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892 字 2023-03-09

怀着愤怒的报复情绪,二月底,德军加入意军阵营,从阿尔巴尼亚进入战场,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轻松地把英希联军击败,三月底,再次将英国人赶下海。

把盟友希腊坑得惨兮兮之后,撤退的英军仗着有海运优势,象在法国时一般,搅了下屎,放了把火,拍拍屁股走得轻轻松松,只留下倒霉的希腊人,面对着鬼畜兄贵三德子的泰山压顶强行中出,哀嚎不止。

(注:历史上意希战争也是如此,没有英国人插手,希腊本来是不会这么惨的。光靠自己的力量他们就能吊打面条国了。不过当时希腊政府首脑也是脑子不清醒,主动地去招呼英国进入。)

而在英国人插手意希战争的同时,1941年一月底,德国成立非洲军团,在意大利海军的配合下,首先将两个BF109F歼击机联队入驻利比亚,以保护当地的油田的安全。二月份后,随着英国人插手希腊战争,三月时又有一个德国陆军师和轻装甲师入驻北非。

三月份,在英国陆军被德军赶下海退回埃及的这个月,一艘从黑海出发,与意大利进行交易的苏联货船,在完成交易后被意大利人买下。意大利人在船上铺上木板,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他复原成了护航航母——这条船在半年前曾执行了第一次苏英之间的贸易任务。只是完成任务后其返回的地点是黑海。

而后在苏联拆除了飞行甲板后,又装成货船来到意大利“送货”上门,被意大利人“扣押”。

四月份后,意大利拥有了第一艘航母——虽然只是护航航母,但是在地中海这个澡盆却够用了。有了航妈相助,接下来的日子里,德意两国将更多的装甲部队投入了北非。

1941年四月,身在莫斯科的黄克,一边陪着斯大林喝茶,一边看着格鲁乌交来的欧洲战事战报,一老一少的心情都非常地舒畅。

黄克道:“吃完原告吃被告,搅屎的乐趣,果然妙不可言啊!”

斯大林点点头,端起他沏好的递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

到目前为止,苏德边境线依旧一片和平安宁——知道希特勒底线的斯大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向德国的逆鳞罗马尼亚出手。不是他不想伸手,而是大胡子明白,只要实力够了,想什么时候伸手都可以。利比亚油田被炸后,小胡子现在已化身暴躁老哥,谁敢碰他的油井,他一定会和谁拼命。

为了罗马尼亚石油的安全,这个时期德军已经派出部队进驻罗马尼亚。斯大林的反应是“表示理解”,只是要求德军只能派出防空部队,希特勒也同意了。两边都退了一步后,罗马尼亚的危机直接被消弥了。历史上,苏联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苏德两家都向罗马尼亚伸手,绝对是重要的因素。苏德战争爆发前,莫洛托夫访德,和希特勒讨论的就是罗马尼亚问题,后世的评价是:这是一次灾难性的会面。

而这个位面,德国的非洲军团进驻利比亚时,位于柏林的总理府里,希特勒正和龙德斯泰、曼斯坦因、古德里安等一堆心腹爱将,坐在黑屋里观看着从苏联送来的来录影带。

从法国战役到现在的希腊战役,过去一年里,看似一片宁静的苏德边境的东面,苏联红军也不是什么事都没有做。

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联人在一年内,连续举行了三次无导演部大型军事对抗演习。朱可夫、罗科索斯基两大苏联红军中最会打仗的将领扮演的“德军”主动进攻,在数量多达几十万人的军演中,将全苏联的各军区的将领,狠狠地揍了一次又一次......在防守状态中,两人加上防御战大师卢金,又将数量是他们几倍的苏联红军,按在地上再次揍了一轮。

演习的过程中,苏联人还特意请了德国人过来现场观摩,事后并送出录影带。

斯大林的潜台词说得很清楚:小胡子,我已经准备好了,你可千万不要想不开啊!

电影镜头里,密密麻麻的T34坦克配合T50坦克组成的装甲海洋,冲锋突破的画面,还加上苏联摄像师把十辆坦克拍出装甲师效果,把装甲师拍成坦克海的本事,直把希特勒看得目瞪口呆。

德国内部的高层军事会议开了好几天后,希特勒一声令下,将很早就准备好,却一直没法下定决心执行的巴巴罗莎计划锁到了柜子里。

然后,他对一干纳粹军官道:“接下来我们还是专注解决非洲的石油安全问题吧!”

