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雷达技术这事,得全怪英国不识好歹,傲慢地拒绝了苏联主动提出的合作提议,逼得当时电子工业基础极为落后的苏联只能退而求其次。
后来苏联与德国海军装备方面的合作,包括了声纳、潜艇通气管、过氧化氢鱼雷,雷达反潜技术,以及密码破译——最后一点,才是最让大英帝国吐血的和最致命的。
因为图灵早早地被苏联挖走,大英国帝国破译德国海军密码方面,起初是遭遇了一些困难。但是由于晶体管计算机这一逆天之物的被黄克提前制造出来,很快英国人比历史上更早的破译了德国海军的通讯密码。
然而英国人高兴还不到两天,东边的大胡子“紧急”援德,他一边提醒德国人密码不安全,一边向德国出口了整整十台最先进的门捷列夫三代计算机不说。还拍着胸脯对希特勒说:只要钱给够,你要多少我们卖多少。
这也就罢了,苏联方面秘密派出的专家,还手把手教给德国人如何借助计算机破译英军密码,告知英国人密码的加密原理,弱点,一下子就把英德两家在密码战上的差距拉平了。
这也就罢了,继续援德的大胡子,在后来还疯狂地向德国海军提供英国舰船动向的关键情报,斯佩号袭击舰能顺利逃脱围捕就是“苏德合作”的经典之作。而在苏联的情报部门的支持下,邓尼兹的海狼部队以及雷德尔的“伪装偷袭舰”,在大洋上行动时,几乎每次出击都不会落空,大西洋上货船的损失数量,1940年是历史同期的1.5倍,1941年这一年还没过完,其损失数量已是另一个时空损失量的1.6倍。大英帝国的海上运输线,几乎都要被U艇切断了。而到了明年,随着更先进的通气管潜艇比历史上更早服役,英国损失会更大——德国人这么早就用上潜艇通气管技术,这绝对是黄克的锅。
德国人是从荷兰获得这项技术,不过当时荷兰人的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而德国最初也不是太重视。可是法国战役还没有结束时,战争期间就和德国人眉来眼去的苏联方面,就急急忙忙地找上门要求“合作”,直接提醒了德国人不说。事后在合作继续开发的过程中,苏联人连续拿出多项极好的创意提议,帮助德国专家解决了许多难题。
为了加快通气管的开发进度,在苏联人热情地提议下,日本和意大利都加入了这场联合开发的盛宴中。在开发过程中,苏联人提出“巧妙”的创意或改进意见,德国人把想法变成现实,意大利人补缺补漏,日本人基本吃现成......
四家贡献了各自的绝学,其后果就是,1941年的最后几个月,这四个国家都同时掌握了这项技术,然后开始制造各自的通气管潜水艇。而动作最快的德国人,则在1941年七月,就制造出了第一条通气管潜水艇。
不仅如此,苏联方面还向德国提供了地中海马尔他基地的要塞堡垒布防图——此为黄克从后世获得的情报。
英国在海洋遭遇的损失是如此巨大,为了弥补损失,丘胖子卖国也卖更勤快了。
1941年六月,在罗斯福通过《租界法案》后不到四个月,英美之间就签定了历史上著名的《大西洋宪章》。
后世的中国历史课本,提到这份宪章时,是称之为在反对纳粹德国战争中,具有标志性历史意义的“正义宪章”。
但实际上,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却是把大英帝国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几百年积累下来的东西,一次打包,崽卖爷田,不知心痛地卖得干干净净。英国人不但卖掉了大量的殖民地利益,本国的科技库,科技积累,这时也对美利坚敞开了让对方随便拿。
消息传出后,丘胖子如此败家子的作法,即使早就从黄克这儿知道经过的斯大林,也忍不住大呼三声:盗世英奸丘吉尔!
“卖一次是卖,卖两次也是卖!我想破罐破摔的丘胖子,对苏联转移技术,很快也不会象从前那般抵触了吧。”
后续的情况果然也不出黄克所料,一些核心的军事技术,比如苏联最眼馋的梅林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技术,英国也开始向苏联出售——只是这个时期,困难的英国人只能卖图纸技术,相关的加工设备却无法提供。但这也已经让苏联很满意了。
《大西洋宪章》签定之后,为了防止英国因为撑不住德国海狼的攻击而屈服,美国海军加大了对返航的英国船团的护航力度。1941年七月后,美德之间表面没有互相宣战,但双方的海军,已通过护航和反潜,在大西洋上频频交手了。
(注:历史上珍珠港事变后,德国之所以对美宣战,也是因为这之前,美德海军在大西反潜战中已实际上交手多次了。这个时候因为黄克介入,交手时间提前了。)
即使更早得到了美国海军的支持,但是英国运输船在大西洋上仍然比历史上损失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时期,英国人航运密码,对于苏联来说,仍然是单项透明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自然是摆放在莫斯科最神秘的第九九研究所里,保密级别最高的一号房里的那台“一号机”的缘故。
该设备是2020年生产的,最新款的科研工程设计用的笔记本电脑,其算力是这个时代计算机的不知多少万倍。为了能完全发挥出这台电脑的工作性能,大黄克特地在21世纪上了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编程。并“抄来”大批专业教材交给小黄克。而后小黄克则在这个时代,在苏联和中国挑出了大批天才学生,学习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语言,并开发出了专门的解码软件。
九月初的莫斯科,气侯依然炎热。但是,在守卫森严的99号研究所,所有通过层层关卡,进入最神秘的一号房间的人员,都要临时换上厚实的冬装。
房间的温度被常年控制在5摄氏,平日门窗紧闭,一切与外界的空气交换,需要通过专门的换气设备运行。外面的新鲜空气流入房间,还需要通过专门的除湿、除尘两道程序。而进房间的人员,在这之前还要洗澡和戴上头套——实际上进入房间的人,无论男女,除了少数特殊人员外,个个都是剃了光头在里面工作。
从一号机到五号机,其所在的房间,“变秃”才有资格进入,是这里不成文的规定。即使是斯大林要进入这里,也必须先洗个澡,换上鞋套,然后戴上厚厚的头套以防落发。
华罗庚是三位有资格进入一号房间的中国人之一。目前来自日本的加密电报,就是由他负责解密。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被黄克带歪后,现在已经成为了研究所里有名的“码农”了,针对日本的加密系统的解密软件,就是他带头开发编写出来的。
目前一号机到三号机的机房,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在里面工作。每天苏联情报部门,监听收到全世界大量的加密电报,这些电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机房外,通过特制通道口送入,然后由相关人员操纵电脑运算解密。最多的时候,一号机房一天可以解密五百多条加密电报。
尽管英美德日四国都升级了各自的加密系统,但是在这三个机房里三台来自后世电脑的超级算力面前,四国的加密体系简直如同虚设——这个世界所有的计算机,都是按黄克提供理念为基础设计制造的。而相关运行规则,加密原理,也是以黄克计算机理论为基础再发展的——按照黄克的说法:“你们什么牛黄狗宝,我都一清二楚!”
