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371 字 2023-03-09

好在这些撤回埃及的败犬们,刚到埃及,就于当年四月得到了苏联及时送来的第三批200辆T50坦克支援,而这个时间点,来自国内的援军也到达埃及,送来了更多的装备和炮灰,然后英国人就于当年五月底发动了利比亚战役,目标是夺取托布鲁克港。

这个时期,德国的精力都集中在夺取克里特岛,隆美尔非洲军此时只有一个轻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外加十五万不怎么靠得住的意大利面条。

德意两国的坦克加起来仅有三百辆,而对手的数字是他的两倍,其中还拥有三百辆最先进T50坦克,一百多辆马蒂尔德坦克,两百辆的十字军坦克。

而隆美尔这儿,三分二的坦克,不是捷克的38t就是意大利的CV35或者M1340中型坦克,以上这些货色上的垃圾小炮,正面轰击T50和马蒂尔德,一百米内都难以破防,是不折不扣的敲门环。

唯一象样点,装备了50毫米/48炮的三号坦克,也仅有三十六辆。但是面对同样级别的T50,虽然双方装甲厚度相当,但是后者拥有倾斜装甲的优势,速度优势,火炮优势,性能上全面碾压短管的3号坦克。

按理说,接下来的战役,怎么看都是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会大战上风,然后一举把隆美尔赶出利比亚,逐到突尼斯。

但是大英帝国的陆军在北非战场的表现,坚持贯彻了帝国的传统:一流的装备,三流的指挥艺术。

意大利面条虽然不堪,但是为了利比亚的石油也算是拼命了,而拿破伦说过,一头狮子指挥着一群鹿可以打败一头鹿指挥的一群狮子。隆美尔是头师子,他手下的一个装甲师,两个步兵师也是狮子。对面的英军,看似有十几万人,实际真正的“英国人”,加上澳大利亚人,数量也就和德国人相当,余下的炮灰来自印度。

武器虽然有优势,但兵员素质却反而大大不如。

精兵方面: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打完法国战役,全是百胜老兵。

英国人:法国战役大败,希腊战役大败,全是百败老兵。

队友:意大利面条VS印度飞饼,卧龙战凤雏.......

英国人虽然有武器优势,但是在空军方面,此时却是德意联军占了上风——前期为了摧毁利比亚油井,皇家空军付出了太多的“客场空战”的代价。

T50坦克虽然性能出色,但是相对德军的50毫米反坦克炮,远不象T34的优势那么大——身为轻坦的他,苏联人在设计时,装甲分配优先保证正面,其实侧面后部都很弱,50毫米反坦克炮是可以一击必杀的。更何况还有高射炮这种反坦克利器。

因为利比开采出了石油,为了保证这里的石油安危,德意两边都在油田周围布置了大量的88毫米和90毫米高炮(Cannone da 90/53高射炮),以至于利比亚地区的防空高射炮数量比历史上了多出了足足三倍!

油井被皇家空军炸掉了,但是这些高炮基本都在,而且被德意两家拉到了托布鲁克。五十毫米的反坦克炮打T50和马蒂尔德正面会感到吃力,但是德意两国的大口径高射炮,却是一发一个烟花!

韦维尔将军觉得自己的T50装甲师很强大!马蒂尔德步兵坦克更是厚皮铁乌龟。

T50坦克A了上去!马蒂尔德步兵坦克也A了上去!

德国\意大利的高炮阵地开始开火。

韦维尔打出了GG......

六月发生在托布鲁克港的战役,双方装甲兵战斗的过程,差不多就是历史上隆美尔是怎么对付英国人的重现。

先是藏拙,埋伏好反坦克炮,努力防守,耗尽英国人进攻力量,然后全力反击,装甲部队左勾拳击其侧面,穿插切割,断其补给,最后英军大乱......这是沙漠之狐的装甲兵指挥艺术,历史上他怎么玩,这个位面照样怎么玩,而且因为本钱更多,战果更加大。

七月后,英军在托布鲁克大败,最后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逃回了埃及,同时丢光了带去所有重装备。

在得到了韦唯尔运输大队长送来的大批装备补充后,隆美尔开始东进反击,很快就兵逼阿拉曼。

在此期间,没有苏德战争的拖累,地中海战役打得正激烈。把全国大部分空军力量都集中到地中海的德国空军,成功地在这里压里制了英国皇家空军。

新式的FW190战斗机于八月在地中海参战,德国空军在马尔他岛上空牢牢地压制住了喷火五代和飓风战斗机(注:FW190成名之战,就是把喷火5代打出了1比4的交换比。一直到喷火九代出现双方才持平。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空军对英国空军唯一的性能优势时间点,就是FW190服役后这一年)

因为空战胜利而赢得地中海制海权的非洲军,在八月后不断地获得更多的更先进的坦克的补充。在此期间,英国人痛苦无比地发现了一件事:当德意全力封锁地中海时,整个地中海航运已完全停摆。 远在西欧的英国本土要给埃及的英军补充装备,再也无法直布罗陀航线穿过地中海走近路,而是要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多走好几千公里路,那远超万里的补给距离长到了让人想吐的地步。

相反,北非的德意联军,其要获得补给反而比从前容易得多了,不过是几百公里的海上航运,北非战场的攻守之势,因为双方的补给差距已经逆转。

从八月到十一月这三个月里,隆美尔手中的获得坦克大炮数量都在增长。吸取了从前的教训后,隆美尔手中增加了大量的使用50/48倍炮的三号坦克,其中少数分已经换成了60倍,已足以和T50一战。此外前线的德军还增添了不少的装备了长管75炮的“黄鼠狼”和三号突击炮,后两者的出现,终于让德国装甲兵有了象样的坦克歼击车。

