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8547 字 2023-03-09

“有些事,是定数,难以避免的。万物皆有极限,强如神明,面对末日 黄昏,亦要战战兢兢。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不要太奢求了。”

“我做过很多恶,我不是圣母,我是历史的参予者,但同时,我也是历史的观察者.......”

喜庆的大日子,想太多的艰难的未来并不是太合适。话聊到这儿停住了,他和她手挽着手,混在周围欢乐的人群中。

历史上,著名的开国大典的油画,是主席身后站着三到四排民主人士和党内高层,然后他在那儿讲话宣布新中国成立。

但实际上当时拍摄的现场影像显示,天安门城楼上,他身后站着的人大概有两三百人,而且场面稍有些混乱。除了宣布阅兵开始和讲话外,后来的现场也是人来人往。

一点的时候伍豪派人来观众席上,把二人一起叫上了中华门城楼上,要他们一起参加开国大典。艾琳娜倒好说,她身为“外国友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极为巨大,完全有资格站在这里。至于黄克,在今天之前,他以为自己“资历不够”,却识趣地没想往上挤,原计划一直混在观众席上人群中打个酱油。

黄克想要低调,但还是被伍豪叫了上去。上了城楼后,黄克有意地往边角躲,当个“拎包”的喽啰就心满意足了。正中间的“咖位”这种位置,他实在不想去抢着露脸——这也是黄克的母亲林梅特地的交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现在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青人,太早站得太高,没有好结果的。

开国大典,在下午一点半准时开始。

先是五十二门山炮鸣响十八声(比历史上少了十声),奏国歌,升国旗,然后主席讲话,宣布典礼开始。接着朱总司和阅兵负责人曾中生一起乘着一辆吉普车开始检阅军队。——比起历史上1949年的那次,聂大元帅阅兵负责人换成了曾中生,其实也代表了党内山头势力的“平衡”——红四的山头力量,仍然是党内和中央瑞金根据地出来的力量不相上下的山头。

光是阅兵人员变化这个小细节,小黄克就看出了一堆的政治隐喻。

和小黄克共享开国大典的大黄克在小黄克的脑海里道: “革命胜利了,开始坐江山了,同时也要开始分配权力,外部矛盾变成内部矛盾,这可是让人头痛的大问题啊!”

想起未来即将开始的整风运动,小黄克轻声地叹息着,然后把继续把自己往最不显眼的角落里藏。

阅兵议式的过程,和历史上1949年相比,整个流程差不多。

先是海军方阵出场,然后是陆军,领头的是这个位面著名的功臣号(217号)坦克 ——不过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出场217号战车,车身是换了新底盘,但炮塔却是从旧车上移植过来。领头的王牌车长吴明捷和伤和愈归队的旧战友探出车身,向着主席台敬礼。依照黄克的意见,该车的炮塔上附加的装甲板,补丁,弹痕,全部有意地保留着。

按黄克的说法,车身上\炮塔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是英雄的勋章”。

217号战车打头,身后跟着两列共二十四辆T26坦克缓缓驶过主席台。T26驶过之后是T50坦克车队,同样也是二十四辆。

而后是T17车队,轮式装甲车队,自行火炮车队,再然后出场的车队则是已被命名为BMP1装甲运兵车队,(该车前面介绍过,发动机中置,早期型紧急过渡产品)。

最后压轴出场的装甲部队,则是发动机前置,造型类似后世著名的BMP2装甲运兵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步兵战车。该车是1938年战役末期才参战,几乎没有参予过实战,仅装备了东北的苏联红军,只在战争后期进行了几次武装行军。战争结束后,苏联红军按斯大林的指示,将大量的装甲装备直接留在中国就撤军,其中也包括了该系列。

此次国庆阅兵,出现在武汉解放路上的只是一小部分。斯大林故意让小弟的阅兵式搞得气场强大的,他是借机向全世界秀自己的肌肉——瞧啊,你们看我手指缝里漏点东西,就把我的小弟装备得这么吓人了.....

他也确实达到目的了,现场观摩的日方代表,德国代表,看着碾过解放路的装甲车辆,脸色都难看到了极点。

装甲部队通过中华门城楼时,天上飞来了大批飞机,空军出场,为两两四机编队组合,飞过天空时,每架飞机打开自己下挂的彩色发烟罐,在天空中拉出长长的彩色尾烟。

装甲部队通过后,就是炮兵、骑兵和步兵部队,比起历史上同期,出现在阅兵现场的,还增加了民兵部队以及乘座卡车,身上挂满勋章的伤残军人代表队。

当天,总共有两万名解放军参予了这次开国大典大阅兵。最后的压轴的部队,是苏联红军代表的仪仗队和美国的仪仗队,也列队过场。两家的部队同时出场,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代表着强烈的政治信号。

整个开国大典仪式,热热闹闹,举办得异常成功。

第二天,美苏两家几乎同时承认了中共政权,不久之后,第三个承认中共政权的,居然是意大利面条。

至于日本,到西园寺公望离开中国回国为止,继续处于“装死”状态中。

PS:开国大典这一章,就小小的写一下,不水了一章带过。 明天后会把这一卷收尾。收尾的时候,会写一些一两千字的小章,把一些写得太快没有细写的剧情,用外传的形式补完。

第321章整风

开国大典结束后,黄克在第一时间就选了附近一座专门为他修的三层高的民房住下。

他这次回国,除了参加开国大典外,另一个目的,却是要和另一个时空的自己接触,接受对方超时空传送过来的知识。

2011年这边,大黄克住在一间普通的钟点房里,身边放着好几本计算机语言相关的书,一页页地翻看着。

另一个时候,同样的位置,小黄克却在电脑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将大黄克看到的东西或念出,录音录下下,或直接打字记录在笔记本电脑上。

