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和粤军结下的“钨金”友谊,不但在政治上继续坚持“打倒常凯申再和谈”主张,更公开喊出了“只会和以陈济棠、李宗仁为首的五省联合政府谈判”的政治要求。

一南一北,一个是南方五省联盟,一个是北方抗日联盟,大家互有默契,一唱一喝,从政治上到军事上同进退,不管未来如何,眼前“先把常凯申干死再说”。

躲在南京的“四省残边”委员长常凯申,在上下皆劝其下野的情况下,仍然死撑着不肯走,但是其常家王朝分崩离析,众叛亲离已经开始了。

首先背叛常凯申的,不是陆军,而是海军。就在三月二十七日,常凯申麾下的多艘军舰,包括一代名舰中山舰,以及宁海、平海两舰两艘巡洋舰在内的二十艘大小舰只,都在这一天宣布脱离南京国民政府,在英国人的“目视”下驶向上游的九江。

这支“庞大”的“叛军舰队”驶过江阴要塞时,要塞守军毫无反应,任由其通过。在九江,带头的陈绍宽召集记者发表演讲,公开宣布脱离南京政府。

四月二日这天,当陈济棠的部队拿下徽州(现在的黄山市)同时,多艘从安庆地区驶出货轮渡过长江,在沪州靠岸,船上载着整整十二辆英制的维克斯坦克——该坦克原属于常凯申的税警团,淮南战役时被红军缴获,现在他们又被红军以友好的价格,转售给了陈济棠。

这是北面的红军,用实际的行动对粤桂两家入主南京的“支持”。作为双方“友好”的回馈,粤军则在同一时间,通过长江向北面运出了大批粮食。

现在的红军根本不缺坦克,而且维克斯坦克是英系坦克,无论是零件补给还是弹药补充都很麻烦,陈济棠现在紧抱英国人大腿,这些都不是问题。淮南战役的缴获,弹药大半送给傅作义,余下的坦克则交给陈济棠 。

北方需要军粮,南方需要军火,这是一次各取所需,彼此都很满意的交易。红军“送”来的十二辆维克斯坦克,很快被接收的粤军送到了皖南前线,参予到对常凯申残部的进攻中。

但这次交易,政治上的 意义远胜“经济”上的交流。他对外放出了一个讯息:北面的红色政权愿意和南边的陈济棠为代表的新联合政府谈判。

英国人并没有破坏这次交易, 在他们看来,这是好事。

但对于窝在南京死赖着不肯下野的常委员长来说.......

“叛徒,叛徒,你们通通都是叛徒!”

“高志航,共谍,叛徒!”

“陈绍宽,叛徒!”

淮南战役结束后,余下的半个月,南京委员长府邸里,总是不断地回荡着类似的咆哮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