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是她!”
“哇!”
苏菲娅露出感兴趣的表情,看着外面那圈狂热的粉丝群,然后问费雯道:“这些粉丝,是自愿来的,还是花钱请的托......”
费雯也不骗她,直接答道:“一小部分是托,一小部分是组织者,余下的全都是粉丝。”
黄克嘲笑地道:“人类很多时候都象是羊,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稍稍一鼓动,就能牵着走......”
苏菲娅看着这些狂热的粉丝,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魔女很迷人,这个动作看起依旧性感无比。
但黄克却读出另一层意思:她馋了!
苏菲娅问费雯道:“这位冰冰的飞机,什么时候到?”
费雯答:“比我们迟半小时。”
苏菲娅眼珠子转了转,这是她动歪主意时,总是习惯性露出的表情。
苏菲娅看了看周围,最后目光落在了周琳的身上。
她凑过去,仔细地打量着周琳,先看正面,又看侧面,然后一个劲地点头。
周琳不解道:“怎么了?”
“我听黄克说过,你的理想是当个女作家,写一本自己的书,然后再把书里的内容拍成电影。”
周琳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同时狠瞪了黄克一眼。
“嗯,是这样的!”
苏菲娅开心地笑着:“这个理想很好呀,和我的理想差不多。”
她眨眨眼睛,然后问周琳道:“上次黄克和你一起卖毒鸡汤时,你已经出了一次名了。还想不想再出名一次?”
周琳看着周围那些狂热的冰冰粉丝,隐隐地感觉对方似乎是想出什么坏主意。
她小声地道:“你有什么建议?”
苏菲娅扬扬修长的天然柳叶眉,笑道:“彼可取而代之!”
——————————
今天双更,两章加起来一万字。
小黄克篇六千字,大黄克篇四千字。
以后继续这样更新法。
-------------------- 第217章革命的军队和畜牲的军队 --------------------
从接触红军,还有共产党军的第一天起,张自忠就明白,国民党部队和共产党部队的战斗力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了。
共产党的人马,是在去年六月后,由半公开向全公开地向平津地区渗透。
作为29军38师师长张自忠,有一个部下叫董升堂,他有一个弟弟叫董振堂,正在共产党军那儿当大官——第五军军长。而红军也利用二人的亲兄弟关系,和38师不断地拉关系。
长城抗战后,张自忠因为受迫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压力,向日军低头,一度被国民皆言可杀的,比拟张学良一般的奸臣,这令他痛苦不堪,萌生死志,更对抗战的前途感到绝望。
张自忠是一位爱国将领,他想努力抵抗,但国家(南京政府)不给力。他知道中国的国力不如日本,这个国家病了,有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知道了也不知该怎么治疗......
然后,他遇上了共产党,遇上了董振堂,遇上了一堆红军派过来的教官和政委干部。一直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和希望的张自忠,很快就意识到,他没有找到答案,但“答案”却主动找上他了。
完全是无抵抗力的,张自忠所属的38师,在他的带头下,全师主动开放,任由中共的军事教官和政委出入。
从西北军到国民党军,再披着29军皮的精神共产党员,经历过三个不同时期的张自忠,在跟着共产党学习军事和政治的过程中,也渐渐地明白,29军和日军,差距到底在哪里了。
首先在情报战方面,29军就输得一塌糊涂,从头到尾,他的上司宋哲元根本没对日本兵力布置进行过研究和刺探,战争意识还停留在敌人打我就迎战的中国军阀混战之间的作战模式上,根本没有过收集敌人兵力信息的人员。
而和张自忠接触的红军政工人员,一伸手就拿出平津驻囤军各部将领军官的详细资料,甚至还包括了部队大至的编成情况,武器配备,以及其带头军官的性格、能力简介——这中间故然有红军发动群众和地下党的努力,更多的却是黄克这个穿越党提供了完整的史料原因。
光是这一项,就足够让张自忠这个旧时代的军人“惊为天人”了。然后和他交接的董振堂却很严肃的告诉他:“即使我们红军收集到了如此精确的情报,但在情报战上,其实也不过勉强和日本人平起平座而已,因为他们对你,对我,对29军在平津布置是了如指掌。就象进攻东北前一般,他们在这一带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功课了!”
当时董振堂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份平津地区的地图(该地图是大黄克弄来的史料)摆在张自忠面前。
“这是我们地下党的同志,设法弄来的,日本人手中的平津地图。”
看到那份连水井的位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的平津地图,张自忠已完全明白为何长城抗战会打得这辛苦了。
前年的时候,黄克出的“军事200道”,闻名全国,张自忠拿起一看,只有一两题会解。换了另一种心情再看那著名的“军事200道”后,他完全相信了那句话:没有知识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过去的半年里,和共产党接触得越来越深的他,一直都在用心地练兵,按共产党的那一套在练兵。不光在教士兵的军事技能,也在教士兵识字,认字,甚至背诵加减乘除。
在和共产党的长期接触中,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向张自忠打开了,他投了进去,而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到去年十二月底时,他甚至主动提出了入党的申请。若不是中共要考虑到宋哲元方面的心理,暂时拒绝他时,否则他早就换皮举红旗了。
针对驻囤军的全面攻势,张自忠所部承担的任务是进攻天津西面,北平东南位置的南苑。那儿有整整一个半大队的日军驻扎守,外加上近千的武装侨民,总兵力接近三千人——就守军数量而言,其已远远超过了历史上发动七七事变时的那支日军。
就军事布局而言,战前日军在平津两地的驻囤军的位置安排非常地不合理且愚蠢。
南苑地区的驻囤军孤悬在外,与塘沽驻囤军中间隔了整整三十五公里的距离。塘沽那边好歹靠海有港口为依托,南苑这儿根本就是地理位置极糟糕的死地。
淮南战役后的这一个月,红军主力公开进入河北,并在四月直接入驻平津接手城防,南苑地区日军的不安就一日胜过一日。
牟田口廉也大佐正是南苑的最高军事长官,他成天追着上级,鼓动部下想独走,除了自己满脑子的军国主义思想外,南苑这边“深入敌区”,被几万,甚至后来几十万红军团团包围的感觉,也非常地难受啊!
作为驻囤军司令长官,田代皖一郎不是没有看出南苑是处死地,从军事原则上说,应当早早地放弃撤离,最差也应当退到塘沽和那里的驻囤军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