大小黄在梦中接触的间隔期正越来越长,小黄克在民国的世界这边,已度过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而大黄克这边,时间才过了一年,而且小黄克这边时间的流速有着越来越快的趋势。

现在这边,小黄克这儿遇上问题需要大黄克在另一个时空相助,如果不使用这种同地点重合接触的方法联手,光靠梦中接触,再快也要经历两个梦境,间隔二十天。

马上就要二战了,小黄克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苏联开发装备,必须长期待在苏联。而大黄克这边不可能成天跑去俄罗斯和他接触。所以每次小黄克回国时,都是通过双方同一地点重合接触的方式,跳过时间间隔,与大黄克精神相连,进行互通式学习。只要不传送物质,两人这种超时空精神互通可一直持续到双方累到受不了为止。

大小两克在不同时空同一地点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两天多,超过整整四十八小时没睡。在传送(手打和录音)了大量的资料后,两人方才筋疲力尽,不支睡下,然后中断了联系,等待十天后的冷却。

两人精神联系传送资料的过程中,小黄克这边自然有专人照顾生活,艾琳娜象温柔的妻子一边把饭菜都端到他面前。至于大黄克,那不靠谱的魔女只顾自个玩游戏,他只能点外卖,以至于不小心又吃了一堆的狗粮。

小黄克在民国世界,总共拥有四台半的电脑,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功能不一的手机——除了黄克自己的那台2020年产的数字手机外,其余的手机全是“模拟机”,但就算是模拟机,其运算功能也是异常地强大,只是需要配套的软件程序,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功能。

从手机到电脑,不同的硬件,不同的操作系统,需要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大黄克这边心太野,玩女人拍电影,捞钱,实际上真正能用于学习的精力被分得很散。他想要的东西太多,但精力时间根本不够用。而因为两个世界特殊的联系方式,小黄克拥有的时间是大黄克的好几倍,其实这几年,大黄克的很多计算机软件知识,都象是象今天这般,他先填鸭一般一口气灌送给小黄克,然后让小黄克在民国世界慢慢消化,最后他再等着双方梦中相遇时再共享过来,梦中学习获取。

当晚两人没有在梦中相遇,第二天小黄克醒来时,也找不到和大黄克的时空感应,他必须再等上十一天才会恢复接触。现在冷却期越来越长,现在一年里,他能获得的2011时空的物质支援,质量正越来越少,一年里大概也只能得到0.8吨左右。好处是获得的物质的体积还在继续增大。现在大黄克那边传送过来的物质,已经可以将一整根2毫米直径的铜线完整地送过来而不会被半途切断。

但让两人很郁闷的是,明明连物质都能传送,精神也可以互通,但两个时空的他们,却无法建立无线电波联系,否则的那些珍贵的数据资料无线联网输送就成了。

事后艾琳娜评测到:我们这个时空虫洞孔径增长,表面上是和另一边同步,但实际上却是受2011年那边增长速度的限制。目前的情况,2011世界那连过了一年,小黄克这边时间流速却高达10到11年左右。从虫 洞孔径扩大的速度判断,如果没有异常,民国世界这边,估计要过上三四十年左右,才会增大到可以传送资料贮存芯片的地步。

小黄克接收到的资料,在当时就被外面守候的中苏两边的专家拿走。为了充份发挥那些电脑手机的功能,中苏两方在很早就开始培养相关的计算机编程人材。仗着教育的优势,苏联这边准备了一个团队,近百人的数学天才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而中共这边也在国内搜罗了数名这方面的天才,其中一位的名字叫华罗庚。

小黄克这边的世界,经过这段时间有意地培养,其实已经初步地教导出了相关的编程人材,其中最出色的几位,已经可以自行编写一些代码了。有后世先进的计算机相助,到1939年时,英美日等国的通讯加密技术,现在在中苏两家眼里已根本不再是什么秘密。

开国大典结束后的第四天,“失踪许久”的黄克和艾琳娜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皮埃尔.杜邦见了面。和老杜邦一起过来的贝尔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黄克,根据黄克提供的技术资料,制造晶体制造计算机所需要相关的零配件,比如磁鼓,内存(32K),都已经制造出来了,真正的晶体管计算机离被造出来,只余下时间问题。

这个时空,黄克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大佬,开山宗师级人物。现在英美苏三家联手制造的晶体管计算机,他是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之一。现在这个项目,就连英国人也被拉下了场,英美苏三家共享了彼此手中的技术——大英帝国百年积蓄,科技方面的积累当真能自称天下第一。晶体管计算机要提前造出,材料学方面,许多重要的零配件制造离不开大英帝国的相助,黄克指明方向,提供关键核心设计,美国人主要负责提供资本以及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实力,三家联手把设计转化为现实。

三家联手下,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很快就要提前十几年在这个世界诞生了。老杜邦告诉黄克,只要计算机制造成功,英美财团会再次动用关系,帮他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享受到金融魔术甜头的美国资本,已经看到了利用诺贝尔奖炒作相关题材的股票,进行金融收割的巨大好处了。

而对出售晶体管和计算机设计技术交换,中苏两家从英美国这获得了大量的其他技术和资金交换,几方也算是各取所需。而中苏两方之所以如此热情地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钥匙交出,却是为了和时间竞争赛跑。

按黄克和后世许多网友的看法,社会主义是个早产儿。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正是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算力进行全局统筹规划计算——这项技术,差不多要到2010年前后大数据时代才完全成熟。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比生产力落后的制度会被淘汰,但反过来,生产关系太过先进,超过生产力太多,同样也会有大问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