四月,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只用了十一天的时间,就让南斯拉夫政府投降。不过早在意希战争前和爆发后,苏联通过各种渠道,秘密向南斯拉夫走私了大批来自中国的毛瑟1924步枪。南斯拉夫政府投降时,铁托举起了抵抗纳粹的大旗。

五月,德国发动克里特岛战役,象历史上一般,以空降兵损失惨重为代价,最终成功夺取该岛。

六月,是苏联全国最紧张的年份,但双方边境,依旧无战事。

七月,无战事。

八月九十月,依旧安静地渡过。

十月份天气转冷,依旧一片太平。此时,秋雨过后的俄罗斯土地,道路变成了翻浆路,德国更不可能在这时间发动闪电战了。

十一月后,寒流南下,整个苏联冰天雪地......

十二月,身在莫斯科的黄克和艾琳娜,一起渡过了一个宁静快乐的新年。

整个1941年,北非战得火热,亚洲的太平洋也同样热得沸腾了起来。

PS:这一章,算是把整个欧洲战争,都交待清楚了,接下来要集中力量写亚洲和中国的剧情,基本不会再回到欧洲战线了。

别说我灌水,别人写二战,苏德战争前的欧洲战争动不动就要水几十万字,我在这里,整个欧洲战争这么多场战争,我全是一笔带过,加起来的字数连一万五都没有,简直比历史课本还要少,非常良心地不水字数了。

因为这是全球大战略,接下来要把时间线拉回1941年年初,回头重写这个时期中,日,美三国都在做啥。其中也包括了战争。

另外,今天试着两更一下,求月票了。此外我在息壤开了另一本书,已上架三十余万字《龙与屠龙者》(现代反贼文),应当算是老书吧日更一万字。此外还有已完本的《舰男穿越记》(民国二战文)

第340章黄克和艾琳娜的孩子们

加入红军的那一年,马小虎才十一岁。

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十一岁的他个头看上去和大城市里富人家八九岁的小孩差不多。

当时他住在陕南与甘南交界的马家山马家寨附近一处村庄

五年前的那一天,一对年青的男女来到马家寨,看到当地的村民穷困不堪,出于同情心送给了他们一些粮食和奶粉。结果却引来了路过的马匪,惹来了后来的一系列事端。

马小虎的母亲早逝,父亲更在当时被马匪所杀,事后那对男女替他报了仇,并暂时将其寄养在当地的镇长家中。

几个月后,长征的红军冲出川北,横扫陕甘地区时,马家镇也被他们“顺路”解放了。因为黄克事先交待过,解放这里的红军找到了他,问他愿意参加红军吗?

马小虎二话不说就跟着红军走,成了一名“红小鬼”。

因为年龄太小,他当时是被编入少年国际师跟着学习,训练,长时间都待在后方。(注:历史上少年国际师在1935年时撤编,不过这位面因为知道了历史,同时也要为未来建国培养人材提前准备,中共上对培养下一代接班空前重视,拿下陕甘宁后就重建了少年国际师。)

1937年前后,红军在宝鸡建立后方生产基地时,马小虎所在的红军学校也被迁到那儿,易名为红星小学,而后他就一直待在那儿学习和训练。

从一九三六建陕甘宁根据地起,中央红军就空前重视革命预备队的培养。早期的学习教材方面,也是由徐特立亲自制定的。

人生前十一年不幸而痛苦的经历,让马小虎空前重视难得的机会。无父无母的他,跟着红军走后,很早就本能地把革命队伍当成了自己的家。

当时建在宝鸡红军学校,所有的孩子全是孤儿,他们的来历五花八门:有父母双亡的革命烈士后代,也有马小虎这般被旧社会逼得家破人亡的独户,除此之外许多的孤儿,却是黄克和艾琳娜在上海收养的那些弃婴或被卖掉的孩子。

只要有机会,每年回国时,黄克都会尽量地过来照看这些孩子,给他们讲故事,送礼物,偶尔再上些历史课之类的。而艾琳娜因为情况特殊,最近的这三年里只回到中国三次,但每次回来,都会来到宝鸡看望这些孩子。而在苏联的时候,艾琳娜也担任某个孤儿院的院长。

这所位于宝鸡的孤儿院,最初人数有六百多人,年龄全是十岁以上的。而后逐渐地增加到上千人,因为黄克和艾琳娜的关系,院里的孩子都习惯性地称呼二人为爸爸,妈妈。

1940年的六月盛夏,天气已经很炎热。

马小虎和他同期的学生正坐在明亮的教室进行期末考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