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5712 字 2023-03-09

“你说说看,常凯申当了中国的最高首脑,如果他不是日本间谍特务,我实想不出他有什么理由,为什么要不择一切手段地破坏中国的国防建设和抗日能力!他一定就是日本派到中国的间谍特务!他去日本军校留学的时候,被日本特高科发展成了间谍汉奸,回到中国后是来祸害国家的!”

对面的两个学生,明显是黄克的忠实粉丝,两人在北一辉面前,扳着手指数出常凯申的祸害中国的罪行,全是黄克发表的那篇关于常凯申黑历史的“合订本”里的内容。这篇文章北一辉也读过,他也是通过那里得知原来常凯申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日本名字“石田雄介”。

北一辉觉得很有趣,开心地和围观他的人聊了起来,他拿起身边的皮包,打开, 这个动作让周围的人紧张了起来。

“放心,没有武器,只是几本书。”

北一辉主动将皮包递给对方,让对方检查。包里的书都被拿了出来,然后这些人在检查过后,看北一辉的眼神都变了。

“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李主席和黄先生的书?”

“黄先生?”

北一辉不禁莞尔。

黄克曾经自称自己有二十五岁,今年也应当是二十六岁了。但是自从他真实身份暴露后,共产党方面却宣称他的年龄只有二十岁——北一辉本人倒是愿意相信黄克真的只有二十岁,因为他的模样实在太嫩了。

其中一个学生翻看北一辉的书时,注意到了那本《黑暗的命运》,这个时期日文和中文互通性很高,那个学生随便地翻了几页,作为黄克粉丝的他,顿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本书我看过,叫《菊与刀》,咦,他在日本发行的怎么叫这个,暗X呙馐鞘裁匆馑迹俊保ê诎档拿说娜沼锸恰鞍丹み命”,学生不认得那个日文片甲)。

“就是同一本书,不过最后几篇的内容稍有些不同。”

北一辉的皮包里,放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菊与刀》(中、日、美),他把书挑出来,一一向众人解释三个版本的不同之处。

“居然还有三个不同版本的!”

两个学生听得大奇,北一辉也不客气,然后拿起书向身边的中国人讲解不同版本的内容不同之处。

他这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其间火车在中途停战,这群盯着北一辉的人有人匆忙地下了车,过了一会儿又带了个看似军官模样的人上车。然后开始询问北一辉。

北一辉也不客气,把前面的话转述了一下,而对方在意识到北一辉很可能是日本方面派出来的,肩负特殊使命的“特使”身份后,也没有为难他,只是稍稍限制了他的行动。

北一辉明白怎么回事,在火车上的时候,继续和身边的这些人聊天。

“我先看了他的书,二二六后,我在日本坐牢的时候,又看了李润石主席的书,”

“在日本坐牢?什么原因?”

北一辉犹豫了一下,答道:

“策划参予二.二六,还有......涉嫌谋害天皇,这是我的罪名!”

此话一出口,北一辉立刻发现周围围观他的人看他的眼神,敌意一下子少了七八成。

“谋害天皇?啊,你是日本共产党,是自己的同志?”

北一辉:“噗!”

会因为北一辉一句话就把他误认为是“日共”的人,当然是那两个年青的学生,不过那个后来的车站上车的,年长的保卫处的军人,却没有被北一辉的话唬住。

接下来的时间,依旧是在闲扯和侃大山中渡过。北一辉向这些人讲解了黄克写的同一本书三个不同国家发行版本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之处,而对面的中国人,则明显对“二.二六兵变”极感兴趣,也追着问他这个二二六兵变的重要人物相关的事宜。

“二二六兵变,注定不可能成功。原因很简单,天皇陛下,并不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北一辉叹息道。他坐了一年多的牢,也学习了一年多,终于也有所长进,有所领悟中。

火车先在天津停靠,这时“北一辉来访”的消息,已经通过无线电报传到平津。在天津站这儿,前面负责监视北一辉的人全都撤下,换了一批更高级别中共保卫干事。

一上车,他就用日语自我介绍道:“北一辉先生吗?在下林长河!”

“这不是你的真名吧?”

“革命工作需要,暂时还不能用真名。”

潘汉年厚着脸皮道,这回却换回了中文,两人面对面坐着,继续聊天。

在知道了北一辉特殊的身份后,他的座位已经被调到了车头的列车长室的单独包间里。

作为交接人的潘汉年告诉北一辉道:

“元兴他恰好就在北平,你到了北平就可以见到他了。至于你想见李主席,这个可能要稍迟一点。”

“二二六后,元兴回国时,谈起那几天发生的事,也谈起过你。”

“他是怎么说我的?”

“追求进步,但是走错路的革命者!”

“不出所料,我也是这么想的。”

“哦......”

“我今天坐火车过来的时候,遇上几个年青人查我的身份,他们很年青,但你也很年青!”

北一辉看着潘汉年,由衷地感叹着——对面的他今年才三十一岁,也是年青得夸张。

“元兴,他到底多大?”

“勉强二十岁吧!”

“真年青,真了不起!”

北一辉感叹着,他又想了火车上遇上的查身份的年青人,全是青春热血,激情无限的少年郎。只是一接触他就闻出来了,和充满腐朽臭味的南中国不同,北中国这边,当真是少年中国。

“确实很了不起。”

由于有纪律,潘汉年说话很小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