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607 字 2023-03-09

-------------------- 第227章最长的一夜 --------------------

被俘的苏联飞行员在稻叶四郎面前道:

“斯大林同志让我们告诉你们,日本侵略中国,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你们正在掉进罗斯福那个战争贩子为你们挖的陷阱里。中国是个泥潭,日本将会在这里耗尽国力。再过三年,欧洲马上就要爆发新一轮的英法德大战了,到时候你们还陷在中国只会一无所得!”

稻叶四郎听得大吃一惊,仔细一想,既觉得好象很有道德,又觉得这话似曾相闻。好在过来接手这些苏联战俘的情报部的人告诉稻叶四郎:他们在北满抓到的苏联空军战俘,个个都是这样“背书”的,这是斯大林的意思!

这时候稻叶四郎才想起,这些苏联战俘的话,和去年二二六后,不就是在在日本军部里很流行的“秩父宫中对”的内容吗?

“那个共谍黄克,他当时说的那些话,是代表中共的意见,还是代表斯大林的意思?”

稻叶四郎不知道答案,但他很快就没有心情去关心这个答案了。

四月三十日凌晨.......

从天津到北平之间,有一条运河连接(俗称北运河)。

地图上看,这条北运河,北连通州,南接天津,西北到东南,接近七十度的流向。

这条运河,同时也是《何梅协定后》所谓的“冀东自治区”西南端边界。在红军力量进入河北前,河道北面全部区域,其行政权名义上是属于日本人扶持的“冀东自治政府(伪)”。

四月十八日开战后,红军短时间内收复了运河东北面数十公里范围里的大片城镇。用了十天的时间,以半强迫的方式运走大部分居民后,随着日军主力南下,坚壁清野后又以极快的速度放弃,仅留下少量的渗透、破坏部队潜伏在当地以为眼线。

在此期间,由于红军以“战时政策”强征了所有的船只,原本繁忙运北运河航运因此中断。运河里的船只,大部分都停靠在河段的西、南侧。

战争时期,整个河北省,都实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但到二十九日晚到三十日凌晨段时间里,看似平静的北运河西南侧武清这一段,河岸边突然人头涌涌。无数的船只挤满河面,一小时内就搭出了近百座连接两岸的简易浮桥。——由于是人工开挖的运河,其实河面通常仅有几十米宽,在枯水季时,水更是浅得成年人都可以直接淌水过河。而当上游清河河段关闸封水时,水位就降得更低了。在这里搭建浮桥极容易,随便找十几条木船平行排排列,铺上木板,一座浮桥就搭成了。更简陋点的,找个四五条木船首尾相连,也可以连通运河两岸。

由西北到东南近十公里的河段,每隔百米就有一座浮桥,无数的人马趁着夜色掩护,飞快地渡河。而在靠近运河东北岸香河县的某处堤坝不高的河段,新建不久的水下桥已露出水面,这里车马轰鸣声不断。首先过河的是T26坦克。这样的桥梁这个地区建了两座,一小时内,超过两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就被送到对岸,而后通过的是三十多辆轮式装甲车,接着是载满士兵,拉着大炮的道奇卡车。而更加轻巧的“T27”坦克,则直接从其他地方用木船搭建的浮桥上轰隆隆驶过。

到天亮的时候,包括T26T27M76(自行火炮)在内,足足一个加强装甲师的装备,加外十多万红军,以及三百辆卡车,已全部渡过了北运河。

所有过河的坦克和装甲车,身上都尽可能多地“挂满”了士兵。最多的一辆T26坦克身上挂载士兵数量达到了十二名之多。

过河的装甲车辆中,装甲师指挥官克拉夫琴科上校是乘着BA6型装甲车渡过的,这是不久前,由蒙古方向通过绥远边境运到包头,然后转运致北平的新装备。这种六轮式装甲车去年才刚刚量产,BA-6使用美国制GAZ-AAA底盘,原始型号上安装了T26坦克相同的炮塔,全重超过5.5吨,但这种底盘的装甲车只适合在公路等良好路况下行驶。

而被送到中国的这批指挥型,特地去掉了炮塔,减去了近两吨的重量,然后换成一挺12.7毫米的高平两用防空机枪炮塔——该车的改进方案其实是黄克提出来的,针对中国国情路况制造的装甲指挥车,少掉了近两吨负重后,自然越野性能大增。

克拉夫琴科上校和战役指军官徐子敬各乘一辆BA-6(K)型装甲车渡河(K是表示中国专用型)。

冲在最前的,由坦克和汽车组摩托化装甲师接到的共同指示就是:向前,向前,不停地向前冲!直到你们遇上林虎三的南下部队为止!