倒是是那种原始简单的,密码本对照加密文件,反而是不容易破译,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无法破解。
过去的两年里,这三个机房对欧洲战争进程最重要的干涉事件之一,就是1941年七月,英国海军策划突袭意大利塔兰托港的舰队前夜,破译了相关的情报,提前通知了意大利人进行防备,英国人的这次突袭最后只造成了轻微的损失。
另一个重大事件,却是靠该机房提供的情报,德国海军的一艘潜水艇,成功成地在地中海里伏击了英国最新型的装甲航母皇家方舟号,令其比历史上提前一年遭遇被击沉的命运。
这两次袭击,都极大地影响地中海的制海权,令英国皇家海军在这里更加困境连连,这也是丘吉尔在战后为何在回忆录里控诉苏联人“援德”的原因所在。当然苏联方面自然努力地甩锅声称这全是英国佬恶意地污蔑。
在1940年时,四号机房因为设备损坏暂停止使用,但四个月后,随着查出其损坏的部位是一个电容,而后集中了全苏联的精英制造出相关的铌电容后,由黄克亲自替换掉原物,而后按下启动键,嘀的一声重新点亮后,四号机也恢复了工作。
五号房的电脑同样也是损坏的,其正是魔女玩游戏玩玩坏的那台老式双核,为了修复这台电脑,查出其损坏的原因,大黄克在另一个时空弄来同款。两个黄克利用自己的查微能力进行对比测试,后来也找到了损坏的部位,依旧是某个砂粒大小的电容损坏,该机于当年四月被修复,并恢复运行。
六号机房的存放之物,体积最小,但先进得可怕——其正是黄克带来的,2020新出的国产华为手机——其性能远在四号机房的奔三电脑之上,也比五号机房里恢复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强。不过其独特的国产操作系统,连黄克都没学会,暂时还无法为其准备相应的编程软件。其性能无法被发挥出来。
至于余下的32个机房,房间里存放的,却全是艾琳娜收集到的,具有计算功能的各种“老旧”手机或计算器、计算手表之类的。
为了充分发挥这批“落后”的摸拟机功能,苏联方面也专门培养出了一批模拟机软件的编程人材。
从四号机房开始,余下的所有的具有算力的机房,长时间地被苏联各个科研部门瓜分占据着,其中占用最多的部门,就是新成立的核工业部门。
早在1937年,黄克剧透历史后,斯大林就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核武器研究。
只是那时苏联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最初时只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前期的准备工作。
历史上,美国为了快速开发出原子弹,是把所有可能的开发路径全部走一圈,付出的代价是消耗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
而苏联不可能象土豪美帝这么奢侈。好在有穿越者在,知道大方向,相关的投入减少了无数。
即使在后世的网上,可以下载到不少制造原子弹的“外围知识”,帮助苏联人少走了无数的弯路,但是真正的核心机密,大黄克通过网络也是弄不到的。只能靠着这个时代的精英,一点点地摸索。
在外界眼中神秘无比的第99研究所,其实上是全苏联最大的一座大型“算力中心”和解密中心。而艾琳娜从21世纪带来的其他东西,大部分是被安置在远在西伯利亚的另一处秘密的基地里进行解密和复制。
1941年十一月一日时,第99研究所里的一号机房传出重要的情报:日本海军将于12月24日,对美国驻太平洋珍珠港的舰队发动突袭。
而在之前,通过其他的渠道,中苏两方也已经推算出,日本海军会在近日袭击美军。第99号研究所一号机的情报破解,只不过最终确认了这一结果罢了。
“日本人终于忍不住了!”
得到消息后,黄克立刻在第一时间收拾行李,准备回国。
这一回,他回国的路线,并不是走西伯利亚铁路,而乘飞机进入新疆,然后在那里再坐运输机先去一趟南边的阿克塞钦,任务是利用空间装备,给那里一次运送四百多吨的军用物资。
自从去年中英间签定边境协议后,整整一年,中英双方就再没有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