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748 字 2023-03-09

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世界正饱受大萧条折磨,多数美国百姓正为生计而奔波发愁,心里满是“负能量”。同时,国际社会的剑拔弩张更是加重了民众的紧张情绪,套用媒体的话来说,当时的美国民众都成了“被笼罩在时代阴影之下的惊弓之鸟”,他们更倾向于从报纸或是广播节目中获取新闻资讯,想要知道自己的处境是否可以得到改善。

大约从20世纪初期开始,有专业人士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在媒体面前,受众就像是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的病人,或是面朝枪口的靶子——听众对传播是没有抵抗力的,而新闻可以影响听众的情绪,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行业内部把这套理论称为“魔弹论”,通俗点解释,它就是说政府想要通过媒体传达一个意思,或是媒体本身想要散播一件事,那么作为接受者的我们只能接受,没有另外一种选择。20世纪30年代初期,“魔弹论”开始盛行,学界对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展开了激烈讨论。

比起传统的报纸,电台广播在这个时期的美国影响力并不差,甚至更强——一份报纸只能几个人看到,观看者还得识字。而在操场、车站之类公共场所的电台广播,喇叭声够大的话,影响范围却可达到数百人。

而现场的实时广播,影响力就更大了——更妙的是,比起受新闻管制的纸媒体,实时广播,可以直接跳过新闻审查,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向听众卖自己的私货。

黄克和艾琳娜来美国前,早就是美国人都很熟悉的名人了。

电台现场采访开始时,有超过一千二百万名听众守在收音机前——这个时期,第一批杜邦公司“生产”(实际上核心元件全是苏联进口)的晶体管收音机共一万台已经在美国进入货架,开始“试销售”,这批每台仅安装了四个晶体管的收音机刚上市 不到一天就被抢光。

艾琳娜自不必多说,黄克的名声,在去年三月后,随着淮南战役身份暴露后,更是被各国媒体反复地宣传——主要是称其为最著名的共产党间谍。而后他获得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是将他的名声推到顶峰。

就个人的身份和成就而言,现在的黄克和艾琳基本不相上下,如果不是因为华人的原因,其实他早就可以摘掉“插着黄金公主的牛粪”这样的标签了。

当采访开始的时候,白宫里,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他幕僚,也利用午间休息时间,陪着胡佛局长一起静听着采访。

苏联莫斯科歌舞团来美国巡回表演,表面上只是一次“艺术”演出,但实际背后 的政治气味却是十分的浓重。尤其是远东局势骤然变化的这几天,中共在南京展开全面反击,包围了土肥原贤二全军十万余人,南京战役中共的获胜趋势正呈现明朗化。如今中苏一方,艾琳娜与黄克都这是这两个国家红色政权的“杰出代表”,他们访美表演,本身就是代表共产主义政营对美国的一次政治试探。

起初只是电台主持人简单和二人拉家常,恭唯,问一些观众们很喜欢的问题,称赞一下艾琳娜的美貌与歌喉,此外还有关于二人的各种八卦话题。

因为二人的美式英语都极好,所以采访可以无需翻译直接进行。

但很快,问题变得尖锐起来。

“你是布尔什维克吗?”

黄克:“是的!不过我是今年才成为正式的布尔什维克。在这之前,我一直处于考察期。”

“今年?布尔什维克的入党标准这么高吗?”

“嗯,是的。”

“MR黄,你是一名科学家,但同时又被称为中共最成功的间谍,你是怎么看自己现在的身份的?”

黄克这个“全世界白人男性最痛恨的中国人”,是首先被广播的主持人开炮的。

黄克回答道:“我并不是中共最成功的间谍,因为最成功的间谍,他们名字还没有被人发现呢,而我已经暴露了。”

黄克回答得很幽默,主持人不放过他,仍然哪壶不开提哪壶地道:“但你仍然是个间谍!”

收音机前,成百上千万的美国听众,这时竖起了耳朵,等着黄克的回答。

然后,所有的美国听众,包括罗斯福在内,都听到了出乎意料的答案。

“其实我不是间谍,我只是一个很聪明的资本主义者而已。”

PS:太困了,先更两千字吧。明天白天再写

-------------------- 第268章罗斯福的担忧 --------------------

不等那个主持人发问,黄克就在广播里继续说话。

“我知道你一定想说,我是个共产主义者,怎么会是资本主义者。其实我刚才的回答因为太快,前面的比喻稍有些错误。”

“确切地说,我应当是一个站在世界的角度上,追求资本利用率,产出率,收益率最大化的资本主义者——共产主义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在我看来,资本投资要获得最大的收益率,就必须走共产主义的方式——现在美国。英国,你们这些自称是资本主义国度的社会,你们的制度的资本回报率,并不是最高的。”

黄克对着电台主持人大吹法螺地道,而白宫里胡佛听着他的话,心里则大骂那个主持人废物一个,一张嘴就被对方抢了节奏。这可是全国广播,听众无数,对这两个共产主义者进行现场采访直播,真是个天大的错误。早知会是这样,一开始他就要设计破坏了。

而名为汤姆的主持人在意识到自己被黄克抢了节奏借机公开宣传共产主义,急忙打断这个话题,抢过话头把目标对准艾琳娜,用恭惟的语气道:

“叶卡捷琳娜小姐,你来美国时,身上的服装真漂亮,是苏联的设计师特地为你演出设计的吗?”