淮南战役结束后,林虎三位于包头的主力部队,就在这个时期南调进入河北。和他一起进入河北的,还有过去那段时间与他处得很好的傅作义部队。

比起现在还窝在大同地区,不肯进(主动抗日)不肯退(象宋哲般低头认输)也不想当汉奸,只想当“守户犬”,前晋系的“土老西们”,面对着全国抗战的大势大局,傅作义的态度却相当地积极。

他什么都在学红军:主动在张家口和归绥进行土改,主动向共产党靠拢,一切一切的作法,比四一二前的冯玉祥还要追求进步。虽然他依旧无法摆脱旧军阀的那些“小九九”思维,但是他的一切作为,李润石主席都看在眼里。

而在从黄克这儿了解到他的生平事迹后,李润石认为傅作义是和张自忠一般,都属于完全可以争取、转化和改造的对像。

当大方向确认后,傅作义部很快就享受到了“主动向共产党靠拢”的好处。

百灵庙战役之后,不断扩军的傅作义部,不但从红军这儿得到了坦克的援助,同样也得到了大量的枪械、迫击炮的补充。在常凯申时代,傅作义虽然出身晋绥军,但在中原大战后,常凯申肢解晋系,任命傅作义为绥远主席,以把阎锡山手下实力派将领拔到他平起平座的方式,不断地分化晋绥军。

从那时起,官至绥远主席的傅作义虽然自成一派,但地位十分地尴尬。

在常凯申眼里,他只是一个为了分化晋绥军的,可利用的棋子,是标准的杂牌出身,属于“暂时有利用价值”的“不是人”系列。在晋绥军老长官阎锡山心中,其则是背叛了我的“二五仔”。

两面不是人的傅作义,待在又穷又苦的绥远经营多年,其实力在华北的诸多军阀势力中,却是最穷最苦,装备最差的。

“有用的时候,中央扔根骨头,没用的时候,就恨不得坑死我们而后快!”

这种再嫁小媳妇拖油瓶的日子,其实傅作义是受够了。

但是在遇上了李润石后,就象张自忠一般,傅作义很快也被李润石的“大气”征服了。

李润石知道傅作义很早就开始研究装甲部甲队的使用。百灵庙一役后,前前后后送到傅作义手中的坦克就有十六辆之多。除此之外,傅作义在山西战役结束后,新征了两万多生力军,欠缺的枪枝,火炮,红军这边全部给按自己人的标准给他补齐。

四月份开战前,包头与蒙古之间的通道已经开通。第一批试运输的装备,正是直接从蒙古方向开过来的,六十辆装甲汽车(大都是B27型,安装37炮)。所有通过蒙古运来的军资,最后都要通过归绥和张家口之间的铁路,包头那儿接收到的军火大致有多少,是什么,其实傅作义都很清楚。

然后李润石大笔一挥,直接送了一半的装甲车给傅作义,总共三十辆之多。

比起常凯申绞尽脑汁坑杂牌的小家子气,李润石身为北方抗联盟“共主”,其大气和魄力,当时就把傅作义压得服服贴贴。

四月份 十八日开战的时候,傅作义更加积极地参予清除北平西面和北面伪蒙军战斗。

北平城和通州紧挨在一起,有铁路相连。而过了通州向北微西的方向,还有铁路延续,三十公里外是顺义县,五十公里外则是怀柔县。四月前,这里全部都被日军扶持的伪蒙军控制,全军共有四万余人。

向北延千的铁路到了怀柔就停止了,而怀柔的北方就是著名密云县,而怀柔东北面,约百公里外就是长城,这里有个著名的隘口,古北口。

战前爆发后,当时林虎三和傅作义组成的联军,就是集中力量清除这个区域的伪蒙军。两家各出动两万精锐,包括彭雪枫的骑一师,傅作义的骑兵师,集结了三十多辆坦克,六十余辆装甲车,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把驻扎在这儿伪蒙军四万人多轻松消灭。一举解除北平、通州地区北部的威胁。

而二十九日深夜,当时共和国未来的元帅徐子敬,大叫着“向前,向前,直到你们遇上林虎三的南下部队为止”,就是因为同一时间点,林虎三的部队正从顺义地区南下,从北面包围穿插包围第五师团。

顺义和通州间有铁路相连,相距不过三十公里,在坂垣的主力部队进攻通州前,林虎三和傅作义的联军,就假装南下要支援通州,实则却在半路向东南方斜插,更在夜色降临后,趁夜高速行军。

——其实从香河到顺义间的直线距离也只有五十公里。过河的徐子敬部和南下的林虎三傅作义部,双方相向同时行动,直线距离五十公里,算上地形与河道影响,也只有六十公里,哪怕是步行,半个晚上就可以会师了。

而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围住坂垣师团,徐子敬这边精锐尽出,当夜调动了三百辆卡车帮助运兵,而林虎三傅作义那儿,同样也有一百多辆卡车在配合行动——理论上,两边的汽车对开只一个小时就可以相遇了。 为了打好这一仗,李润石把当时红军手中近一半的卡车,都投进了这个战场。

坦克的履带在华北平原上轰隆作响,南北两路大军象奔腾的激流般,以不可阻挡的气势疯狂前进。偶尔遇上的小股日军的袭击,随便留点部队将其捏碎,主力部队则是不理会地强行突过。

四月三十日凌晨两点,无论是通县东南方二十华里外的坂垣征四郎,还是正在宝坻县睡觉的稻叶四郎,两个师团长几乎同时被部下从梦中推醒。

“最少在两小时前,共产党军在夜里行动,大规模渡过北运河,规模空前宏大,前锋部队已攻占香河县!”

“最少有一百五十辆坦克正在突击前进!第五师团和第六师团的连接部正在被切断!”

第五师团和第六十师团间宽达三十公里的间隙,日军并不是真的一个兵都没有。多少也放了一些侦察和少量的前进探路部队,而当十余万大军聚成一团,以一个装甲师为先锋疯狂向前突击时,两百多辆战车的履带同时碾压过华北平原,那轰隆隆的声响在宁静的夜里何等惊人,十余里外亦可听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