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639 字 2023-03-09

来中国之前,惣吉在军训练时用春田前后打了整整四十发的子弹,这就是他接受过的最“重要”的军事训练。日本从美国订购了二十万条春田步枪,配套的子弹却只有六千万发,后续就没有再订了,平均每杆春田配三百发子弹。之所以没有再多订,是南京绞肉战开始后,日军很快就发现,扣去训练损耗外,其实子弹买多了。因为南京战场上,栓动步枪的士兵,能打完三百发步枪子弹还活着的人,其实并不多。大部分人在消耗了一两百发子弹左右,就没有机会再用枪了。

“不知道我会是这把枪的第几任主人,他的下一任主人又是谁?”

各种各样的杂念不断地生出来。

“要活下来,无论如何都要活下来,阿香还在等我呢。”

十二月份后,日军在南京城内的攻势,更加的疯狂——从前是红军主动夜战,但这个时期随着日军兵源素质的下降,却是日军更爱夜战了——原因却是日本人在战斗中发现,天黑之后,各种笨重而脆弱的“投石”武器就会被对手利用天黑大量运用,疯狂地投来大量的燃烧弹,然后趁机反击夺回。(白天使用那些装备因为准备时间长,很容易在发射前就被日军发现然后用炮火干掉)

白天苦战一天,占领几百米阵地,夜里被对手一波燃烧弹洗地,重创守军,然后夺回,第二天天亮战线回复昨天常态,又要重打重新绞肉。

要想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办法就是日夜不停地轮番进攻。而且在夜间进攻时,对手的坦克也更容易被人弹炸毁。

南京城内的巷战局面,在日军重点进攻的城防司令部方向,就变成了日夜不停地轮流进攻。

饭后一小时,是消化和等待冰的药效发挥到极致的时间。也是战线两端的士兵难得的歇战期。几百米外的南京保卫者的阵地里,这时则飘来中文歌声。

第一首歌是《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中文歌,是对面的守军合唱的。而第二首歌,则是是喇叭播送的《昭和维新之歌》,其歌词直听得惣吉和梅木头皮发麻,而第三首歌则是《千本樱》,听得二人反思不止。接着是一堆的日语情歌......

对于新入南京的丁种师二等兵的炮灰们来说,每一首歌皆是新歌,皆是经典,惣吉更是听得想起了家中老婆香喷喷的身体。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惣吉想起了白天快进入南京城时,一队经过的卡车上堆满的死尸,穿的都是蝗国士兵的军装。快到南京的那段公路上,空气中长时间弥漫着奇异的焦臭味,当时惣吉闻不出这是啥味。

但在进入南京城后,反复地闻到相似的味道,又从一个被汽油火焰溅到烧伤的士兵身上近距离嗅到相同的气息后,惣吉明白这是烧焦的尸体味道。

一声哨响,曹长的喝骂打断了惣吉的胡思乱想,然后神情恍惚的他和梅木一起,听着小田曹长做着最后的战前鼓动。他说了些啥,惣吉其实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因为这些内容,在日本二十五天的军训里,其实都听过了。反而是今天听到的那些“反歌”,更让他感到震憾。

冰的药效开始发作,心理上怕死也不想打仗的惣吉,在被赶到战场时,精神和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

后方的支援火炮开始开炮。射击次数不多,打了两轮就停止了——白天打了一天,再怎么省用炮弹也打掉了不少。夜间攻势这种没有准头的支援火炮,打两轮已经很“大方”了。

“板载!”

不知谁带头吼了一声,惣吉所在的中队的日军排成散兵线开始强攻正面共产党军的阻击阵地——上级给他们的指令是:前进五百米并守住阵地就是胜利。

嘭嘭嘭!