而英军在托布鲁克战役的惨败,本身还送给了隆美尔足足六十辆的T50坦克。德国陆军第一次遭遇该车是在希腊战场,对于这款表现优异的苏联坦克,德国装甲兵们非常的喜欢。缴获的每一辆T50,都是尽可能地修复使用。如果没有租借法案,英国人本来还可以再向苏联紧急进口坦克的。无论是走陆路(指伊朗)还是走黑海-地中海航道,只认钱不认人的斯大林,其实非常乐意地卖军火赚小钱钱的,为了赚钱他甚至可派出船队送货上门。谁知大英帝国贪图罗斯福给予的“无限刷卡零元借”的优惠,宁可要”七兄弟的棺材“,也不肯掏出英磅购买物美价廉的T50。以至于阿拉曼战役前,隆美尔手中的T50的数量,其实已经比英国第八集团军多了。

这个时期,作战无能的运输大队长韦唯尔被伦敦解职,换成了里奇将军,他在阿拉曼地区集结了第八集团军,共十三万的部队。5个师,3个旅,约13万人,1320辆坦克,580架飞机,和历史上同期相比,他的军队数量不减,坦克稍多,飞机数量却轻微地减少。

而对手隆美尔的部队,8个意大利师,4个德国步兵师,4个德国装甲师,约20万人,1200辆坦克,700架飞机,综合实力几乎是历史上的两倍!

十一月底,隆美尔发动阿拉曼战役。

(注:历史同期的北非战役对比:德意军(7个意大利师,3个德国师,约13万人,610辆坦克,600架飞机)再度对英第8集团军(5个师,3个旅,约13万人,1270辆坦克,604架飞机)

二战时,同等数量同等装备的英军对战德军,从来就没有胜利过。在这个历史被严重改变的时空里,北非战场上德军精锐部队的数量(指步兵)和飞机,还比英国人多一点......意大利面条虽然不堪,但欺负印度飞饼,还是可以的。

十二月十五日,阿拉曼战役结束。

接替韦唯尔的里奇,不负重望,再一次完成了运输大队长的使命,丢掉了六成的装甲部队,大部分的印度兵,率着三万多人退回二百七十公里外的开罗,这个时候,败兵加上开罗城内的守军,总数也不过五万人——唯一让英国人稍感安心的是,阿拉曼战场大败的时候,美国人通过租界法案,紧急向英国支援的第一批M3格兰特坦克,就两天前刚刚到货,正在卸载,数量高达六百辆。

除此之外,借助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英军又从亚洲紧急抽调了六万“精锐”(其实是矮个子里挑高个子)投入非洲,这批援军刚好也在这个时间点抵达开罗。

相对于德国是内线作战,只要跨越地中海调兵。英国这边却是越洋增兵。当德国没有受到苏德战争拖累,集中全力南下打北非战役时,英国人在北非的战争,战略上就先输了一大步。隆美尔在取得了托布鲁克防御战胜利后,不作休整就一直不停地进攻,目的也是为了不给英军集结更多兵力的机会。。

同样是在十二月,马他尔战役结束。德意联军经过长达半年的苦战,在损失了六百多架飞机,数十艘舰船沉没,死伤超过六万人的代价,终于夺取了地中海重要岛屿马耳他。此役过后,皇家海军在地中海的存在感,就仅下直布罗陀要塞和随时都会被沉船堵塞的苏伊士运河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腾出手来的 德意联军,已经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全部集中投入到非洲战场上了。

刚刚大败就得到援兵的英军,在开罗好象还有一丝反抗之力,但这只是幻觉!新加入的援军,不过是添油送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胜利的德军,现在已经将前线机场修到了英国人的鼻尖上。开罗亚历山大港里地中海H舰队司令官坎宁安,此时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赶快把手中的军舰全部通过苏伊士运河,撤出地中海——他必须最快地做出决定,因为接下来一旦德国空军在阿拉曼布置完毕,苏伊士运河航道就会遭遇猛烈地轰炸。届时只要一艘船在运河里被炸毁,航道就会堵塞。然后被堵在地中海里的H舰队,就等于集体被困在囚笼中待死了。

此时,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已被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1941年十二月十四日 ,在阿拉曼的英军全面败退前。英奸丘吉尔再一次地飞临白宫,就差没跪在罗斯福的轮椅前,抱着他的大腿哭诉:拉兄弟一把,拉兄弟一把吧.......

此时,在唐宁街里,已经有人私下串联准备弹劾丘吉尔了.......

白宫里,罗斯福看着几乎跪在面前的哀求的丘吉尔,脸色也非常地难看。

希特勒没有进攻苏联,反而南下攻击北非,苏德之间“一片友好”,真是太糟糕了!

从前因为黄克和斯大林联手宣传,罗斯福“四百亿援德发动世界大战帮助美国大发战争财”的“政绩”早已人人皆知,罗斯福也是靠着这个,轻易地赢得第三次总统选举。

如果眼前的局面再这样下去,希特勒统合西欧,他罗斯福的“妙招”就会变成“养虎成患”,为人作嫁衣裳的笑话——事实上现在共和党们控制的报纸,已经在嘲笑这件事了。虽然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已赚大了,但是还不够,远远不够,罗斯福还想要得更多!

“可是,现在的德国,依旧实力完整,如果美国在这个时候下场参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