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2 / 2)

他这感觉开个副食店都能火爆,奈何不敢做生意。

签完到,他又出去了,这不能干等着吃饭。

正好在四处转一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 ...

有摩托车就是方便,没多久就到了正阳门,关于这道门,也关乎到一部年代剧。

从正阳门出去,就是外城了,他有计划的到了右安门,这里有一所医科大学,原本是属于北大,现今已经单独建校。

前身是临时大学补习班,就是这么夸张。

“同志,你找谁?”

门卫上前给给敬了个礼,主要是这摩托车唬人。

杨爱国发了一支华子,这才说:“你们学校谁管采购这一块,我这儿有些多的物资,想要照顾一下大学生们。”

“这事得找钱主任,你从这边进去,在办公楼二层,右边第三间办公室,他应该还在。”

“谢了!”

杨爱国发现这都没找他登记,这也不奇怪,因为只有单位才有摩托车,私人是搞不到的。

这辈子,他还是第一次踏进大学,跟想象的还是很有出入,楼层很矮,树木很多,时代的气息铺面而来。

但如今的大学生可是天之骄子,一切费用全免,户口可以转到学校。

每月有定量,而且还有生活补助,有些节约一点的,还能攒到钱票,补贴家用。

因为寒暑假这些补助照样发,导致很多外地的大学生即使放假也留在学校。

就像此时,明明放假了,校园里依旧有医科大的学生厂.

第176章 霸气的杨爱国

不过现在的学生穿着都很朴素,寒假留校的,都是外地生。

突然间学校里来了一个穿着时髦,骑着摩托车的进步青年,顿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但那眼神中很少有羡慕,谁让大学毕业就包分配,根本不愁工作,而且医生的待遇很不错。

杨爱国没去搭讪,他穿越前好歹也是大学生,也不反羡慕。

到了办公楼,他却溜了个弯,去了招生办。

“笃笃!”

“同志,你找谁?”

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还在,虽然现在是寒假期间,但随时都可能有学生进校。

有被耽误的,有转校的,还有就是他们得搞宣传,拉生源。

如今大学生升学率非常低,大约在百分之三,一个县能考“五九三”上大学的就那么几十个人。

一个村,甚至有可能十年才出一个大学生。

因为村里在小升初中时,升学率就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但凡凭真实水平能考上大学的,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寒门能出贵子。

“找你打听点事!”

杨爱国拿出五斤全国粮票放在桌上。

“同志,快请坐!”

办事员这态度立马就变了,五斤全国粮票啊,真不是开玩笑的,他这到了外地,能吃好几天饱饭了。

杨爱国拿出烟发了一支,人一见是华子,态度更好了,一根就是一个大白面。

“同志,你想打听什么,只要不违反纪律都能说。”

“是这样的,我有个朋友,现在在工厂医务室当医生,她想读你们学校,有什么途径可以解决?”

杨爱国来这里,一方面是想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息,二呢也想看能不能谈业务,最后就是顺带帮丁秋楠问问情况。

“你那朋友是中专生吧!”

“对,是中专生。”

“那年龄呢?”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二十岁左右吧。”

杨爱国这有点汗颜,主要这也是心血来潮,没事先打听。

“没关系,情况我了解了。”

办事员看在粮票的份上,忍了。要是别人这样搞,他早赶人了。

“你那朋友有两种途径可以读我们学校,一是参加高考,二是参加我们学校的单独专科招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