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答案可抄还要这么慢吗?”
“计算机芯片是后世科技的明珠,比造出能飞上月球的火箭难度还要高,越到后期越难.......”
黄克简单地向斯大林科普了一下其中的难度。
“即使是英美世界,也是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科技精英联手才能完成这条巨大的产业链。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未来要和他们竞争,同样也需要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联手。”
让大型计算机和个人电脑,以及互联网比历史上提前十几年前诞生,这是中苏两国领导深思熟虑后的产物(前文有诉)。
英美的工业基础虽然比苏联好,但是在计算机领域,其实优势并不大。这次合作,通过“共享”进行的技术交流交换后,苏联瞬间就把自己在电子工艺和半导体方面的各种短板补齐了大半。——当然,科技最讲积累,苏联的这种补齐只是吃了猛药,如果没有穿越者继续开挂,正常情况下和英美竞争后续科研的开发,肯定还会慢慢 落在下风。
但是中苏两家在计算机开发上最大的优势是他们是在开挂啊!按黄克的说法:我们都有地方去抄答案了,也知道正确的发展方向,不需要各种试错,如果这样还竞争不过英美,大家都可以集体去跳河了。
而且另一个会被人疏忽的地方:此次晶体管计算机的开发,技术上完全是抄答案的苏联带头,整个节奏都是苏联加上黄克这个“计算机之父”主导,英美两家的团队里虽然也有大量科技精英参予,但是整个研发过程中,这帮人全是被黄克牵着走上一条“没有试错过”的“正确的抄袭道路”。
抄来的答案其实也是要付出代价和学费的,需要在未来慢慢补足,因为没有各种“试错”的经验积累。在这过程中,带头的黄克故意耍点小花招,提供一些“正确的超前错误思路”,就可以把英美的开发者在未来坑得半死。
——所谓的“正确的超前错误思路”就是,计算机硬件的开发是个庞大的体系工程,任何一个小零件开发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进度。有时候看似正确美好的思路,却因为超出了时代技术的限制,相关的难关就是突破不了——解决的方法就是降级,折衷绕过。但在这过程中,如果带头者使坏,故意把人往邪路上引,一不小心就是浪费好几年的时光 。
象这次开发第一代晶体管计算机,黄克提供给英美的都是相对落后的设计,苏联人自己用的却是更先进的。至于下一代的计算机开发,英美两家的设计师都是“抄答案”,想要学会自主开发先要交够各种失败的经验学费再说,没交够的话还是只能被他这个“计算机之父”提出的思路牵着走,到时候黄克只需在发表的论文上做点手脚,用“正确”的思路坑他们几年太容易了。
“不过我这种误导,估计也只能让他们多走几年弯路,等战争结束,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进入冷战对抗后,他们以举国之力和我们进行科技对抗,仗着资本多,人力多,还是可以大力出奇迹硬堆上来的。另一个时空冷战时期英美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代,就是靠着资本投入多,把所有的道路全部试错过一遍,然后才压倒苏联的。”
黄克最后叹息着总结道,这亦是李润石和斯大林都意识到,只有建立起庞大的社会主义人革联,才能在冷战中和整个发达资本主义世界联盟对抗。另一个时空欧美世界无论是资本还是精英人材总量,都胜过苏联为首的东欧联盟。
——————————————
当英美苏三家都沉浸在晶体管计算机成功发明的喜悦中时,德国的希特勒最近则有点烦。
时间现在已是1939年八月十五日了,历史上在这一天,苏联人和德国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确认了苏联联手瓜分波兰的大阴谋,而时也让希特勒可以腾出手来优先解决西线威胁,最大限度地避免两线作战。
但是这个位面,希特勒期望已久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始终都没有谈拢。隔着的苏联人,表面上不停地停和德国大谈“不要掉进英美挑拔苏德互斗”的阴谋陷阱中,但是哪怕希特勒把波罗的海三国都卖了个干净,斯大林却怎么也不肯签下那份条约。
不仅如此,斯大林还一再地号召欧洲各国元首应当一起坐到谈判桌前,开个“欧洲安全会”议,按苏联的说法,是要各国人领导“齐聚一堂”,“放下身架”,平等对话,最大限度的消除误会,避免战争云云。
反正,整个1939年,苏联人对外的政治态度,就表现得相当地“爱好和平”到甚至有些“软弱”的地步。
但是谁都知道,苏联人的这一套是装出来的:苏联红军正在进行的军队动员大家都看到了,疯狂地“卖肝援共导致红色中国的诞生”,更是把西欧那一票国家全吓坏了。
这个时期,在英国和法国高层,欧洲的两大魔王,排第一的是斯大林,然后才轮到希特勒。斯大林很早就提出各国高层聚在一起和谈,想要集中整个欧洲的力量压制希特勒的设想,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斯大林这种嘴上和气说话,背后却在不停地磨刀的做法,希特勒全看在眼里——此时的他心里非常地害怕,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日不签,德国就一日不敢入侵波兰。