这是对面守军中的掷弹兵手中的大黄弩在弹射爆破燃烧瓶时弹簧发出的声音。这种东西的制造工艺极为原始:陶制或玻璃瓶制,装半瓶劣质汽油,塞点从美国进口的废弃橡胶,瓶塞处再塞入一小截鞭炮一般的土雷管,发射前两人合作,一人点引信一人操控发射。

时机控制得好,弹出去的燃烧瓶在空中爆炸,洒出一片恐怖的流星火雨落地。

时机把握不好,砸到地上,那只是溅出一片区域不大的小火圈。

当然最可怕的意外,就是还没有发射就提前炸了那就是自残一片。这东西其实是对自己人都很危险的武器,但战争就是如此残酷。不是不能造得更先进些,而是残酷的战争巨大的消耗,让一切生产都在从简。

惣吉攻击的时候,对面的守军一次就发射了十六枚燃烧瓶,其中四枚在空中爆炸,无数的“凤仙火”从天而落,洒在了两名倒霉的鬼子兵身上。身为新兵的那两人根本没有对付这种原始凝固汽油的经验,本能地用手去扑火,却越扑越大......

其余的燃烧瓶砸到地上破碎飞溅开,而后雷管才炸,只引发小小的火团,却照亮了战场。

枪声瞬间密集了起来,然后炮弹发射的呼啸声,中弹的惨叫声。

战争打到十二月底,进攻南京的日军,随着最后一支精锐十四师团精兵被磨尽,新参战的部队,已谈不上什么军事战术了。

余下的只是无脑的猪突。

“对面的小鬼子,枪打不准了,炮打不准了,战术更是没有。”

惣吉所部参战的第二天早上,叶剑英按彭石穿的意见向中央总部发出以上的电报,作为一线人员,对于南京城内外日军部队战斗力的急剧衰弱,两人皆体会深刻。

惣吉所部日军新编第120师团,向前委员长府方向攻了一夜,除了阵地前留下几百具尸体和三倍于这个数字的伤员外,余下的什么都没有得到。

彭石穿向上级建议,他准备在两天里,在前委员长府这儿,把部队防线再往后撤一千米,然后再在最后的五百米的位置发动全线反击。

“一华里的距离吗?老彭你也被小黄带坏了呀。”

身在包头的李主席接到这份电报后笑了笑,回电道:“不要这么小气,让土肥原进委员长府待上一天再把他赶走。”

两天后,土肥原贤二躲在很远的地方,用望远镜看着正在委员长府里插太阳旗的日本兵,却丝毫没有过去摆个POSE照张相的心情。

无他,城内到处皆是狙击手和冷炮兵。而同一时间,吴明捷驾驶的那T26坦克,这时就停在距离前委员长府约一千五百米新一道防线后,藏身于一座半塌的房子废墟里,炮口就正对着前委员长府方向。

二等兵惣吉混在一群胜利后却麻木不仁的日本兵中,眼神呆滞。两天的时间,连嗑了好几粒冰,他的脑神经已经不是太正常了。

惣吉按上级的指示,拿着太阳旗找了个相对最高的废墟堆,把太阳旗插了上去。

附近几个不怕死的日军随军记者,用照机拍下了这一幕。附近的几座洋人的建筑,非交战区,好几台相机的闪光灯也在这时闪烁。各国驻南京的记者和武官,都想拍下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

白天拍照是很冒险的行为,因为这种作法很容易被人误会为狙击手观察手的望远镜闪光,然后惹来狙杀。即使是舒尔兹这个德国人,日本人的秘密盟友,他呆在德国领事馆的楼上,也只敢在白天偷偷地拉开窗帘一角观战。

插旗的惣吉这时还不知道,他插旗的行为,将成为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太阳旗在北方南下的寒风中飘扬着。

“轰!”

一千五百米外,217号坦克车长吴明捷亲自操炮,将早就填在炮膛里的75毫米炮弹打了过去。

刚刚插完太阳旗的惣吉,刚达到人生最后巅峰的他,连人带旗被轰上了天。

与此同时,南京城北面的靠长江一带的秘密阵地处,突然炮声隆隆.......

二十分钟的炮击准备后,密集的冲锋号声在城内城外频频响起。

红军的全线反击开始了。

当天傍晚,吴明捷开着他的217号坦克,停在了惣吉插旗的地方,在同一个地方,他重新把一面带五角星的红旗插了上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