“是的,这次来美国,我准备了六十套服装。”

“这么多啊........听说两月前,你在欧洲巡回演出时,你的穿着打扮引发整个西欧的女性服饰市场轰动,尤其是法国的妇女,疯狂地购买你穿过的那些同款服饰。”

汤姆所问的事,是指艾琳娜不久在欧洲巡回表演时发生的事。她的这次巡回表演,苏联人是精心准备的——艾琳娜和歌舞团里所有的女性,甚至是男性,身上所穿的服饰,全部是小黄克通过大黄克抄袭后世的经典设计,然后再叫苏联的服装厂加工出来的。

她的打扮装束,造型设计,也是一天一变——这些都得到另一个时空的大黄克相助。大黄克现在泡在女人堆里,身边一大堆影视专业的妖艳妹子,把她们的造型记下来让小黄克照着用在艾琳娜身上就行了。而且艾琳娜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异世界的那些造型打扮的素材同样极丰富,加上本人本就美得无可挑剔,用什么造型打扮都是美人。

艾琳的美貌与歌喉,以无可挑剔的完美形像,轻松地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时尚圈子。无数的妇女,疯狂地想要模仿她的造型打扮,成功地做到了“我就是时尚,我就是流行”——在这时间点,早有准备的苏联人,“及时”地运来大批早就作好的服装,在各地销售,小小地赚了一笔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欧洲女性服饰装饰造型的“品味”——二战前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的《乱世佳人》的费雯丽——她在电影里用窗帘改成裙子的经典镜头,引得全世界无数的妇女争相效仿。而二战后历史上另一位能做到这种程度,以一人之力影响欧美女性女性时尚品味的名人,名字叫戴安娜。

而这一回,艾琳娜在欧洲也做到了。她十月在欧洲巡回表演,引发风潮,十二月底来到美国时,相关的“风”,也已从欧洲吹到了美国。此时的美国,尤其是纽约,大量的年青女性的打扮装束,都是在艾琳娜的“模仿者”。

艾琳娜接受电台采访时,纽约街道的许多服装店,甚至都挂着她的大幅海报充当吸引顾客的招牌。

艾琳娜看着边上的黄克,谦虚地道:“那些服装,都是苏联设计大师为我这次的美国之行特别设计的。过去几年里,有些国家恶毒地攻击苏维埃,把我们说成是人间地狱,这完全是恶意地污蔑。我们这次全世界的巡回表演,带来了数百套不同设计的经典服饰,就是借此向全世界展现苏维埃最美丽的一面。”

说到这儿,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俏皮起来:“我来美国表演,带来了整整六十套不同造型的服饰设计。在这之前,苏维埃和美国的“Ralph Lauren”公司已经谈妥,提前将这批服饰,在纽约百老汇大街158号的服装店销售.......”

“等一下,叶卡捷琳娜小姐,你这是在借用我们的全国广播平台为Ralph Lauren公司打广告,这是需要支付额外的广告费用的!”

“嗯,我们可以给现场所有员工和其家属,赠送一套我和MR黄穿过的同款设计的服装作为费用.......”

“啊,你这是公然贿赂啊......”

黄克在边上插了一嘴:“汤姆先生,记得事后要交税补税,否则IRS会找你麻烦的。”

电台里传来哈哈大笑的声音,一时间电波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息

而在先前不小心把话题扯到共产主义上,意识到这对男女都是高智商难对付的高手,而且是有备而来后,主持人汤姆在问话明显注意了许多,不再问那些会让自己踩雷的危险问题。

白宫里,罗斯福拿起放在桌上的《VOGUE》的杂志时尚,上面的封面人物,正是在法国巴黎演出艾琳娜——封面上的她一身法式的劲装,美艳而英武。造型却是大黄克凭记忆,魔女相助设计复制还原出来的《王者荣耀》游戏里米莱狄的经典造型——其历史原型出自《三个火枪手》的同名女反派。

罗斯福看着照片叹道:“这真是一个可以让所有男人都疯狂的,美丽而又极度危险的俄罗斯女人啊!”

胡佛纠正道:“苏联方面宣传说,她是在乌克兰出生的俄罗斯族人。但是这个女人的真实来历,有太多的疑点。而且她的外貌特征,更接近北欧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