时间到了九月份,德国和苏联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始终没有签下。不仅如此,让希特勒想要发狂的是,在九月一这天,斯大林突然召开国际记者 大会,公开发声,希望和英、法、波,四国领导举行最高首脑会谈,同时还恳求邀请德、意两国元首参加,会谈的内容,还是他前面一再主张的“欧洲和平谈判”。
苏联人的这个声明里,斯大林声称是:这是为求避免欧洲大战的最后一次和平努力。
与会的地点,斯大林指出可以在中立国挪威或瑞典举行。
此话一出,立刻就引起了英法两国的热烈响应——这个时期,英法两国通过间谍,早就知道了德国正在进行最后的战前总动员的秘报。
而最让希特勒吐血的是,斯大林居然把德国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作战计划捅到媒体在报纸上登了出来。
一时间,小胡子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
很烦那些看了一点剧情就在胡乱脑补后面的人
有些人总是喜欢自我脑补,凭想象引申
我个人是认为,现代个人家用电脑大规模普及,大数据时代。对于国家在全民的民生生产方向的数据控制大有益处,更方便计算出和实际需求接近的数据,能更有效的统筹规划。避免无效的过度生产和浪费。
同时大数据大网络,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也大有益处。
但是总有人喜欢自我脑补,说我是在鼓吹这个是能治好社会主义制度下那些问题的“万能药”,这就是自己在射出箭然后画靶子了。
傻子都知道,现在的弱人工智能力,局限性很大,即使是现今,要达到真正完美的计划经济控制也是不可能的。经济上也是需要民间市场经济互补的。
这是常识,但有些人就喜欢射了箭再画靶子。
现代社会,发生在中国的大数据时代,最大的问题,是这个大数据,被资本恶意控制利用,变成他们收割的工具。资本盗窃个人的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地定向数据推送,由此控制市场对民众甚至是政府建立起信息茧房,以谋取自我的最大收益。
现代中国,哪怕不通过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给建议,全国上下都知道现在有1.2亿多套闲置房,再搞地产经济纯是死路一条,但是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出于各自原因,还在往这里钻。资本们甚至还妄想把房地产危机转嫁给银行,然后再让银行背锅,开动核动力印钞机平帐,最后把危机转嫁给全体平民,
中国的地产问题,房价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责任吗?
这东西,说难听点,中国要是走的走斯大林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哪里会有1.2亿闲置房的地产危机产生?
中国的房价问题,地产问题,具体是乍回事大家还不清楚,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我这两章写的计算机,只是要补上生产关系超前生产力太多的一块短板,但实际上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短板有很多,这也只是补上其中一块而已
但有些人啊,就是喜欢自己想象脑补玩极端化。
第325章七国会谈
整个1939年,德国都在为发动世界大战进行着最后的战争总动员。
这一年里,德国从美国进口了整整五万吨的四乙铅燃油抗爆剂——这数量,摆明了就是要为打世界大战准备的。
同样在这一年里,整个德国空军以极快的速度更新装备,到了1939年九月时,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已全体更换为了BF109E,就性能而言,已超过了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机飓风(喷火这个时期英军才少量装备,数量极少)。根据后世提供的资料,整个法国战役期间,德国空军在西线出动的Bf109战斗机的数量就超过千架,战役期间在制空权争夺方面一直微占着上风。
根据事后诸葛亮评价:小胡子发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的时间点,不是太早也不是太晚,而是正正好——正好卡在英法空军大规模淘汰旧装备换装的节点上。这个时期的德国空军,当真战斗力是世界第一。
历史已经被黄克改变很多,但是从德国前面不顾一切地进行战争总动员和换装来看,斯大林也认为,现在的德国就象是两年前的日本一般,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他不肯签下看似对苏联有利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要在这个节点上,打乱希特勒的战争节奏,让他进退维谷。而后故意把德国入侵波兰“白色方案”的详情在报纸上登出,目的也是如此。
“为什么,为什么苏联人对我们进攻波兰的计划了如指掌!他甚至连我们打算让人假扮波兰人袭击德国电台发表反德宣传的计划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