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2 / 2)

“这哪是问题,莉莉,你这是过上好日子了呢.々。”

于母心想这果然没看错人,跟着又说:“也不用太急,你月事刚好在这几天,到时候在看看情况。”

“嗯,妈,我知道的。”

这正说着,忽然听到房门响了一下,于莉连忙过去一拉门把手,好家伙,妹妹正贴在门上偷听呢。

这一拉门,差点给摔着了。

“海棠,你干嘛呢。”

“姐,我没干嘛啊!”

于海棠装傻,她就是喜欢听墙根,这是个小毛病。

“别瞎听,你还小呢。”

于莉真拿这个妹妹没办法,也不知道啥时候养成的这习惯。

“海棠,听你姐的,等你嫁人了,妈会跟你说这些的。

差不多到点了,妈去把肉给煮上,今儿也托爱国的福,吃顿好的。”

于母是个勤快人,这才半下午,就想忙活晚饭了。

……

却说杨爱国提着一个袋子去了一个干部院,这是居民楼,不是四合院的房子。

只有当上干部才能免费分到一间,或是一套房子。

但在退休后,就得搬走,并非福利房。

不过在过些年,还是有机会自己掏钱低价给买到手,现在是不行的。

所以现在能住在这种地方的,这地位都不低,最起码也是一个实权主任。

杨爱国今儿想攻略的是面粉厂的赵厂长,虽说才见过,也已经谈妥了用自行车换面粉。

但那是公事,这私下里一点交情也没有,他以后那私房菜馆,必须要用到大量的白面,所以要走动一下。

“同志,你找谁?”

这还有门卫问询,主要得守自行车这些,院里还有不少小汽车。

“我来找赵厂长,我是轧钢厂的采购组长,找他有点事。”

杨爱国没有撒谎,拿出了工作证明,这不怕被查。

“好嘞,赵厂长住在二单元,三楼靠右边的那套房。”

门卫登记了一下就放行了,但还是看着他上了楼,自行车就放门卫室边上了。

“笃笃!”

杨爱国很顺利找到地方,手里提着一个袋子,敲响了房门。

很快,就见一个中老年妇女开了房门,约莫五十岁上下。

“同志,你是?”

“我叫杨爱国,是轧钢厂的采购组长,来找赵厂长的,之前和他见过面。”

杨爱国敢来,是因为面粉厂的干部在喝酒的时候泄露了消息,赵厂长的儿媳妇一周前刚生了大胖小子。

“那快请进,我去叫老赵,他在书房。”

“这不用,我就来送个东西就走。”

杨爱国没打算进屋,这送礼是门艺术,得把握方寸。

“您这拿着,我的一点小小心意。”

他说着就把袋子递过去。

谁知道别人却不拿,还说:“¨` 同志,这使不得,我这不能犯错误。”

这还真是这样,赵厂长为人正直,孙子出生都没宣扬,也没在厂里收礼,面粉厂也没听说谁给送过礼。

“这是进口奶粉,毛熊国那边这月初新生产的,保质期两年,用温开学勾兑,晚上用来喂婴儿,不起夜,营养也高。

赵厂长已经帮我把事办了,这不算送礼。”

杨爱国早就想好了托词,这奶粉就算赵家用不着,也可以送别人,真正稀罕物啊。

“进口奶粉?”

赵夫人犹豫了,这家里真缺啊,儿媳妇缺奶,孙子这几天老遭罪了,吃不饱。

“千真万确,我那院里有个孩子特别爱喝,这有两罐,到时候不够您让赵厂长派人通知我就行了。”

杨爱国说着就把袋子塞到到了人手上,大功告成。

“这我就先走了!”

“您是叫杨爱国,轧钢厂的对吧!”

赵夫人(李赵赵)这得把人名字记好了,万一不行,还得把东西退回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